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格拉底與複合維生素 -- 關於知乎的討論氛圍

今天我要批判一位知乎用戶,熟悉我的朋友們可能覺得,這種事不像是我會幹出來的。

其實我友善度也不高,只不過向來秉持兩條原則:

1. 能用文明語言達到目的的,就不使用粗言穢語;

2. 如果漠視能給對方帶來更大的不爽,就一句話也不說。

但今天我要得罪一下人了,事情是這樣的:

前幾天,在一個問題下,有朋友指出我的回答對法律理解有誤,我們在討論了一方以後,這位朋友把討論過程單獨總結成了一篇回答發布在同一問題下。看評論區的時候,我發現了這麼一條內容:

「你們可真無聊...知乎不是nature, ok? 看知乎就圖一樂,我覺得你們兩個人真的是..."

我憤怒嗎?憤怒啊。這一兩年,有很多人說知乎變「水」了,不再專業了,很多乾貨用戶流失了,等等。最近,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樣的程度,有人開始嫌棄我們太專業了,太無聊了。不好玩了,不符合ta來這個網站找樂子的初衷。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要不要說點什麼,但張開嘴卻免不了泛出一些「君子不器」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之類故弄玄虛的酸腐之詞,我自己都不信:討論和思考的快樂,本就是勉強不來的,需要很長的鋪墊,才能有了一瞬間的福至心靈。就好比蘇格拉底的對話:蘇格拉底說自己是個「精神助產士」,在街上攔住了你,劈頭蓋臉先把人弄糊塗了,繞了半天,直到你臉上浮現出了便秘的顏色,然後再一點一點帶回來,最後「撲哧」「跨擦」一聲,頓悟了,孩子生出來了。

要獲得這樣的樂趣,太多的彎彎繞了,有沒有更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一點的方式呢?後來羅馬人想出來個好辦法,挖個坑,搭起檯子,裡面放上各種小鮮肉,大叔和小動物,嗷嗷的,觀眾們很快樂。再後來,有個人叫邊沁,說這兩種快樂是等價的,經濟學家們很高興,這樣就可以用來「量化」,也可以作出各種模型,有模型就能發表文章,就有飯吃。

謝謝祖師爺賞飯。

--

好的,祖師爺說,不同來源的快樂都是等價的。已知:我聽小時憲法講座,快樂值為5,吃一頓懷石料理,快樂值為8;又已知,我必須每天獲得15個快樂值才行,要不然就得追隨曾博而去。

聽課要時間,吃飯要錢,沒時間沒錢,最好能有個神奇的按鈕,按一下漲一點快樂值,謝謝哥哥的連擊。要真有這樣一個按鈕,我第一個按到手抽筋為止。

聽起來非常給力吧?現代社會,其實已經生產出了這樣的按鈕,而且是批量的,由專業人員精心設置的,不用自己勞神費力去找,到處都有渠道可以揪著你的脖領子,撐開嘴拿火筷子使勁往裡den下去。這就好像複合維生素,速凍食品,能量棒和代餐,精心計算的配方,可以維持一個人一天的運轉。

這就是工業社會吧,頭上的能量槽和快樂值要見底了,於是來到一個地方,搗鼓搗鼓,充滿了再繼續。

--

這沒有什麼不對的:所謂自由,說到底就是八字箴言:關我毛事,關你毛事。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自主選擇如何收集到足夠的快樂值來支撐自己每日運轉。

我只是希望 -- 不是要求,是我一廂情願的希望,每一個在這裡閱讀和發言的人,能對這裡的一部分人予以尊重。他們不能用一小時教你終身受用的技能,沒有峰迴路轉的奇遇,也不能讓你某個部位充血。他們很奇怪的,一問一答,然後都露出了釋然的表情,撫掌而笑。

微斯人,吾誰與歸?

我說完了。


推薦閱讀:

偉人去世,我該怎麼做?《偉人去世完全指導手冊》
怎麼看待吳詩卉事件?
一轉成雙播出後得到哪些社會反響?
馬航失聯事件從心理學方面如何分析?
「越南新娘失蹤」案:騙婚者為何屢屢得手?

TAG:知乎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