規培醫生自殺,工作不該成為你的全部
年輕規培醫生自殺引思考
9月21日上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一名規培麻醉師,被發現死在了在醫院的值班室里。排除他殺的可能,這位麻醉師是向自己的靜脈內注射了大量的丙泊酚導致呼吸抑制而亡的。消息一出,立馬佔領了各大新聞的頭條版面。
人們在痛惜醫學界損失了一位優秀的醫學人才的同時,在心裡也不禁會充滿疑問:這樣一個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的年輕人,為什麼會想不開走上不歸路呢?
有果必有因, 經過多方探尋得知,這位規培醫生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堪忍受職業高壓,而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的。
從死者生前發出的朋友圈我們也不難看出他對規培制度的極度不滿。甚至在他最後一條朋友圈動態中,他還吶喊道:我從未喜歡學醫。下輩子,誓不學醫!
看到這裡,估計在座的各位心裡就要犯嘀咕了:我的天,殺人於無形!規培是洪水猛獸么?
在這裡,我覺得我有必要跟大家澄清一下,以免大家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規培並不是什麼殺人不眨眼的怪物,只是它的制度相對較為嚴苛罷了。
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下發了《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我國開始實施了「5+3」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模式,即完成5年醫學類專業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再接受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完成這類培訓的醫學畢業生就叫做醫學規培生,可以畢業後先考取研究生,再找工作單位,這樣未來的發展前途會更好,如今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在大多數外行人眼裡,這樣的模式對於醫學生而言是一條再好不過的捷徑。既能在規培中鍛煉自己的業務技能還能夠在規培結束後很輕易的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何樂而不為?
但實際上,規培生卻沒有外人想像的那麼輕鬆。面對這樣的規培制度,有一部分醫學生能夠處之泰然並且自得其樂,但大部分醫學生都還是覺得自己是有苦說不出的那一類,尤其是那些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選擇學醫的同學。
在他們身上,往往都背負了沉重的思想壓力:除了規培制度帶來的沉重壓力之外,還有來自家庭的殷切期盼。
在中國,醫生被看做是最體面的職業,學醫就意味著光明的前途和豐厚的收入。
因此,很多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非要送孩子讀醫科不可。不少醫學規培生都紛紛表示,來自工作、經濟、心裡的壓力,遠遠超過其內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額,迷茫、憂慮常常充斥其身……
我有一位在大醫院做規培生的朋友也經常跟我抱怨,每天早上6點鐘,一睜眼看到的就是科室里的「工作」。抽血、寫病歷、收病人等等,一天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顧不上。
除此之外,還要完成學校導師布置的任務,雖然身處一線大城市,但從事這樣的工作一個月也僅能得到1800元的補助費用。除去水費、電費,日常的生活開銷,所剩寥寥無幾。
試想一下,三十齣頭的人,幾乎沒什麼收入來源,還要家裡人倒貼好幾年的生活費用,換做是你,你會不會覺得崩潰呢?
仔細算來,這麼做,除了給醫學生本人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處可言。尤其是對於那些為了工作,連生命都賠進去的人來說,更是得不償失。
工作還是那份工作,你要學會轉變自己
我到現在仍記得大學第一節臨床課上,老師對我們說的話:「趁你們還有的選擇,如果不是真的熱愛這個職業,我勸你們最好還是轉行吧!」當時不理解,現在卻覺得是實打實的金玉良言。如果職業不適合你,有什麼比走還簡單呢?
每個人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選擇我們以後的人生。如果當初你能預見你會因為工作而猝死,那麼你還會選擇學醫么?顯然不會。
如果一份工作讓你感到痛苦,那就是你的本能和直覺在提醒你,這份工作不值。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明明很多人都知道眼前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還要一個勁地往前撲。一邊抱怨一邊工作,就像之前提到的那名麻醉規培醫生一樣。明明在他感覺這份工作帶給他的壓力時,就可以選擇退出,避免自殺悲劇。
但又是什麼讓我們像著了魔一樣,一邊抱怨一邊工作,從沒有想過要脫離?
大概是我們有太多的擔心和顧慮的原因吧: 害怕讓對自己充滿希冀的父母失望;害怕離開這個崗位一無所長;害怕自己多年的努力都成了泡影......
