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做朋友》
很多人都認為這本書是時間管理的書,其實怎麼說呢,也對也不對,這本書的確談了時間管理,但又不止這些。那到底講的什麼呢?作者的核心觀點就是: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叫管理自己,這樣更能彰顯主題,只不過有點過於直白。要知道,問題大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僅僅是我們自己而已,我們管不了時間的,管不管它都在流失,所以就讓我們開始學著管理自己吧。當然了,你也沒必要管別人,也管不了,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的話,修行本來就是靠自個的,你又不是上帝,幹嘛操這心呢?
以下就是我自己對本書的總結:
一、關於「醒悟」
這裡作者基本上告訴了我們三個道理:
- 我們要控制大腦,做大腦的主人而非僕人
- 心智靠積累慢慢成熟
- 學東西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目光長遠,多學總是好的
二、關於「現實」
我們應該學會:
- 速成不可能。速成的人喜歡找方法、捷徑,說白了就是想偷懶,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所以現在偷懶越多,以後的日子就越糟糕。
- 通過利用好你現有的東西來「交換」你想要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你總要付出代價。
- 很多時候開始去做一件事遠比做好重要,因為我們通常會找各種借口而遲遲不去行動。
- 現狀無法立即擺脫,接受現狀,現在有什麼就做什麼,慢慢積累。
-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並在最後期限之前漂亮地完成,正確的事就是現實的事。
三、關於「時間管理」
這部分算是精華部分,其實你要分清主客,你是主,時間是客,重點是你:
- 估算時間。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斷其熟練或陌生程度,據此估算任務完成時間才相對準確。
- 最好現在行動。如果晚了那就能做多好算多好,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 直面困難。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應先行集中精力解決困難。逃避困難,只想做簡單的事情,而困難的事情往往又很重要,不解決那20%的困難剩下的80%等於沒做。
- How do it?把一個大任務分解為小任務,然後各個擊破,優先處理掉那些難的任務。
- 時間分片。處理多任務時,可以像操作系統一樣分片輪詢,注意分片時間大小。
- 感知時間。基於過程的記錄比基於結果的更為詳盡,通過記錄時間來感知時間,大量數據可以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
- 記錄時間開銷。
- 每天制訂時間預算。任務太多怎麼辦?根據權重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實際生活中我們總是做很多有趣但無用的事情。
- 制訂現實可行的計劃。計劃趕不上變化是因為計划過於長遠,所以計劃不宜過長。行動比計劃更重要,因為行動了就有收穫即便沒有計劃,但是沒有行動的計劃都是扯淡。
- 寫下任務列表。先做重要的,也就是對實現最終目標有幫助的,往往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個。
- 制訂流程。如果處理的事情是日常重複性的,那麼你應該總結並優化流程。
- 凡事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 Deadline來臨時對任務的完成情況做驗收。
四、關於「學習」
-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因為你又多了一項技能。
- 體驗、試錯、觀察、閱讀等只是學習的基本途徑。
- 思考才是我們學習的主要手段。但是我們習慣於不動腦,所以嘗試開啟心智去思考吧。
- 經驗是不可靠的。
- 自學能力的終極目標是實踐能力。
- 付出和收穫不是線性關係,而是階梯狀關係。其實就是量變到質變。
五、關於「思考」
作者在書中主要講了如何思考,這個東西怎麼說呢,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作者主要觀點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通過推演、論證、懷疑,最終甄別真理,這個要慢慢實踐體會,我認為並沒有特別具體的方法。
六、關於「交流」
主要講交流溝通技巧:
- 學會傾聽。前提就是要學會克制「過早質疑」,而不是不質疑。在傾聽時,用多餘腦力進行回顧所聽內容並推測接下來要講的內容,並主動幫說者進入「傾訴狀態」。
- 通過自身努力為自己贏取更多的話語權。想想為什麼你說的話沒人鳥?
