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死了,你要把我埋葬在哪?
清明小長假開始啦!淡定,除卻假期踏青遊玩,請不要忘記這個節日的真正意義:為了紀念我們逝去的
無論你是回家祭拜還是在外千里都要在內心虔誠的為已逝親人禱告!
四月明媚的春光,吐蕊的生機讓我們覺得
「死亡」是個看似很遙遠的事情,但你有沒有想過:
「假如你死後,會選擇什麼方式埋葬自己?
……
小編的提問是不是有些犀利??
不著急回答,我們先來看看一看網友們的答案:
等我逝去後……
@革命老人傅大爺:
我死後,將我骨灰的一半,埋在解放前戰鬥過的地方,剩下的一半的一半埋在解放後工作的地方。
(老一輩的心路,我們學不來只有敬佩二字!)
@Kukmoon谷月:
請把我的骨灰埋在嶗山的松林里,有朝一日,你重登嶗山,在陽光下看到層林盡染,那便是我來看你了;
請把我的骨灰拋在棧橋的海水裡,有朝一日,你重上棧橋,在海風中看到波濤洶湧,那便是我來看你了;
請把我的骨灰撒在公園的櫻樹下,有朝一日,你重來賞櫻,在枝頭上看到櫻花搖曳,那便是我來看你了;
請把我的骨灰播在青醫的校園裡,有朝一日,你重回學校,在馬路邊看到大樹參天,那便是我來看你了。
(在這裡逝去不再可怕,更多的是浪漫……)
@楊思萱
鐵軌上,哈佳快鐵,綏佳線,京廣九客專,滬昆東段,杭深線,陸橋客專,每一厘米的道床,都留下我的痕迹。
(老鐵,你這是有多熱愛祖國的鐵路事業)
@YangJun
女朋友表示,要倆人骨灰混一起,攪和攪和,這樣就一直抱在一起啦?(? ? ?ω? ? ?)?
(虐狗虐到死……)
@見崎雪城
幫我海葬到北緯30度22分東經128度4分的地方吧!
(這是哪裡?。。。。)
@廢舊汽車
僱人分批偷偷扔進中南海牆裡面。
(哥們,這個好像犯法哦~)
@tingweichen
我想先把自己捐了,做了一兩年實驗後,培養了一批臨床醫學的學生,到了縫都縫不起來的時候,我希望把我埋在哪個醫學院下面就好,如果火化記得留撮頭髮
(送您倆字:無私……)
@聖喬治
葬在我女票老家的神社裡
這樣就能天天來看看我了(女票在城市落腳那就尷了尬)
@高雲
不要燒,用液氮處理後脫水,一半埋進祖墳,另一半裝在合金罐里,然後蹭個火箭,打進宇宙里飄蕩……
(到宇宙?你咋不上天呢,哦你上天了!)
@青絲綰綰
先把有用的器官捐了吧,捐獻遺體什麼的我還是沒那個勇氣,所以火葬是最好的選擇。
骨灰就埋在家鄉的竹林裡面,埋深一點,防止貪玩的小孩子挖出來嚇到他們。如果骨灰帶不回家鄉,那最好是在某個山頂一把揚了去。生於母體,死歸山林。說不定百年後我的骨灰還能吸收天地間靈氣助某隻小妖得道成仙。哈哈哈哈哈哈,玄幻小說。
(Everything can be possible)
@Scorpionorang
混到屎裡面,種樹 ~
(請問混誰的???)
@Eva Cao
對我來說,不用埋,直接找塊土地撒了就行,塵歸塵,土歸土。
(有道理)
*以上問答來源:知乎
其實小編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海葬就很酷,將自己的骨灰灑向無邊大海,海鷗為你悲鳴,海風為你輕泣,化為灰燼的你隨洋流漂泊到世界未知角落,就彷彿實現了,自己曾經想要環遊世界的夙願……
當然這不僅是小編的想像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新型埋葬以及紀念親人的方法層出不窮,比如下面講到的這些,了解一下,早晚用的到!
01
公益生態葬
近幾年來,民政部倡導推行生態葬,海葬、散灑等公益活動,全國多數陵園響應民政部號召,結合自身墓地推出的生態葬,如: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室內葬等等,相對於傳統墳地墓葬,生態葬節約土地,費用較低,在清明節、中元節等傳統節日祭掃也更加文明環保。
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也不再滿足普通生態葬,高科技的殯葬也在以不同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祭奠方式,生態葬發展出現了更多的網路新名詞,即指高科技泛濫之後演變出來更強大或者更先進的技術以及創新,同時也出現了「殯葬黑科技」。
如生態葬或散灑者可以得到一個陵園單位給出GPS定位的坐標牌,一串數字不但顯示了經緯度還顯示了海拔高度,讓親屬以後有跡可循,心裡不再落空。
02
網路祭祀
網路祭祀,家屬在網站上為逝者註冊一塊虛擬"墓碑",並附其生平簡介等相關信息,輸入祭掃人的名字,選擇鮮花、香燭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託思念。或者可以關注其微信公眾號,還可以在微信中為懷念的親友創建一個燭光祈福館,永久保留生前的音容笑貌。同時你還可以通過微信發送祈福館到朋友圈,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共同為愛祈福。
03
代客掃墓
對於那些離家較遠、假期短,無法親自到已故親人墳頭上緬懷的人來說,如何祭祀先人確實是一件令人糾結的事情:清明不掃墓,有違傳統;要去祭掃,又存在很多客觀原因不能祭祖。
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需求便有市場,「代客掃墓」應運而生。據了解,「代客掃墓」服務內容包括:三鞠躬、念祭拜詞、打掃墓碑、描字、清理附近雜草、上供品、鮮花、燃冥幣等,並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呈現。
04
攜帶型骨灰
其實早在十七世紀的歐洲就出現了一種隨身攜帶以寄託生者對亡者哀思的珠寶——「哀悼珠寶」。到1725年時逐漸演變成為一種鑲嵌亡者髮絲的珠寶,19世紀時,哀悼珠寶以英國最為流行,常以黑色珠寶來呈現,除了常見的金銀材質外,還會應用一些黑色的寶玉石材質,比如黑玉、瑪瑙、黑玻璃、黑珊瑚、黑琺琅、黑曜石等。
05
骨灰鑽石
骨灰鑽石(又被稱為生命鑽石),它是採用HPHT技術用模擬地底超高溫高壓環境的壓機將石墨的碳原子結構結晶並重組成鑽石,2011年念世情紀念鑽進入中國大陸,它的出現被殯葬媒體一致評為是「殯葬黑科技」。
雖然,人們對新型紀念逝去親人的方式存在一定的質疑,但這未嘗不是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比如小編以前想海葬,現在覺得變成鑽石也很不錯呢?
從一出生開始,我們就在學著面對死亡,只是求生的慾望總讓我們逃避這件事,其實死亡何嘗不是一次重生!
那麼,你想好了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說一說:
假如你死後,會選擇什麼方式埋葬自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