那些擔心和顧慮就像是肆意生長的藤蔓,捆綁著我們手腳,讓我們動彈不得。如此,我們也只能在一堆顧慮中漸漸放棄抵抗,成為工作的奴僕。人的意志被麻木,進而是人的行為。
想要改變現狀,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只在一念之間。改變自己的思維,才能改變自己格局,進而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及時止損,才能避免因小失大。
首先,行動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城中大盜》中有句話這樣說:人們每天起床都會做一件事。他們會告訴自己總有一天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可沒人付諸行動。
人們總是喜歡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他們總是在抱怨:想改變而不能,想行動而做不到,總是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困難重重。
在我看來,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抱怨是無可厚非的,一個人有想改變自己和生活的想法,到付諸行動之間,的確是隔著一段很長的距離。這段距離叫——自己。
一方面我們急切地想要改變自己,做出新的選擇,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調整,以新的面貌或者一直被隱藏的真實自我示人;另一方面,我們又害怕改變後的自己會被別人拒絕、得不到接納、得不到理解、於是久久無法下定改變自己的決心。
不可否認,走出舊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感覺到非常的不舒服。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有借口不去改變。
如果大家都這樣想,那麼誰也不會想去改變,不好的關係於是就糾纏在一起,一起難受,大家都抱著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人生真的可以說就這樣被無情地浪費掉了。如果你想要得過且過,那你大可選擇這麼做。
有付出就有收穫,這很公平。改變對誰來說都不是易事。一旦你將想法付諸於實踐,你會發現,之前所做的改變都會是值得的。
其次,明確自己的想法,拒絕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有想法很重要,一個有想法的人絕對不會被世俗的偏見所打倒,他們永遠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該為什麼而努力。
而沒想法的人就會像被人抽著走的陀螺一樣,別人抽一下他就跟著轉一下,等別人不抽了,他就像沒主心骨一樣倒了。
就拿學醫來說,別人都說學醫好,有前途。於是你也盲目的跟風學醫去了,當你發現學醫不適合時,你還要用學醫好有前途作為幌子來矇騙自己,讓自己在這個漩渦中越陷越深。
難道你非要放棄擅長的畫畫去學醫,僅僅因為別人口中的學醫多麼好,多麼有前途么?別傻了,別人不會代替你生活,更不會續命給你。自己的生活一定要自己佔主動權。
最後,及時止損,避免泥足深陷
如果你發覺你現在的工作不適合你,那麼你就要好好考慮是不是要換一份工作了。千萬不要聽信那些無用的雞湯文,他們不是告訴你去適應就是勸導你忍受,甚至要你苦中作樂。
當然,我有理由相信,那名自殺的醫生也是著了這樣的道,因為他的朋友圈處處都能看得見他苦苦掙扎的痕迹。當他覺得疲憊覺得絕望時,他除了在朋友圈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之外,別無他法。
因為他的思想在不斷地暗示他:「不考過職業資格證,我就沒辦法找到工作」;「不這麼拼死拼活的工作,我就拿不到規培結業證書」;「不做醫生,全家人都會對我失望透頂」.....
正是這樣的思想,將他一步一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淵。
當我們感覺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時,我們要做的不是逆來順受,而是要坐下來好好分析一下,問問自己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
自己是不是從這份工作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穫?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能給自己一個非常好的前途?如果不是,那麼我放棄這份工作以後,我有什麼優勢可以去勝任其他工作?
相信當你分析完這些問題以後,是去是留,答案一目了然。
逝者已矣,留給我們更多的是關於這件事的思考。如果一切都理性一些,那麼悲劇大概就不會發生。當你迷茫時,不妨多分析一下,事情的結果將會大有不同。
公號介紹:
個人發展學會是一個成熟的發展成長社群。這裡會集合眾多優秀的職場專家、心理諮詢師、資深互聯網產品大咖、公司高管、企業家。我們提供免費的職場發展答疑和各行業最接地氣的實戰經驗分享。
推薦閱讀:
※我以貌取人的同時,別人會以貌取我嗎?
※我師父說丨如果自己成為了一個內心有力的人,大家一定都喜歡親近你
※新派「公斗劇」《女不強大天不容》——趕快看看你身邊有沒有職場小人「張國輝」和「徐文珺」?
※規劃好時間就等於成功?
※工作中同事或者領導的哪句話讓你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