- 交流原則。第一:遵守理性討論基本原則;第二:拒絕與自以為是者討論;第三:真理不以你的看法而改變。
- 溝通時及時反饋。比如問:您的意思是什麼什麼嗎?
- 無論對於聽者還是說者,勤於反思才不會固執己見,真理方能顯現。
七、關於「應用實踐」
1)興趣
很多人在說不感興趣的時候,多半是因為陷入了困境,遭遇了失敗,成功無望。不願意正視這個問題就說對其他方向感興趣,本質上就是逃避困難和挫折,最後反覆形成惡性循環。說對其他方向感興趣,要麼是還沒有開始做那件事,要麼就是還沒有遇到困難而已。關於興趣的真實情況是:往往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所謂沒興趣而不做,坑的是自己。
2)方法
好的方法:正確+巧妙+有效率。在行動和堅持面前,方法不值一提。
3)痛苦
收起你的受害者心理,別整天抱怨苦大仇深的,現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把注意力放別的地方去。
4)比較
比較得到的只有痛苦。與他人比較毫無意義可言,不如跟自己比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比較,看看自己是否成長了。
5)運氣
不要老想著這個東西,去掌控那些你能控制的東西去吧。所謂運氣就是你準備好的時候機會來了。其實機會一直都在,只是你不夠努力,做不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6)人脈
這個要重點說說。儘管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但他們所謂的「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的「交換關係」,一旦其中一方擁有的資源太少而不能做到等價交換,這種平衡被打破,則所謂的「友誼」就會無疾而終,另一方則開始去需求新的能夠提供「等價交換」的人。包括現在說的社群、亞文化等其實都是同一類人組成的小群體,他們之間更容易達成「等價交換」,另外「等價交換」不是貶義詞,我覺得應該是個中性詞。比如梁建章和沈南鵬,不是因為他們要好才各自變得優秀,而是因為他們都很優秀才會非常要好,進而碰撞出絢麗的火花。優秀的人一般不喜歡麻煩別人,如果你是優秀的人,其他人都會樂於「無償」提供幫助。所以專心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有用的人、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所謂打造人脈其實是「打造自己」。
7)自卑
如果一個人認為「感覺中的自己」遠遠好於「真實中的自己」的時候,那他多半陷入了自負;反之則陷入了自卑。水平一般的人更容易自負,優秀的人反而更容易自卑。因為對優秀的人而言,優秀方面和不優秀方面的落差相對大,例如99-60=39,而一般的人可能是70-60=10,相對落差小,所以優秀的人多半痛苦。怎麼辦呢,你最好不要區分優點和缺點,而統稱「特點」,偶爾放鬆一下自己,承認一些缺點的合理性。
8)靈感
靈感的真相其實是有意識地積累,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
9)鼓勵
永遠鼓勵身邊的人,哪怕有些盲目。不要向別人「潑冷水」,如果自己遭遇了這種待遇,也沒什麼,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給別人「潑冷水」,他們會想:你憑什麼跟我們不一樣?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不論是得到鼓勵還是「潑冷水」,都應該做起來。
10)放慢節奏,貴在堅持
不要做超人計劃,累死也完不成的計劃。每天空出兩個小時學習足矣,貴在堅持。
11)記住任何事都是「物極必反」
12)學會認識自己而不是證明自己
最後,關於「積累」
如果你的現狀越差,你擺脫現狀的慾望就越強烈,進而做出不現實的決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能控制這種情緒的話,則會陷入死循環而萬劫不復。
正因為積累太慢,很多人不肯積累,甚至不屑積累,只想一蹴而就,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積累不是線性增長的,而是指數增長的。如果每天進步一點點,則最終的結果是:P(1+i)的365次方,所以要堅信積累的力量。
積累不只限於一代人的努力。
積累就是平凡的堅持!!!
懂得道理固然重要,但是依此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付諸行動,慢慢積累,此乃正道。
推薦閱讀: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從0到1》
※《矽谷之謎》
※《駱駝祥子》——讀後感
TAG:讀書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