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 遇見文明——突尼西亞遊記
由於簽證和時間安排的原因,春節假期最終決定去突尼西亞旅行。報完名之後,媽美翻看著網上關於目的地的介紹,兩眼放光地對我說:那是一個一半沙漠,一半海水的地方。的確,迦太基、撒哈拉、地中海等關鍵詞讓我們對這次「突如其來」的北非之旅充滿期待。
從廣州出發,經過11個小時的飛行到達伊斯坦布爾,再從這裡轉機,再飛近三個小時,才來到突尼西亞的首都。地陪小海接上我們,直接奔向旅途的第一站,位於突尼西亞東北角的海濱城市哈馬馬特。
土航的波音777航班大抵算得上舒適,近14個小時的飛行和7個小時的時差並沒有讓我們疲憊不堪。近一百公里的路途上,我們饒有興緻地聽著小海的自我介紹和開場白。他曾是突尼西亞國家的優秀選派生(每年5個名額,他在當年排第二),於2004年前往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精通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五門語言。能夠留住最頂尖的外語人才,突尼西亞的旅遊業應該是前途光明的朝陽產業。
(學霸、導遊小海)
初到哈馬馬特,有中等發達國家的即視感。地中海沿岸,淺色明亮的民宅和土黃色的古城麥地那相得益彰。人們悠閑自在,或在自家樓下打理精緻的手工藝品,或坐在海邊的咖啡館思考人生。對於海濱城市而言,現在是絕對的旅遊淡季。我幾乎沒發現有其他旅行團,更不要說是中國遊客了。陽光開始傾斜,海水通透得像碧綠的翡翠。站在堤岸上,逆著光拍攝一張剪影照,背景是純粹的海水和天空,美極了。
再晚一些時候,落日的餘暉灑在寧靜的濱海大道上,一片金黃。我們像小孩子一樣,和光影玩著躲貓貓的遊戲,把這個美如油畫的場景印在心裡。
這片冬季的海應該是我們的福地。第二天一早,我們又來到沙灘看地中海的日出。海邊站著一排釣魚的當地人,裹著大衣直勾勾地望著由遠及近的海浪。媽美想借跟魚竿拍個照,結果隨手一甩就吊到了一條魚——這是當天早上吊起的第一條魚。大過年的,在異國他鄉撞到如此好彩頭,媽美開心得跟中彩票了似的。
當然,突尼西亞不止於地中海。隨後,小海跟我們聊起了伊斯蘭教的事。突尼西亞是阿拉伯國家,90%以上的國民都是穆斯林。小海說,伊斯蘭教徒信奉五條準則:1.唯一的神是真主阿拉,穆罕默德是偉大的先知;2.每天要做五次禮拜;3.一生當中要去聖城麥加一次;4.每年齋月的時候,從日出到日落不進食也不喝水;5.把收入的10%捐給窮苦的人。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有200多座清真寺的古城凱魯萬。城裡回蕩著穆斯林做禮拜的誦經聲——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我而言,這種聲音的識別度很高。
我們參觀了北非最古老也是最大的清真寺奧克巴。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用羅馬人留下的石柱建成了這座宏大的建築。小海推薦了一個特殊的拍照點:在一根刻有伊斯蘭經文的羅馬石柱邊,背景是寺廟的塔樓。小海說,當你站在柱子邊拍照時,畫面中就有了四個時代的人和事物。
在清真寺,隨處可見和西方美學風格迥異的阿拉伯式花紋。這是一種不斷重複幾何圖形的繁複裝飾。對穆斯林而言,這些紋理代表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無限的時空,象徵真主無限,充盈宇宙。
在西方國家看來,突尼西亞是伊斯蘭世界世俗化的一個範本。這裡的穆斯林是溫和的遜尼派,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作為法國曾經的殖民地,這裡的經濟和法國及歐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絕大多數的車都是標誌或者雷諾,儘管導遊口口聲聲說著法國車質量很垃圾。磷礦開採和磷酸鹽加工是突尼西亞的支柱產業,而每年25%的磷酸鹽產量要免費贈予法國。還有作為特產的橄欖及椰棗,也都是以出口歐洲為主。小海說,雖然突尼西亞獨立已經半個多世紀了,但依然沒有肅清殖民地的影響,法國只是改變了統治的方式,它仍然牢牢掐著突尼西亞的經濟命脈。
