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寫好一篇「學習筆記」?
上周我在某「產品交流群」做了一個關於《微信背後的必然和偶然》的分享,於是有好幾位朋友寫了筆記文章。但不想因此大家之間起了小爭論,關於相互之間筆記是否有抄襲的問題。
在我看來,這種爭論是無解的。我一向挺反對「學習筆記」、「讀書筆記」這種方式作為寫作文體。
1、本質上「學習筆記」並不是一種「用戶(讀者)導向」的作品,而是一種「作者導向」的,給自己複習、總結思考的筆記,對讀者並不友好;
2、做筆記很難界定抄襲和引申,就算你是原創,他也是原創。當大家在同一個時間點聽到同一個觀點,同一個例子,難保各自的延伸思考不會落在同一個點上;
3、單純從一份筆記來看,「抄襲」其實是合理的。因為你做筆記的初衷、過程和結果,都是為了學習,那麼從別人(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那裡借鑒到一些思考、觀點不也一樣是能受益的么?
4、從寫作一篇評論文章來講,恐怕很多人在寫影評、書評之前都會先去看看別人的觀點,首要的原因就是怕自己寫出太偏移大眾審美的觀點來,人本質上還是怕被孤立的;
5、從創作效果來看,一旦你去看了別人的觀點,難免會受到影響;這時要麼你寫出的觀點、思路就跟別人類似;要麼,你刻意跟別人寫得不一樣,那麼你就會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會有奇談怪論出來;
6、學習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做筆記,而是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知識要能夠放回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行。所以寫作「學習筆記」,不管你怎麼寫,你都在別人的靈魂領地跳舞,首先跳不出原作者的思維,其次也特別容易跟同路人「撞衫」,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未必能把這種學習的收穫融入回你自己的思維體系里來。
綜上,「筆記抄襲」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存在悖論的。
我更提倡在聽完演講、看完電影、看完一本書之後,圍繞著自己的一個思考、某個觀點展開去寫,自成一文即可。也不要試圖去把原作者的觀點全部講完,如果對方觀點多,你可以多寫幾文。如此一來,「用戶導向」有了,「回歸你的知識體系」也有了,也就更難出現抄襲爭議了。
皆大歡喜,何樂不為?
ps.至於「微信背後的必然和偶然」這個話題,我想了好久,可能得我自己找空把它寫成文章,才更能還原當時分享的情狀吧。到時把大家評論的觀點再引入其中,也許能成一篇不錯的文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行者慎思」(ID:shensing),作者陸樹燊,創業者,微信創始團隊成員,前支付寶資深產品經理,需要轉載聯繫作者公眾號獲取授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