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大師年表|保羅?克利[1879.12.18-1940.06.29]
音樂於我而言是一項蠱惑性的愛好。
當個名畫家嗎?作家?現代詩人?差勁的玩笑!因此,我沒有使命,遊盪罷!——《藝術.自然.自我:克利日記選》 / 江蘇美術出版社 / 1987.05.
保羅·克利,伯爾尼,1906年
在包豪斯短暫璀璨的十四年中,聘請了許多傑出的僱員,在1920至1922年之間,第一任校長校長格羅皮烏斯聘請了第二批形式大師,他們五位都是畫家,奧斯卡·施萊默、喬治·穆希、費寧格、康定斯基和保羅·克利,其中最重要的要數康定斯基和保羅·克利。克利從穆希手裡接管了書籍裝幀作坊,但包豪斯很快就取消了書籍裝幀的教學內容,克利又轉去負責彩色玻璃作坊。克利接觸最多的作坊,也是後來他惟一接觸的作坊,就是紡織作坊,他在這裡開了一門構圖課。他最著影響力的地方當屬基礎設計課的教學,在教課時,他勸說學生們,應該發展出一種批評性的手法,用來處理形象設計中遇到的基本問題。並且,他深信,一切自然事物都起源於某些基本的形式,他的教學過程就是在專註地思考著這些形式。
遵循著自然的創造方式,遵循形式的構成與功能方式。那才配稱是最好的學派。然後,也許你就可以從自然開始,獲得自己的構成結果。甚至於也許有朝一日,你自己就會變得像是自然本身了,你就會開始進行創造。
——《包豪斯》 / [英]弗蘭克·惠特福德 / 三聯書店 / 2001.12.
赫伯特·里德在他的《現代繪畫簡史》中將克利列為三位現代主義時期最偉大的個人主義者之一(另兩位是畢加索與康定斯基)。保羅·克利1879年出生於瑞士,1898-1900年在慕尼黑學畫,最初師從克尼爾(Knirr),後又入藝術學院,拜施托克(Stuck)為師。1901-1902年與雕刻家哈勒(Hermann Haller)訪問義大利。慕尼黑期間,他的藝術見解逐漸形成。凡·高、塞尚、馬蒂斯的新畫風對他吸引力很大,並與康定斯基、馬克等人交往。1912年,參與「青騎士」社團的創建。1913年的巴黎之行和1914年的中東旅行,都對他的藝術風格有所影響。1921年,成為包豪斯學校的教員。1924年,與雅夫倫斯基、費寧格和康定斯基共同組織「青色四人社」;納粹勢力猖狂期間,克利受到迫害,被宣布為「頹廢派畫家」;1940年,與世長辭。
音符與復調
說起音樂,克利自幼受到熏陶,父親是德國音樂家,克利愛好提琴,音樂素養頗高。茜碧爾·莫霍利·納吉在他的《克利與他的教學筆記》前言中寫:
有如交響樂的曲子,畫布上出現的主體與其他動物之間關係的不斷改變而運動,變化著。例如《吱吱叫的機器》中的一隻鳥就因為它與傳送帶、曲軸和音符的關係而不同於所有其他的鳥,而在空中漂浮著。克利可以忠實於自己,承認「與自然交流」是其機器的精華,但他亦可以說「所有真正的創作都是源於無的有」。
Twittering Machine,1922
Landscape With Yellow Birds,1923
Highway And Byways,1929
克利一生有過兩次重要的旅行,一次是1914年突尼西亞之旅,一次是埃及之旅。埃及之旅對他的視野和繪畫語言影響很大,「如果你熟悉埃及的尼羅河兩側農田的圖案,金字塔的形式,特別是在河中並排的旋渦造成的激流。田野導致尼羅河拉伸水平地在不同的寬度穿過畫面,減少垂直和對角線。在並列外行的情況下,這種結果是一個更豐富的圖案,連同亮度,發光的顏色,讓人聯想到一種景觀。」克利將這幅作品命名為《大路和小徑》,在上空看他幾乎把來自田野中的路引到尼羅河,引到藍色海洋領域。
Rhythmic,193O
Glass Facade,1940
關於音樂,他也曾在日記中寫道:
隨著時光逝去,我愈發害怕自己對音樂日增愛好。我不了解自己。我拉奏巴哈的奏鳴曲,之後鮑克凌又算什麼呢?我啞然失笑。古義大利歌曲使我永難忘懷。我嘆呼音樂啊!音樂啊!
——1897年11月10日,日記我很熟悉風吹自鳴之琴所發出的曲調。我很熟悉適合這個球體的思潮。
我同樣熟悉音樂的情緒領域,也能輕易地構想出與之類似的圖畫。
但目前那二者對我而言都是不需要的。相反地,我應該簡樸如一支民謠小調,我應該率直而訴諸感官,像只睜開的眼睛。讓思潮在遠方等待,不必著急,讓感傷被克服。何必試圖猛然裂離此地此時一個喜悅的存在呢?
