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歲月(1932-1941)--《光榮與夢想》
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以飢餓的呼喊開始,卻以慵懶的哈欠結尾
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個時代。
如果偏要說它是一本書,那隻能是用新聞手法寫得像小說一樣的史書。
《光榮與夢想》是著名的通俗歷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的得意之作,因通俗易懂、文筆細膩而膾炙人口。40年的美國歷史,不管是國政要聞,還是報紙上的民生百態,甚至連街頭巷尾的那些小故事,都被他吸收、消化、融合,編織成如清明上河圖一般全景式畫卷。他用細膩的文筆向讀者娓娓道來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藝術、時常、音樂、娛樂、以及熱點人物和事件、女性服裝潮流、口頭語的變化,性觀念的更迭。
人們願意忠實地在一本書上停留太久,絕大多數是因優質的內容給人啟迪。(當然高考或者專業性質的讀書學習過程可能並不輕鬆)對於一本記錄歷史的書,若是情節描寫引人入勝,寫作手法開闊思路,真實性又能恰如其分地滿足了自己的那點點求知慾,於我看來算是一本好書了,羅胖子評價這本書「它既是長河巨浪,又涓涓可飲」,深得我意。
美國從來都不是你我口中「美帝」那般堅不可摧,閃閃發光。
她有極度殘忍的時刻。華盛頓也曾發生過駭人聽聞的大屠殺。被報刊編輯成為「補償金遠征軍」的25000多名身無分文的「一戰」退伍軍人,攜著妻兒,跟政府討要他們應得的補償金,但卻被政府派出的警察進行殘忍清洗。
也有極度虛弱無力的時刻。從黑色星期四的股市大崩盤到1932年的「大蕭條」期間,有3400萬成年男女與兒童沒有任何收入,這已將近總人口的28%。農民的勞動成果變得一文不名,農場主通過借貸買了子彈,花了兩個小時宰殺了一群牲畜,卻只能把它們丟到峽谷里任其腐爛。即使有工作的人獲得的收入僅僅能保證自己維持在「餓不死」的水平。
她也有非常迷茫的時刻。剛從大蕭條陰影下走出來獲得喘息機會,面對法西斯的國際洗劫,獨立派和民眾的意志依然如同吊鐘一般左右搖擺,舉棋不定,最終在珍珠港事件的挑釁下同仇敵愾。
這可能算得上是美國歷史上最慘的時代,但也不失為充滿希望的好時代,希望總是發端於絕望之中。健全的民主制度既是利益集團彼此間爭奪利益的利器,又是讓羅斯福這樣的傳奇般的人物獲得擁戴,改變歷史的軌跡;珍珠港事件讓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它的確讓美國能夠理直氣壯地參與到二戰的風雲中,美軍參與戰爭不斷緩和了美國內戰的矛盾,更是讓曾經「閉關鎖國」的美國大大享受了戰爭帶來的紅利。
中國近代的民主氣息自五四運動之後便愈演愈烈,民主受到是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美國的民主思想來源於基督教。它最初的移民是深受英國宗教改革影響的清教徒,這些清教徒由於在舊大陸遭到殘酷的宗教迫害,所以他們渴望建立一種新制度來保障他們的各項權利。民主需要依靠制度來保障,在國家政治體制中,總統、國會(參議院、眾議院)、最高法院分別掌管著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沿用至今,堪稱典範。工人運動也毫不遜色,20世界30年代美國的工人運動可以算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群眾運動之一,實際上工人的要求並不高,但是資本家的的貪婪卻沒有邊際,在1936年的《摩登時代》中,卓別林飾演的小人物查理在工廠幹活、發瘋、最後進了精神病院。羅斯福總統對工人運動的態度實際上是支持的,在劉易斯的領導下,工人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在對待黑人的態度上,美國白人並未有多麼開明,但民主提倡的自由思想,給與了大批戰火中的科學家把美國作為避難所,而這些傑出的科學家,無疑是成為了美國經濟騰飛的加速器。
由於本書是以總統的競選與執政為明線,所以羅斯福先生算是本書的主角擔當。他獨攬大局管理著國家,愛發號施令,「能決定自己所處時代的命運,歷史上少有人如此。」他擅長演講與辯論,爭論到一定程度,羅斯福便「將布滿斑點的大拳往桌子上一錘,不再說」我認為」而使用」總統認為」。」勝負可見一斑。他偶爾也流露真心,當他獲得選舉時,「25歲的兒子把他扶到床邊,靠在床邊親吻道晚安。羅斯福抬頭說:「你知道嗎吉米,我的一生中一直只害怕火,今晚開始我開始擔心別的東西了。兒子問:「擔心什麼,爸爸?」羅斯福回答:「我擔心我可能當不好總統。」」不光彩的胡佛總統跟他相比的確相形見絀,媒體讚譽羅斯福總統「性格和主張讓人民滿意,他的美好的願望和信念給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得知日軍偷襲了珍珠港,「呆坐了整整18分鐘,他就這樣一動不動地一直坐著。然後抬起頭,親自口述了第一條新聞公報。」曼徹斯特應該是羅斯福的忠實粉絲,人物在面對衝突時的表現最能體現性格,這些描寫絲絲入扣,讓人印象深刻,我以為他在寫小說。
「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世故,摸爬滾打才不會辜負功名塵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未來不是歲數,未來是謎霧,讀萬卷書才能看清皓月繁星。」高曉松對於歷史的理解也是精闢。歷史事件的評價,往往是由它的後果來判定的,但剝繭抽絲,把人物放在當時的情境,那些果敢的決定,那些猶豫不決的時刻,你是否能懂得?
作者的思路是清晰地、理智的。表達卻是感性的、細膩的。關於搖滾樂的發展、原子彈發明的始末、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好精彩,此處略去一萬字。本書無疑是理解那個時代美國政治和文化的的寶典,值得一讀。不過叢書有個缺點,太厚了,高潮不斷…
推薦閱讀:
TAG:歷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