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r這次為何選擇了黃軒?因為他們都有抵抗風霜的傲骨

微信訂閱號風和日麗(ID:singthelife)原創,作者:風風

Dior近日官宣了黃軒成為迪奧中國區品牌大使。

Dior代表著當代紳士的優雅風格,這與黃軒的氣質很吻合。

對於這次雙方的合作,我並不覺得意外,這幾年黃軒的成長大家有目共睹。國際一線大牌選擇明星合作非常謹慎,尤其對於藍血品牌Dior。

品牌和明星的契合度相當重要,我們看Dior先生的成長史,他在早年也經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一個成功的品牌既能享受雨露的灌溉,也有抵抗風霜的傲骨。

Dior如此,黃軒亦如此。黃軒出道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默默無聞,多次與好運擦肩而過,他一直在掙扎,卻從未放棄,因為內心有這團火,他懂得用生活中的蒼涼來反哺表演。沒有專業學過表演,黃軒對表演的思考就是靠著生活的點滴。

Dior先生說過:「我們最看重的是服裝的內部結構。在Dior,服裝的內部結構比什麼都重要。」而黃軒作為演員,他把自己的內部結構打磨得越來越好。

仔細翻閱Dior的品牌歷史,可以發現很多驚人的相似點。

Dior先生還說過:「與媒體打交道的重點是你必須以不粗魯的方式給媒體一個他們想要的答案。就算是談到艱辛部分的話題,你也必須轉換悲傷的基調。不管是你說什麼或是你做什麼,最好以一種輕鬆愉悅的方式呈現出來。」

黃軒每次談到出道那段時期的各種波折,都是風輕雲淡,以微笑收尾。

當被問到:「微笑,聲音,眼神,如果只能放棄一項,你選擇什麼?」

黃軒說:聲音,他覺得笑和眼神都很重要。

其實從這點也看得出,聲音代表著一種社交功能,而黃軒更願意傾聽內心的聲音,而不是走馬觀花地去探索外界的聲音。

回看他在《金星秀》的採訪,全程都是雙手插胸,他說這是自己的習慣性動作,在飛機上,在劇組都這樣。他坦承:自己不是特別有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感」正是好演員的特質,保持敏感的狀態,就是讓自己不麻木。

這樣的黃軒才能一直在表演上挖掘更多的力量。

娛樂圈競爭很大,而如今的遊戲規則就是你不搶佔一線資源,你就會被淡忘。於是很多明星為了「不被遺忘」,他們選擇了賺快錢的方式:瘋狂地霸屏綜藝,毫無原則地選擇各款熱門雷劇。

彷彿一夜之間,流量就是商業價值的最佳詮釋。這幾年,流量也一次次被觀眾打臉,再大的流量價值也撐不起觀眾的口碑。

黃軒的堅持是對的,這幾年他慢慢走近大眾視野,憑藉的就是作品本身。從《紅高粱》到《羋月傳》,他把國民初戀的那份純情拿捏得剛剛好,溫潤有力。再到《翻譯官》、《獵人》,霸道總裁的痞帥形象也能詮釋到位,他在表演上一直在有規律地突破自己,但沒有太刻意,他懂得選擇合適的舒服的方式去打開自己。

實力比流量更保值,黃軒很好地兼顧了兩者。

今年黃軒重點進攻電影市場,從陳凱歌到馮小剛的男一號,從熱血澎湃的《非凡任務》到青春情懷的《芳華》,黃軒又給我們更多的期待值和驚艷度。

用作品說話,氣質溫潤,平時也低調。現在流行把機場當秀場,而黃軒的秀場永遠都在作品裡。

回顧黃軒的時尚資源,他對Dior情有獨鍾,拍封面照,參加各種活動,他選擇品牌也是克制而專情的。

黃軒的成長走得很踏實,符合大部分人對「奮鬥和歷練」的看法和期許。

他能圈粉也是因為大家喜歡他那種「不迎合市場」,「穩」是很安全的性格,讓大家覺得有一種信任和依靠。而且他一直是穩中求進,一點一點突破,有節奏有規律的,符合大家預期的。

很多人紅了,就盲目拓展自己的事業版圖。黃軒並沒有,他很珍惜自己的羽翼。

記得當時《羋月傳》熱播的時候,黃軒還不大習慣宣傳,其實到現在也不大適應和媒體和影迷打交道,但已經好多了。

看他微博都是一些文藝輕鬆的抒情段子,找適合自己的風格去和受眾拉近距離,少一些刻意,多一些自然。

現在優質的品牌找明星合作都看重這幾點:1,有作品,靠作品說話的藝人才能長久;2,氣質吻合,低調不張揚,配合度高;3,本身的商業價值是可持續發展的,而不是透支自己。

像Dior這類大牌對明星的考察期還是蠻久的,這幾年黃軒與Dior的磨合特別好。整個上升期都是Dior在陪伴,演員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品牌印記。

黃軒這幾年的資源也越來越好,無論是業務上的,還是商業合作。從他的發展而言,都是前期努力,不斷積累,最後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如何積累平時的「量變」呢?不隨波逐流,也不高山流水。

你看他出道的前面幾年,沒有話語權的時候先拍一些文藝電影,可以拚命磨演技。畢竟演技還是立身之本,打磨了一定基礎,市場才會給你一些新的選擇和機會。

吃過苦的演員往往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無論是業務上的鑽研,還是藝德和做人。娛樂圈為何更新換代快,尤其一些業務能力紮實的演員為何過幾年就flop了?大家在爭奪資源的時候,業務能力是基礎,而做人是加分項。

黃軒這幾年慢慢也成為了「資源掛」,這與他的綜合素養分不開。片方和廠商喜歡配合度高,會做人的藝人。

前幾年接拍熱門電視劇,選適合自己的作品,同時也為了開拓市場。電視劇容易積累市場人氣,積累群眾基礎。

這兩年他回到電影市場深耕,全部都是大製作的男一號。《非凡任務》我們看到了黃軒爆發力般的轉型,接下來還有《芳華》的情懷綻放。眾多一線導演成為了黃軒的背書。

業務資源開掛後,商業資源也是同步配合,這兩年黃軒的商業合作還是走「少而精」的路線,和接戲的標準一樣,商業合作也是要看品牌的匹配度,這樣才是雙贏。而且商業價值保持「未透支」的狀態,也是為新的項目儲備好能量。

從化妝品到電子產品,再到瑞士國家旅遊局,黃軒合作的都是優質資源。

黃軒一直沒有變,心境不受環境影響,所以他的可塑性沒有飽和。

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市場地位,不膨脹,保持平常心,享受得起陽光和雨露,同樣也能抵禦風霜的侵襲。經歷過時光打磨的演員,才能詮釋出更多佳作。

很多粉絲和觀眾都覺得他就這麼細水長流地演下去挺好,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角色比什麼都重要。


推薦閱讀:

公關人如何看希拉里的演講?(上)
Supporting Function的日常 (一)
在白牛公關工作體驗是怎麼樣的?
誰來拯救簡單粗暴的執行方式?
公關經理在尋求第三方建議時有什麼獨特的方法嗎?

TAG:娛樂八卦 | 公共關係 |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