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要發展,中藥加工方法需要現代化
中醫治病多數情況是通過恢復患者的生理機能後,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癒合能力,調節能力讓疾病得到 自愈 ,但中醫調理體質需要較長時間,中醫湯劑本來效果最好的,但煎藥麻煩,喝葯困難,攜帶不便,很容易因為其他干擾而中斷治療,
現在很多中醫方便患者將中藥製成丸劑,但丸者緩也,丸劑只是適合病情明顯改善後,恢復調理時使用,【丸劑藥量不足,看起喝了很多葯,實際有效成份十分之一不到,中藥方劑,一天的干藥量多數在300克左右,只能煎熬二到三次就沒用了,如果打粉制丸,一天的藥量差不多要10天才能喝完】
還有醫生喜歡開免煎劑,免煎劑問題也不少,企業是為了盈利的,很多製藥企業製作免煎劑時,增加過多輔料,導致免煎劑有效成分比例不足,另外很多中藥的揮發性成份沒有條件進行收集或不願意花高成本進行收集,而且中藥方劑部分化學反應是在熬制過程中藥物與藥物之間產生的。
在不明確方劑具體化學作用方式前,採用原始煎熬方式是保證療效的最穩妥方式,問題是怎麼解決煎藥麻煩,喝葯困難,攜帶困難等常見問題。
個人建議,大概一個鎮面積設置一到二個中藥加工中心,加工流程如下,
1;接受到處方後按照傳統方式泡製煎熬,
2;通過冷凍噴霧乾燥機對湯劑進行乾燥,
【為什麼要冷凍乾燥,因為很多帶揮發性的中藥在高溫噴霧乾燥過程中已經失去效果,】
3;乾燥後裝膠囊或沖劑,裝瓶裝袋。
病人收到的是包裝好的成品葯,攜帶方便,服用方便,而且因為是個人辨證論治後處方煎熬過的,效果也比較明顯,
中醫要發展,首先就得為患者著想,在保證效果的同時怎麼方便患者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
很多人相信中醫,但理解不了中醫的診斷結果,更不清楚中醫的治病原理,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教育部沒有『』小學——大學『』的中醫科普教材,造成大家對中醫理論的理解困難。
我特意寫了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的中醫科普文章,讓大家理解中醫,學習中醫,利用中醫,為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感謝大家閱讀陋文。
非專業人士請按照【推薦】次序看,不然會有盲點。
【推薦 1】你,就是最好的醫生(中醫需要證明)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推薦 2】中醫為什麼可以治病(中醫需要證明)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推薦 3】傳統中醫比現代醫學先進,先進一座山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怎麼找中醫治癒自己的病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中醫怎麼治癒胃病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關於中藥不安全及毒性的部分解釋(中醫需要證明)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以古代人平均壽命短證明中醫無效可以嗎?(中醫需要證明)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中醫要發展,中藥加工方法需要現代化(中醫需要證明)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中醫與現代醫學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方案比較(中醫需要證明)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中西醫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是融合 - 劉興權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水平有限,請大家予以指正。
推薦閱讀:
※帶你了解中藥名
※中醫的五臟六腑究竟是什麼?——中醫粉說得清楚嗎?
※中藥情書丨看完,又相信愛情了
※同仁堂有哪些名貴藥品?
※蜜煉川貝枇杷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