媽美問小海:突尼西亞貧富差距大嗎?小海用了一個生硬的句子做回答:往南部走的時候,你自己可以看得到。離開凱魯萬,向南出發。很快,中等發達國家的錯覺模糊不清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貧瘠的土地,和大批大批無所事事的青壯年男性。他們就坐在路邊的塵土裡,目送著旅遊巴士的遠去,彷彿想從我們這些外來者身上窺探到外面世界的影子。小海說,自從「自由革命」以來,突尼西亞的經濟一蹶不振,失業率高達20%。尤其是在南部,很多年輕人靠買賣利比亞走私的柴油過日子,像極了一點即燃的宗教情緒。政府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顯然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突尼西亞五分之一的國土屬於撒哈拉沙漠。我們在沙漠邊緣的戈壁帶邂逅了此行最壯觀的自然景觀:吉利特鹽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鹽湖,湖水幾乎完全乾涸,只有白茫茫一片,一望無際的鹽灘。與空中的雲層連在一起,頗有世界盡頭的意味。據說,這裡還會出現如夢似幻的海市蜃樓,只可惜一般都在夏天。
再往南,就到了撒哈拉的門戶,杜茲。我拿著相機,追著騎駱駝前行的媽美,腦海里浮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都說景物是帶有情緒的,望眼荒漠,四下無聲,一種莫名的孤寂感油然而生。「風吹來的沙,落在悲傷的眼裡,抹平了來時的腳印…… 」或者是「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小海介紹,《星球大戰》劇組在突尼西亞的沙漠地帶取景十多處。後來我們去了一個叫做馬特馬他的鎮子——突尼西亞土著人柏柏爾人的集中據點。從70年代,第一部星戰電影開始,盧卡斯每次都會來這裡拍攝外星場景。這片酷似月球環形山的小山丘是不是很眼熟?電影中,天行者的母親就在這裡和他告別。
我們還去了一戶柏柏爾人的洞穴屋。顯然他們已經有了十分豐富的遊客接待經驗。為我們準備了薄荷茶還有現場烘烤的麵包。突尼西亞3000多年的歷史當中,先後被7個國家佔領統治:從敘利亞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到羅馬帝國,再到東歐的拜占庭帝國,再到帶來伊斯蘭教義的阿拉伯人,再到西班牙,再到奧斯曼土耳其,再到近代的法國殖民,直到1956年突尼西亞獨立。現在,突尼西亞境內的柏柏爾人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撒哈拉地區。
自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39年,羅馬統治突尼西亞近600年,同時將歐洲文明帶到了突尼西亞。羅馬人修建的神廟、競技場、露天劇場,遍布各地,至今遺迹猶在。離開撒哈拉,在返回地中海的途中,我們路過了世界第二大斗獸場阿爾傑姆斗獸場。它建於公元3世紀初,是古羅馬帝國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輝煌建築。《角鬥士》、《斯巴達克斯》等羅馬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曾在這取景拍攝。
(我的「母老虎」已下場,我也得下去「決鬥」了)
有趣的是,參觀過程中我們遇到了當地的一群中學生。很少看到亞洲面孔的孩子們圍著媽美要合影。男孩女孩都爭先恐後。媽美說「明星」不好當啊,臉都快笑抽筋了。
之後我們來到了蘇斯。這裡應該算是突尼西亞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因為自獨立以來,突尼西亞的所有總統都來自蘇斯。但在2015年的時候,IS曾在這裡發動過襲擊。恐怖分子從海上突襲,對著沙灘的人群掃射,造成22人遇難。小海不避諱講起這段悲傷的往事。他說:全世界所有地方都可能發生恐怖襲擊。剛好,那天盧浮宮就發生了一起疑似事件。
最後一天,我們回到了首都突尼西亞城。
去看了最想看的迦太基遺址:面對著一堆歷經了2000多年風雨的斷壁殘垣,我想像不出來那個曾經能夠撼動世界的地中海強國。
去了全球最美小鎮之一的藍白小鎮,坐在海邊喝一杯有400多年歷史的薄荷茶,看人來人往,光影流動。
回想一路遇到的人兒:在收費站賣大餅的小女孩,和我一起踢球的小男孩,在酒店遇到的突尼西亞國家排球隊的帥小伙,還有看見媽美捂著耳朵走過便停下打鑽機的工人。
這是一個純樸的清澈的國度。儘管時過境遷,但文明並非遲暮。拜占庭人毀壞了古羅馬留下的建築,阿拉伯人卻用這些坍塌的石柱建起了宏偉的奧克巴清真寺。西班牙人留下了唯美的藍白小鎮,法國人在這裡刻上了自己的烙印,中國的華為在街頭隨處可見……我們在這裡找尋歷史的痕迹,在這裡看到文明的交融,在這裡聆聽撒哈拉的故事,在這裡迎接地中海的日出,在這裡遇見「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奇蹟。
推薦閱讀:
※逛公園、穿和服,過一天普通日本母女的日常生活
※西行漫記-第三章-路過迦納、貝南到多哥
※脫翁遊記(25):遊雲南-幻想出來的都有得爭│脫苦海
※古代人的旅遊攻略——嵩遊記(1)
※冬遊記·瞻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