問題在於如何迎頭趕上已經落後的發展?但一定要做到!
你這掩在深處的門,你自己開開吧!地窖把我釋放了,因為我感知到光。一雙明亮的手進來抓住我,同時友善的言語高高興興地訴說:你這美麗的圖畫、狂熱的野獸,起來吧!快快跳出你的樊籠。樊籠的手指溫柔地滑過閃耀的獸皮。一旦到了伊甸園,一切立即化而為一:白晝與夜晚,太陽與星星。
——1909年,日記
線條與色彩
1914年底,克利遊覽突尼西亞,從那時起,他一下子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色彩,從此克利在繪畫上開始展現出蛻變。
色彩已經抓住了我,我不再需要追隨它,我知道它永遠抓住了我,這便是這神聖一刻的意義,色彩與我合一,我是一名畫家。
——《現代繪畫簡史》/ [英] 赫伯特·里德 / 廣西美術出版社 / 2014.02.
Separation In The Evening,1922
The Mask With The Little Flag,1925
from:wikiart
錯層與立體
克利作品的錯層是在視覺上顯示出一種視覺之美,通過在一幅作品中相鄰的色彩或線條的清晰和模糊來呈現,藝術家要通過畫布/底材把「感覺釋放出來」。
The Chapel,1917
The Opening Book,1930
Necropolis,1929
童心與簡約
克利在晚年,他的藝術實踐越來越傾向於童趣/童心與領悟,將心靈從世俗的繁雜中解脫出來,探索他自己童年時的夢境,用童心與世界交流並用他的造型藝術作品呈現出其中的獨特感受。
克利有很多純真簡約的畫,如他在日記里所說:
童年是一個夢,有一天終將實現的夢。學習階段是探究是探究一切、探究最渺小最隱秘、探究善與惡的時節。然後一道亮光在某處點燃,出現單一方向供你追循。
1901年,日記
這類畫裝飾性也很強,看得出部分受馬蒂斯影響。
Full Moon,1919
Senecio,1922
The Goldfish,1925
Fish Magic,1925
包豪斯時期
1920年11月,格羅皮烏斯邀請保羅·克利加入包豪斯,直到1931年4月克利都是包豪斯的成員,這期間他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整理出了三本關於現代藝術的出版物:《教學筆記》(1925年)[1953年由莫霍利·納吉翻譯成英文],《論現代藝術》(1945年),《創作思想》(1955年)。
其中,《教學筆記》主要分析基本形式和運動,以及具體說明在實踐中如何組合構架設計中的基本元素。筆記第一部分介紹了靜態點到線性動態的轉變;第二部分討論「維與平衡」;第三部分涉及人在空間中看待自己和物體的能力所帶來的壓力,以及地球引力給這種衝動強加的限制。筆記最後總結道,只有在色彩和動態溫度的領域,能量沒有止境。
在一次名為「論現代藝術」的講座中,克利特別闡釋了視覺圖像在變成一個有意義的符號前的轉變(或變形),借用樹木的比喻說明問題。
藝術家忙碌於這個有多種形式的世界,而且他悄悄地,憑藉一己之力,或多或少已經認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他的定位如此準確以至於他可以在各種現象和經歷的激流中放置秩序。這種在自然與生命中的方向感,抽枝和蔓延的姿態,我將比作樹木的根。
樹液源自樹根,升起注入藝術家,流過他的身體,流向他的眼睛。他便是樹榦。
受到流動之物能量的控制和刺激,他將所見傳達為作品。
當飽覽這個世界後,樹冠展開,向時空中蔓延,他的作品也如此。
——《現代繪畫簡史》/ [英] 赫伯特·里德 / 廣西美術出版社 / 2014.02.
