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中那些你不知道的真相!
最近幾年,「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概念在中國深入人心,人人理財時代到來,但慢慢的我們卻發現:
存銀行?
負利率時代,但凡把錢存在銀行的人不是窮人就是傻子。5月初,一篇《10萬元存銀行,存一年虧537》的報道在各大報紙上刊載。這篇文章講的就是銀行利率低,再加上通貨膨脹,存進去的錢表面上賺點利息其實是虧損的。
說實話,現在國內的人變聰明了,尤其是富人,沒有誰把大筆的錢放在銀行兩人。對於資產保值增值,富人更相信自己對投資市場的判斷。事實也證明,沒有把錢存銀行最後變成富翁的。而窮人沒有更多的投資渠道,只能把錢存在銀行,存的越多,時間越長,「窮人稅」交的越多。炒房?
正因為銀行不景氣,很多投資者想趁著樓市大好的情形下「炒房」。認為現在一線城市房價連夜漲,先買即先賺!然而,誰也沒想到,其實這是一個圈套。請看下圖:
別小看這張圖,它透露了一個樓市的真相。
話說富人A發現中國經濟不行了,移民到國外,將資產也轉移到國外。他把自己的豪宅賣了變現1000萬。這一賣對富人而言是變現,卻把整個房價炒了起來。外企高管將自己的房子以600萬價格賣出,加上賣股獲得400萬盤下了富人賣出的豪宅。個體戶C將自己一般的住宅房以400萬的價格賣出,再貸款200萬,買下了高管600萬的中檔住宅。職場新人D沒什麼收入,只能靠父母提供的200萬,再貸款200萬,拿下了C賣出的房子,從此背上了200萬的債。
環環相扣,不知不覺落入圈套中。這張圖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房價為什麼上漲。如果現在買房,就等於接下了前一個人扔的鍋。恭喜你,成為「背鍋」人之一。
炒股?
且不說背不背鍋,一線城市的房子也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二三線的城市說不定今天買了明天就降了,風險堪比股市。再說股票、期貨、黃金之類的投資,有數據顯示,90%的人都是輸家,只有少於10%的人能有點賺頭。除非你跟股神巴菲特有點關係,否則只能全憑運氣了。
你一理財,財就離你?
很多人眼裡,理財就是投資,就是錢生錢。有點投資意識的人會把理財看成是用投資的方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意思是你不去投資理財的話,你手裡的錢就會越來越少。
但是這些年出現另一種說法,叫「你一理財,財就離你」,一是因為過去這些年中國最大的創富機器,股市一直是弔兒郎當一副鹹魚死樣,二是因為理財市場的水太深,騙子太多,騙術層出不窮。很多人伸出手想去理財,結果卻賠了夫人又折兵,以至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6年時間,從1億美元到13億美元,很難么?
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從1982到2008年,標普500指數的年化收益率大約是9.63%,也就是說,如果你在1982年用400富豪榜的進榜門檻1億美元買入一個緊跟標普指數的絲毫不用操心的指數型基金,到2008年,1億美元的財富也可以增殖到11億美元,緊鄰13億美元的門檻。
我們不妨假定1982年的美國400富豪榜代表了當時美國財富積累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他們的投資眼光、他們的股票挑選能力、他們的財富信息來源肯定遠超過普通人,可最終,他們中90%人居然沒有跑贏美國的大盤指數!!!那,為什麼1982年的369位富豪都沒有能夠保持在財富頂端呢?很簡單,他們的理財沒有做好,他們連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都沒有達到。毫無疑問,他們是富人,他們只需要正常的理財,能夠達到和市場收益率同步,差不多基本就能保持在富人的行列。到底什麼是理財?
最近幾年,「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概念在中國深入人心,人人理財時代到來,但慢慢的我們卻發現,很多周圍的普通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想著像富人那樣理財,他們口中所謂的「理財」其實是一夜暴富式的「發財」。
「理財」的首要目標不是讓你發財,而是讓你避開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保障你的財富價值,僅此而已。
理財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的管理,包括如何花錢、用錢、以及安全穩定的債券投資。比方說銀行固定存款,買國庫券,買保險,甚至包括投資網上的借貸平台,只要了解其背後的運作模式,確信買到的是安全的債權,這也叫理財……有兩個的核心概念希望大家記住——
第一,理財不等於投資。
第二,理財不只是打理金錢,更是打理你的生活。
綜合了N本理財教科書上的定義,我給理財下的完整定義是——
通過對現有和預期將來可以獲得的各種資源的整合管理,實現個人一生生命滿足感的最大化。
這句話比較繞口,我把其中幾個要點拆解一下,你就明白了。
首先,理財理的財富不光只是你名下的現金、股票、債券、基金、房產等顯而易見的資產,還要考慮你很容易忽視的養老金、醫保金和公積金賬戶里的錢,包括你家裡收藏的各種古玩字畫、郵票錢幣、紅木傢具什麼的,還要考慮到你名下汽車的價值,雖然它每天都在貶值。
第二,制定理財規劃時,不光要考慮當下你有多少錢,還要考慮未來預期能獲得的新的收入和資產,比如你預計明年會加工資,或者現在在讀某個證書文憑,根據人才市場行情,預期等證書考出來跳槽時,薪酬可以翻番,再比如多少年後你買的保險可以返還你多少錢等等。
