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投資筆記之一-醫療本質
懷著畏懼感,我開始進入互聯網醫療投資的大坑,斷斷續續看了一些項目,雖然到現在還沒有出手,但也希望逐步整理自己的思路,寫給自己讀,給零碎的思考留下一點痕迹。
做投資,首先要理解的是,這東西到底是什麼?
醫療行業涉及的角色太多,衛計委、葯監局、人社部、醫院、醫護人員、醫藥、器械、病人、以及一些邊邊角角的附屬領域,比如醫療軟體、醫療教育等等。從利益鏈條的角度來看,真是錯綜複雜。
但從本質上來看,醫療是一種被動式個性化長鏈條的服務。
這句話比較彆扭,要解釋一下。被動式是指用戶一般不會沒病找醫生,偶爾覺得熱氣喝點涼茶不算。這種被動屬性對醫療的商業模式影響很大。比如,互聯網常見的高頻打低頻,在大層面上就不成立。因為我不會因為高頻的感冒而去看心臟病醫生。另一個影響則是電商思維在醫療上也不太成立。電商平台很多時候會讓部分品類戰略虧損或者無毛利,然後希望在別的品類上賺錢。這種時候,大平台的優勢就顯現,獨立電商就沒法搞這種跨品類補貼的事情。噹噹當年就是因為擴充SKU太慢,被京東搞了一下子,搞得到現在都沒喘過氣。
當然醫療一旦得病,其消費剛性很大,基本上只能成為價格接受者(price taker),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醫療的個性化,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每個人的病情很難標準化,病情的康復又受到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所以想要把醫療服務標準化,在根本上就很困難。
醫療的長鏈條,體現在醫療服務的交易鏈條很長,很多單病種是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期往複的交易。長鏈條交易意味著高客單價,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會有相應的服務商和商品提供者,也意味著信息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加大,價值更高。
最後,醫療本質上是一個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檢查、診斷、和治療等多方面。這麼複雜的服務內容,還要依託於醫療器械、醫藥等其他產品。這種依附性,使得醫療不像媒體、書籍一樣,整個行業那麼容易被顛覆。
醫療依託最深的就是醫院,醫院有三重屬性,渠道、場所和品牌。醫院是看病的入口,是醫療的渠道,這種功能屬性其實是流量,也就是說,這種屬性能被互聯網顛覆。互聯網最重要的功能是連接,也就是說互聯網能夠讓病人越過渠道這個屬性,直接和場所和品牌去對接。
但是場所屬性對應的是重資產的醫療器械,規範設計的科室和服務場地,這是重資產的屬性,即使沒有監管的限制,也是很難被顛覆。建設一座三甲醫院,動輒數十億,其實不是互聯網企業的能力範圍。這還是因為醫院有其公益屬性,土地和房產均能夠以低成本劃撥。
醫院的另一個屬性是品牌,醫院品牌有大有小,有好有壞。但能夠形成品牌的,均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實現的。因為醫療相對低頻,而且客戶是被動的,除了醫生和,普通人不會像了解車一樣去了解一個病種的原理,治療方法和價格成本。所以品牌的形成是非常不容易的。
從上面這些認識出發,醫療的商業模式和傳統的互聯網會有一個較大的區別,而醫院的不可替代性,也就代表醫療將成為一種O2O為主流的行業。特別是在中國,由於醫療服務價格的人為管控,遠程醫療不具備價格優勢,中短期內,市場空間不大。
推薦閱讀:
※醫生坦言:5個習慣是在幫你「養病」,該放棄了!
※膽結石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自然地理的小知識
※怎麼治療腦出血?
※啥時候適合檢查婦科
TAG: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