保羅·克利[1879.12.18-1940.06.29]簡要年表
- 1918-1921 慕尼黑
1879,12月18日出生於瑞士伯爾尼近郊的明興布赫塞。
1886,開始學習小提琴,1890年加入伯爾尼交響樂團。
1898,前往慕尼黑,在私立學校學習。早期銅版畫受西班牙畫家戈雅的影響。
1900,入慕尼黑美術學校學習。先從師埃爾溫·科尼爾(Knirr),後進入慕尼黑皇家學院弗蘭茨·馮·施托克(Stuck)施教的班級。
1901,在義大利漫遊了七個月,訪問米蘭、熱那亞、比薩、羅馬。被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琪羅、波提切利、拉斐爾等人的作品吸引。居慕尼黑;與康定斯基為鄰。
1902,學習製作版畫,早期銅版畫作品受西班牙畫家戈雅的影響。
1905,第一次旅行巴黎。訪問巴黎美術館,觀賞達?芬奇、戈雅、丁托列托(Tintoretto)、華托(Watteau)、夏爾丹(Chardin)、馬奈、雷諾阿及莫奈的作品;返伯爾尼實驗玻璃繪畫技法。
1906,探研戈雅、勞特雷克與蒙克的作品;兩幅木刻版畫參加慕尼黑國立美術館的「世紀」展覽;9月與莉莉結婚;10月定居慕尼黑,與康定斯基為鄰居。
1907,獨生子菲利克斯出生;參觀印象派畫展和勞特雷克回顧展。
1908,參觀凡·高作品展。
1909,仰慕在分離派畫展展出的分離派作品;參加柏林聯展。
1911,會見康定斯基、亞夫倫斯基,參加康定斯基、弗朗茨·馬爾克等成立的美術團體「青騎士」(Blaue Reiter)。
1912,在慕尼黑的第二屆「青騎士」畫展上展出作品。
1913,第二次旅行巴黎。結識羅伯特·德勞內;銅版畫和水彩畫深受好評,接觸畢加索、勃拉克的作品;翻譯德勞內的論文《論光》,發表於1913年1月《狂飆》雜誌。
1914,和麥克等訪問突尼西亞和北非其他地方十七天,這是一次重要的旅行,畫了一系列水彩畫,強烈的關係乾和通透的色彩讓克利「發現」色彩的魅力。
1916,好友弗朗茨·馬爾克戰死;克利也應徵入伍,在德國軍隊服役。
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作品開始暢銷。
1920,在《藝術與時間》刊物發表《創作信條》,在哥茲畫廊舉行大型個展。
- 1921-1925 魏瑪
1921,成為魏瑪的包豪斯學校教授,開始執教。
1923,在包豪斯年報上發表《探究自然的途徑》,在柏林舉行個展。
- 1925-1933 德紹
1925,包豪斯學校遷至德紹,克利也移居至此;《教學筆記》出版,對現代藝術和設計教育產生影響;與其他超現實主義畫家在巴黎聯合舉行畫展;在哥茲畫廊舉辦第二次大型個展。
1928,在包豪斯發表《藝術王國的正確實驗》;第三次重要旅行,12月啟程去埃及開羅、法國布爾塔紐等地旅行。
1929,在埃及、法國南方繼續旅行;在巴黎和柏林舉行個展;巴黎出版《克利研究》。
1930,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個展,並在柏林舉行展覽;旅行義大利。
1931,離開包豪斯學校;轉赴杜塞爾多夫美術學校執教;赴西西里島度假。
- 1933-1940 杜塞爾多夫;伯爾尼
1933,被納粹解職;離開德國前往瑞士伯爾尼定居。
1934 卡恩維勒(Kahnweiler)繼法勒奇姆(Flechtheim)成為克利的經紀人;倫敦梅雅畫廊舉行克利畫展。
1935,在伯爾尼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出現皮膚硬化症的最初徵兆。
1936,在蒙塔納和塔拉斯普治療,病情惡化,幾乎不能進行創作。
1937,病情暫時好轉;在德國,納粹將克利的繪畫在慕尼黑「墮落藝術展」上展出後又禁止他的作品在任何公共美術館陳列;勃拉克與畢加索分別探訪克利;與康定斯基最後見面。
1938,在巴黎舉辦兩次個展;在紐約展出作品。
1939,在日內瓦參觀普拉多美術館收藏展,觀賞戈雅、委拉斯開茲及艾爾·格列柯(El Greco)等大師作品;這一年創作一千二百幅作品,數量驚人。
1940,在蘇黎世舉行重要個展;5月10日克利被送進盧卡諾醫院,6月29日去世,享年61歲,7月1日在盧卡諾火葬,7月4日在伯恩市民醫院舉行告別式。瑞士蘇黎世美術館舉行克利大展,包括克利1935年以後的四十年間完成的作品。
他的墓碑上寫著:
此地安息著畫家
保羅·克利生於一八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逝於一九四〇年六月二十九日我不能被牢握於此地此時因為我之與死者住在一起正如我之與未生者同居一處多少比往常更接近創造的核心但還不夠近
New Angel,1920
參考資料:
《現代繪畫簡史》赫伯特·里德
《藝術·自然·自我:保羅·克利日記選》保羅·克利
《原色:保羅·克利作品研究》陳忠強
《克利與他的教學筆記》納吉
《包豪斯》弗蘭克·惠特福德
wikiart:Paul Klee
MoMA:Paul Klee
推薦閱讀:
※越劇藝術家徐玉蘭去世,你都知道哪些知名的老藝術家?
※「當代藝術」推薦閱讀書目
※超扁平與超幼稚—村上隆回顧展
※當Alpha Go進軍藝術界,會是怎樣的碰撞?
※31歲年薪百萬,卻辭職畫夢100天,為了畫畫,連谷歌都請她去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