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京蜜的獨白
04-15
最近翻到了兔子山小站有關京吹的分鏡分析。 看的時候會起一身雞皮疙瘩。因為很多隱喻和暗示的分鏡會有很多人認為是過度分析,曾一度我也認為很多所謂的解析都有這種傾向。然而,在低音號第二季播放完畢後再回頭看兔子山小站關於京吹分鏡的分析,我又被狠狠地充值了一波對京都的信仰(笑)
看到第四集的這段分析,我真的不知該佩服京都動畫考慮得長遠呢 還是作者的觀察力爆表呢,看過第二季的我當時膝蓋就已經獻給了京都和原作者。
第七處:雖然最後這集的這些細節相對容易觀察得到,從第二季的反饋來看,預測的事件全中。每一個以上提到的細節,在第二季中都是重點描述的方面。
推薦閱讀:
首先我想舉的例子是,第二集這段分析。
對於葵在之後退部的預測,非常準確。(作者寫此文時應該還沒播到第7集)這個個人認為更加精準的預言在下面。第二處在此:
第三處:
同樣是對於後面對於久美子選拔淘汰中川的預測。第五處:
同樣是對明日香的預測。一語成讖。
第六處:
以上我沒有挑選很多對於隱喻,暗示和象徵的分析,因為這些分析可能因人而異,但是預測,即對將來劇情走向的判斷,卻是可以用客觀事實來衡量的。以上這些來自原作者的預測,至少能驗證了一件事情:京都動畫在低音號里對人物的塑造是立體的,全面的,長遠的。這讓我聯想到了三體里羅輯關於創作小說人物時的那段描寫:
白蓉說:「你的方法不對,你是在作文,不是在創造文學形象。要知道,一
個文學人物十分鐘的行為,可能是她十年的經歷的反映。你不要局限於小說的情節,要去想像她的整個生命,而真正寫成文字的只是冰山的一角。」……羅輯捂著眼睛沒有說話,白蓉拿開了他的手,注視著他問:
「她活了,是嗎?」 羅輯點點頭,翻身坐了起來:「蓉,我以前總是以為,小說中的人物是受作者控制的,作者讓她是什麼樣兒她就是什麼樣兒,作者讓地幹什麼她就幹什麼,就像上帝對我們一樣。」 「錯了!」白蓉也站了起來,在屋子裡來回走著。「現在你知道錯了,這就是一個普通寫手和一個文學家的區別。文學形象的塑造過程有一個最高狀態,在那種狀態下,小說中的人物在文學家的思想中擁有了生命,文學家無法控制這些人物,甚至無法預測他們下一步的行為,只是好奇地跟著他們,像偷窺狂一般觀察他們生活中最細微的部分,記錄下來,就成為了經典。」
雖然在京吹里沒有描述得那麼誇張,但我認為之所以作者能推測出這些事實,還是來自於京都對細節喪心病狂般的雕琢。
我的理解是說 明日香不管是在第一季 還是第二季,她的性格就是那個樣子,她行事的風格不會有變化,她是一個立體的人而存在。看過這段分析,我可以想像出第一季的時候明日香在第二季中展現出家庭的衝突,內心的焦慮,可以完美地帶入到任何第一季中有明日香的情節。高度的人格獨立化給了我們更多對於未展現出的情節的遐想空間。這篇文章,只是來自一個小透明京蜜的獨白,如果您覺得我的引用需要更加嚴謹,麻煩告訴我下,我還不太熟悉應該怎麼引用別人的內容,謝謝。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太大驚小怪,也請您多多諒解,謝謝。
原作者的豆瓣網站:山田研究專家→ 兔子山的小站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