第三,你要打理的不光只有你的財務資源,也就是所有明著和錢相關的東西,還包括暗地裡可能也會和錢相通的東西。最典型的就是人脈資源,你也要有意識去打理。比如做銷售、公關還有和政府打交道的工作,包括所有體制內工作的人,人脈資源的深淺對你未來事業前途和收入高低的影響,這個你懂的……這也是職場規劃中的重要一環。
第四,上述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所謂「資源」,你都要像變魔方一樣,把原本圖案亂七八糟的魔方拼成每個面顏色都一樣,這叫資源整合。不要小看資源整合這四個字,很多做領導的整天腦子裡就在琢磨這個事。
然而,要真正實現財富的躍遷——需要的是投資,是學習,是承擔風險。不管股票投資、股權投資或其他品種投資,你需要的是不斷的學習知識,不斷的進行辛苦的調研和判斷,或者找到足夠可靠的人為你判斷,了解到你所投資的是個什麼東西。說到底,如果想要獲得超過股市的平均收益率,就對待財富方面的知識,恐怕你要學的東西至少要比從榜單上掉下來的那369個富豪多——很多人缺乏基本的風險意識,也不願意對投資項目本身做任何辛苦的調研工作,卻幻想著年化30%、100%的收益率,你說他們被騙是不是活該?有很多人認為在股市裡炒來炒去最掙錢——誠實的說,到目前為止,還真沒有見過在股市裡不斷的炒來炒去炒成富翁的人,通常見到的情況是,他們炒來炒去的確掙了一些錢,然後在某一兩次的大跌中損失一大半……媒體宣傳和統計概率的誤區常常讓我們內心騷動不安,1000萬股票投資者,如果有0.1%做得特別好,並且被你所知曉他們在某一段時間內真正通過炒股獲得了超高收益率(100%、200%),你就開始憧憬自己也可以、或者也應該獲取這樣的收益率……
可是你忘了,正是有你這樣99.9%的賠錢的人才堆出來了他們幾個股神,僅此而已!就像你聽說某某人中彩票獲得大獎,可真正中彩票大獎的人,100萬裡面也出不了一個!即便是你清醒知道自己不僅僅是理財,而是想通過投機發財,你也先要把概率論學好,每一次參與投機都要計算成功概率,然後嚴格按照程序來考慮你成功的可能性和收益……如果什麼工作都不做,告訴別人是理財,實際上內心卻抱著想要發財的想法衝進市場,那你就等著市場打臉吧!Better Money, Better Life!
最後,這麼搗鼓了半天,理財的目的到底是啥呢?就是為了讓你這輩子儘可能不要讓財務問題困擾你的生活,讓你一輩子活得更自在、更開心、更幸福。套用世博會的口號,那就是Better Money, Better Life!
城市有沒有讓生活更美好,哎呦喂~整天帶著PM2.5專用口罩,在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地鐵里擠來擠去,最後回到電線私拉亂接的群租房裡倒頭就睡的小夥伴們,對此只能呵呵了。但請相信:理財,一定會讓生活更美好!
用經濟學範式語言表達就叫「生命滿足感最大化」,就是嘻嘻哈哈學理財,開開心心過日子。理財最終必須要落腳到你的生活上,為了理財而理財,為了投資而投資是木有意義的。
平衡才健康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種生命滿足感不是現實當下的,也不是預期未來的,而是一生的,就是從此時此刻一直到你生命的終點,都要考慮到。如果你老是想著我以後還要買房,還要生孩子,還要準備養老看病的錢……所以我現在賺到的錢能省則省,一定要好好存著,存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那你就陷入周扒皮或者葛朗台式的理財悲劇了。
不過今天絕大部分年輕人的消費觀完全是和周扒皮們完全相反的。你叫他月光族也好,叫他卡奴也行。說得好聽點叫活在當下!活得精彩!年輕就是無極限!說得難聽點,那就叫老子只管眼下快活,不管以後死活!
說到這裡你應該聽明白了吧。看你這人到底會不會理財,有沒有掌握理財的精髓要義,核心就在兩個字:平衡。
最後,還是結合《蘇黎世投機定律》中的一些話,總結之後送給大家:1.必須找出自己異於常人的特質和優勢資源,為什麼你能保持優勢,想明白自己憑什麼賺錢,然後才去投資——少和得意洋洋的人在一起,特別賺錢的時候要特別當心,賺錢不容易,不要騙自己!2.永遠要下有意義的賭注,如果是一個無論你怎麼努力都不會改變個人投資結果的市場,建議你還是不要玩了——除非你能改變市場的結果。3.好運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最好你不要假定它會一直持續。必須對你任何一筆盈利交易的盈利來源搞清楚,如果你不清楚為什麼會盈利,那麼這個盈利對你而言就沒有太大幫助,甚至,如果你盈利太多,這反而會埋下禍根!4.群眾並不都是錯的,有時候他們是對的,但不管群眾對或者錯,你始終都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而且,這個判斷一定是有著簡單清晰的邏輯!5.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讓別人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給你和把自己的思想灌輸到別人的腦袋裡。你要是想贏,必須與大眾情緒保持距離,這種理性短時間之內可能不會幫你掙更多錢,但保持這種理性應該可以讓你少賠好多錢——最終還是會幫你掙錢。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沒錢的朋友,今天是你們的節日
※《如何構建炒股知識體系》前言(5)
※PPMoney測評:這次叔真沒看懂
※蜜蜂有錢存管即將上線|這背後我們都做了什麼?
※與其夢想財務自由,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