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和 於小冬 老師的對話(關於造型)

我 和 於小冬 老師的對話

@老魚 :「於老師,我是 理工思維,

剛剛記筆記,整理、縮寫了

您發給我們的文章,您說理解得對

不對?」

「線性(用線性觀察事物)與

塗抹(用體感去感受事物)

都有相同的體積認識規律。

美術史就是觀看方式的歷史。」

「畫關鍵的地方即:畫分層次的地方,分前後的地方。

只是去畫分層次的界線。空間的界線。對,是線。

盡量準確地表達這些分層次與分空間的地方。

層次空間分出來了,畫就出來了。」

「宏觀:

1畫面暗灰亮三大區,物體暗灰亮三大面。

2暗灰交界處最多看頭。

3輪廓線也大有搞頭。

4其餘概括。」

「微觀:

1輪廓疊壓的充分性;

2外輪廓過渡的充足性;

(A在臉的亮部:輪廓與邊緣轉折面微差過渡一點,臉的亮部會更平滑。

B所有實體:邊界之內和邊界之外,應有小於0.5厘米寬的3層次漸變過渡。)

3三大面暗灰亮的鮮明性;頭髮沒有與臉部一致,亮面不明顯,影響了頭部的球體感。

4交界線過渡的充足性。

5形體最黑處:物體與物體的接觸點陰影_最黑。固有色另說。」

「古典大師(畫所有物體)造型規律精髓就是:

1 三大面法寶。

2 邊緣(輪廓)造型緊實充分,對比大;邊線要畫過去不是虛過去。(金司春認為:畫傳

統油畫=畫側面---。邊線疊壓+反光要多做文章,搞複雜,不能放棄這裡的側面厚度和空

間感,虛過去,就是放棄這塊戰場,失去這裡的陣地。邊線疊壓不僅暗示前後,邊線還是

側面,向里轉進去的,變化著強弱的)

3交界線連同相鄰灰面部位過渡面造型(塑造緊實程度)充分,對比大:直接正相關(臉

部)球體的結實程度。抓住三大面的交匯處(暗灰、灰亮、兩條交界線?)不放鬆,面內松

,交匯處緊實,讓交匯處的細緻塑造帶起面內的形體。

4 亮面造型平滑柔和,微差。」

「擠壓泥胚模式:造型手段實際上都在邊緣上使勁兒:先把注意力放在大剪影上,把整個人

物理解成類似於唐代以前的雕塑一般,強調渾然一體的感覺,忽略內部的細節,然後塑造

邊緣(擠壓),使中間鼓起來,越高點越鬆弛,用筆越少,著力點都在邊緣與低洼處,類

似做泥胚,越擠壓邊上中間越起鼓。我觀察很多人的造型都是反過來做,邊上鬆掉,然後

提拉高點,雖然高處很緊張,但大的體積還是松垮。如上說的是大整體,然後由外往裡走

,逐漸過渡到小的體積上,方法以此類推,塑造中間小的那個體積就擠壓該體積的邊緣部

位。原則是外部邊緣用力大於中間體積邊緣的力,也就是外輪廓擠壓力度最大。這樣由外

往裡推的過程,要借用大的體面認識來幫助,每個大體面的邊界也是一個邊緣,必然是一

個著力點,掐住這個著力點後,自然形成面與面相鄰處緊張而面中部虛而鬆弛的效果。注

意達芬奇畫的肖像。」

「越往形體的邊緣刻畫程度越充分,視覺感受越實;

越往形體的中間刻畫程度越低,視覺感受越虛。

油畫的規律往往是,越亮的地方,用色越厚,體現「擠」的「力」越小,視覺感受越虛,

刻畫程度越低;越暗的地方,用色越薄,體現「擠」的「力」越大,視覺感受越實,刻畫

程度越高。」

「刻畫:在形體轉折和邊緣的部分著力刻畫,使形象呈現浮雕般的立體感(魯本斯和丟勒)

A 在此基礎上丟勒的特點是層層剖析形體凹面部分。

B在此基礎上魯本斯更在灰色底紙上用白色粉筆提出形體凸起的高倰部分使畫面出現三個

空間層次,形象更飽滿充分。

A畫側面,形成浮雕感。

B畫邊緣形體會往身後轉,從而三維確立。」

1.兩側都銳利的線分為兩種情況:「又黑又粗」,總比「細,淡」,對眼睛的刺激,更強

2.而且。「線兩邊都銳」總要比「一邊銳」要強。這裡「一邊銳」指的是線的一側銳利,

比如說有些情況下,朝向物體內部的邊緣是銳利的;另一側有「從物體輪廓邊緣線的靠內

側的銳利邊開始,向外往背景方向:從黑到深灰到淡」的緩慢過渡。」

-------------------------------------------------------------

於小冬:「總結得好,不愧是理工思維。」

推薦閱讀:

【兒童創意美術】吹出來的畫
兒童美術凱老師:兒童和成人的美術,像老婆和老婆餅的區別
用圈圈畫出動物看似簡單,凱老師給你分析10年功到底畫什麼?
兒童繪畫的幾個階段
彩鉛教程 | 水溶彩鉛退暈法的案例分析

TAG:畫畫入門 | 學習畫畫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