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Cai English(Tsai Ing-wen)何以明確否認九二共識?

今天,幾乎所有的華文媒體再度被不時搞個大新聞的Cai English引爆(以下簡稱CE)!

《CE首度正式拒絕九二共識》、《CE拒絕大陸設置時限》……《環球時報》、《鳳凰網》等媒體的標題一家比一家下得大。

或許,在探討「地動山搖」前,我們應該早點意識到「基礎不牢」。

從消極處理飛彈誤射、到低調應對南海仲裁結果,再到傳聞對國際開放太平島……在牽涉兩岸議題方面,CE最近動作頻頻,但跟「首度明確否認九二共識」相比,還真是小新聞見大新聞。

可問題是,這是CE第一次對「九二共識」明確表態嗎?

很遺憾,不是

CE如何看待九二共識?

首先,咱們來看看CE的若干論述。

1.常態化表達

定義兩岸關係為「兩國」:2008年9月,CE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中國也是一個存在的國家,如果這『兩國』不是『國與國關係』,實在很難想像還有其它的關係」。

強調英治民進黨是「TD黨」:2009年3月,CE發表《以新本土觀捍衛台灣》一文,其中指出,民進黨過去是而且永遠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黨。

直接否認九二共識史實:2010年12月,CE表示,「沒有『九二共識』存在,要她承認不存在的東西,很困難」。

宣揚台灣現狀「獨立」:2011年3月,CE表示,「台灣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2.偶爾表達

2010年9月,CE接受《蘋果日報》專訪時表示,「若再執政,延續前朝兩岸政策」,亦即兩岸政策上「馬規蔡隨」(是不是有了想像空間?)

2016年1月,CE當選後表示,「在5月20日執政後,將以現今『憲政』體制和兩岸互動成果,以普遍民意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基礎,秉持超越黨派,追求最大共識保持海峽兩岸和平現狀,以創造人民最大利益和福祉」。

CE的兩岸表述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定義兩岸為「兩國」,否認九二共識等),又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其上台後會採取何種兩岸政策捉摸不定。

這是為何呢?

作為李登輝「兩國論」幕僚跟阿扁第一任期的陸委會主委,CE熟稔兩岸議題,堅持以遠景TD為目標,近期則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修改,但追求不變。

具體來看:

  1. 2012年選舉時

2012年大選前,CE的兩岸政策就是一個TD化的政策,也懶得隱諱,她本人其時沒有追逐大位的意識(比如,十八趴事件中,另一位民進黨天王蘇貞昌因為要爭取地區領導人從未領過,CE則一方面領著十八趴,一方面罵十八趴),此時暴露的CE應該是本真的CE。

到了2012年大選,1%的優勢送她成為民進黨的候選人,此時開始考慮對兩岸政策作出修改,也就在CE相對一致的兩岸表態中,有了模糊化跟前後不一致的表述。

2010年3月,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卜道維發表題為「思量未來的民進黨當局」的專文,其中提到四點:

第二點是,想出辦法接受「九二共識」。對未來的民進黨台灣領導人候選人而言,要接受「九二共識」也很困難,但是想出辦法接受「九二共識」,對北京和美國都很重要。

第三點是不要明白拒絕「一個中國」。在兩岸關係新變化下,民進黨應重新檢討修正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中對「一個中國」的明確排斥,這將有助於解決政治互信難題。

很明顯,在大陸的語境中,「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的差距並不大,核心都是一中原則。卜道維的意思應當理解為,民進黨一方面應接受「九二共識」,另一方面不拒絕「一個中國」。這種處理方式類似於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一方面將兩岸定義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另一方面對「中國」的具體含義又有所解釋,至於卜道維的意思是否如是,就不得而知了。

很可惜,CE其時以「台灣共識」作為兩岸政策,壓根就是沒聽美國人的,其空洞表述自然也沒有大陸的支持。投票前夕,美國在台協會前負責人包道格公開力挺「九二共識」,被普遍解讀為美國方面支持馬英九。民進黨秘書長洪耀南等人的調查顯示,因為兩岸政策而決定投票意向的選民數,恰好等於CE輸給馬英九的票數。

2. 2016年選舉時

本場選舉的弔詭之處在於,國民黨第一次沒有派出全黨眾望所歸的人馬出來角逐大選。歷經「無人登記參選,洪秀柱破磚民調,洪秀柱發言跟政策失當,朱立倫換柱粗糙,王如玄軍宅議題」等事宜,藍營已無一戰之可能。

民進黨這邊又早早的派出CE參選,形成全黨共識。首先是游錫堃、謝長廷二人不約而同的表達願意擔任副手,而後勁敵蘇貞昌宣布不選而為女兒打拚,再然後是「南霸天」陳菊、賴清德之「成功不必在我」,CE早早開跑,全台趴趴走了幾圈,國民黨的人選尚未定。

選舉結果也可佐證,國民黨相較於上次選舉狂輸300萬,民進黨小幅成長70萬。與其說民進黨贏了國民黨,不如說國民黨自己輸給了自己。在兩個競選陣營存在根本力量差異的情況下,兩岸議題難以成為熱點,只有在兩個候選人陷入白熱化時,兩岸議題才會成為決定性因素。

正有此種考量,美國人對CE的兩岸政策做出了妥協。CE雖然未達到美國人的預期,但是因為民進黨的主張與美國重返亞太、遏制大陸的意圖相契合,故而得到了美國人的背書。

在選舉與美國因素皆非重大考慮因子的情況下,大陸因素成為了CE直白表達其兩岸主張的最後一道坎。

→CE接受記者採訪並搞了這次大新聞

大陸怎麼看?

早在2012年,南大台研所所長劉相平即指出,如果CE及民進黨上台,他們將會推行一條「多做少說」,甚至「只做不說」的所謂「穩健台獨」路線。

社科院台研所徐青則認為,CE的兩岸政策是「和平的民主TD」。

廈大台研院陳先才認為,「CE未來的兩岸政策論述仍然會採取模糊策略完全以選舉為最大考量」。

總結上述四位的觀點,CE推行的就是:

多做少說,和平民主的TD,同時會以模糊化處理獲得最大的選舉勝利。

有鑒於此,CE已做了不少事,現在才開始跟大家說。我們也不必過於驚訝,這事兒遲早要發生的。只是,CE明明還可以在做一點事再說的,終究還是把尾巴給露了出來。

CE一直主張的,兩岸交流不應設置前提,其實就是說大陸應當默認她的兩岸政策的論述,這,大陸能幹嘛?

CE時代的兩岸情況,好不過馬英九,差不過陳水扁,但是一些細微的政策是很難推動了。

  1. 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跟溝通渠道實質停擺。

  2. 因為兩岸情勢以及台灣方面管理不善,反陸情節嚴重,陸客赴台游再難前推。

  3. 馬英九任期末開放承認更多大陸高校,按慣例大陸應該開放更多省市給台灣招生,目前來看也更加困難。

  4. 台灣朝野上下念念不忘的擴大「國際空間」,首當其衝會受到重創,連維持現狀也難做到。

  5. 然後就是一系列經濟反應,非專業領域我就不臆測了。

最後,我要說,媒體的標題不夠謹慎,如果是「CE就職後首度明確拒絕九二共識」,會更好一些。

推薦閱讀:

我的「台灣名嘴」課
台灣當局應對巴拿馬斷交的手段,為什麼如此搞笑?
綠營民代稱將邀達賴訪台讓大陸跳腳,你怎麼看?
學校有去台灣做交流生的名額,但是家庭經濟狀況不能支持,該去嗎?
對蔡英文有什麼爭議?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