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U型廚房最好用?我看你是沒踩過這些坑
「I」、 「II」、 「L」、 「U」,廚房有這麼多形狀,哪一個最好用呢?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會不加思索地回答:「U」型櫥櫃!
常常聽見書本和網路上流行的說法:「U」型櫥櫃是佔地面積最小,同時也是效率最高的櫥櫃形式。
當然這個推測大部分是從圖紙上的尺寸和數據推算得出的。落到實際使用中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個論證。
櫥櫃的長度和面積
簡單一點來說,廚房其實就是櫥櫃檯面以及走道空間的組成。操作檯面決定了廚房的收納容量,走道的大小則決定了料理的舒適程度。
由於廚房面積是一定的,櫥櫃的面積增加了,通道的面積就會被壓縮。就像蹺蹺板的兩端,處於互相拉扯的狀態。
對戶型設計者來說,衡量廚房利用率的標準是:能夠在最小的空間中放入最大的檯面。一方面戶型的平面構圖會比較飽滿,另一方面廚房的收納容高,操作檯面大也可以成為戶型的一個賣點。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來做一個實驗,以4米長的櫥櫃和0.9米寬的通道的封閉式為例,分別計算「I」 「II」 「L」 「U」 這幾種櫥櫃所需的佔地面積。最終得出下面這組數據:
從圖片上也可以看到,當紅色面積(櫥櫃)不變時,綠色的面積(通道)越小,廚房的佔地面積就越小。
可見「U」型櫥櫃在節省面積方面有壓倒性的優勢,其次就是「II」型櫥櫃。
櫥櫃越長越好?
在同一個廚房中,將「II」型櫥櫃的一側通道補上,就變成了「U」型櫥櫃▼
但你們有沒有發現,增加櫥櫃長度的同時,「U」型櫥櫃也為我們增加了兩個轉角。這兩個轉角所形成的盲櫃,由於進深空間很大,拿取物品並不是很方便▼
針對這個問題,櫥櫃商研發了螺旋轉盤、摺疊拉籃等五金構件,提高成本的同時也力圖讓拐角處的收納變得輕鬆一些。
但實際上這些拉籃在旋轉的時候需要佔用櫃體中的空間,也會形成一定的收納死角▼
而且由於不方正,隔層少的原因,它們更多的情況下是被用來收納大號的鍋具。
如果你對「哪裡使用,哪裡存放」這條收納法則還有印象的話,就會發現更適合存放鍋具的位置其實是位於灶台下方的底抽,以豎著的形式進行收納,炒菜時只需要稍微彎腰就能夠到鍋具的把手,比轉角櫃要順手得多。
價格高,又不如底抽實用,轉角櫃還有沒有更好的做法呢?
這裡要提出一個與常識相反的觀點:將轉角櫃獨立出來,不限制自由的使用方式反而使收納變得輕鬆。
將轉角處的櫃體分成內外兩個部分,就像玩華容道遊戲一樣,外側帶腳輪的櫃體可以往外推出,內側則是普通的收納層板,將推車拉出後就可以正常使用,兩者銜接得嚴絲合縫,沒有收納死角▼
也可以將外部的柜子省去,空出來的位置作為機動區,用來收納廚房垃圾等臨時物品▼
如果你的廚房轉角朝外,也可以考慮將櫥櫃的轉角部分轉化成外部收納,從兩邊拿取都很方便,但這樣一來廚房的收納容量也會有所降低▼
無論如何,轉角櫃從收納率和使用的方便程度來說都不如普通的單元櫃。至於有沒有必要為了增加的一點檯面尺寸而犧牲收納的便利度,還需要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來判斷。
廚房電器的「停車場」
我們之所以希望櫥櫃越長越好,一來是因為中餐的備菜(洗切)比較複雜,另一方面也因為家用廚房電器越來越多,以往只需要一個灶台,如今都是烤箱、蒸箱、微波爐幾個機器在同時運轉。
雖說機器可以幫助我們節省烹飪的時間,但任由它們散落在檯面上,也會侵佔我們的備菜空間。
特別是在檯面拐角的地方,因為這裡的進深較大,是小家電「滋生」的溫床▼
因此,對檯面進行規劃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無論如何,從水槽到灶台中間的「操作車間」是不能擺放電器的,此外的一段檯面可以作為小家電的「停車場」▼
對於一般的想法來說,會更加希望這個「停車場」和「操作車間」是可以相互切換的,這樣在使用上可以更加自由。
但除非你有足夠的收納定力,否則在小家電增多的過程中,很容易突破自己的收納底線,發生「停車場」和「操作車間」混淆、「車輛」亂停的狀況▼
如果你脫離臨時使用的狀態,試著以長久使用的眼光去看這件事情,就會發現將備餐區和家電區進行「分流」的重要性。
分流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將電飯煲等小家電放入底櫃中,這樣就可以保證檯面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用來備菜,但因此也佔用了原本用來收納的空間。
而且有部分需要散熱的家電,在使用時需要從抽屜中抽出,也需要確認它們的擺位不會影響到料理的動線。
另一種「分流」的方式,是以窄櫃+寬櫃的形式來代替寬度統一的櫥櫃▼
為什麼要區分窄櫃和高櫃呢?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60厘米寬的櫥櫃檯面,在放下電飯煲、微波爐、烤箱等廚房家電後,大概還有15-30厘米左右的剩餘空間,實際上這部分的寬度我們是很難利用起來的,某種程度來說它也是一種浪費。
如果將櫥櫃強制分成兩個部分,較寬的檯面用來完成洗、切、炒的流程,而窄櫃負責用來收納廚房家電,這樣我們在進行兩套烹飪系統時就不會「堵車」▼
這裡面還有兩個疑問:
1. 用來洗、切、炒的寬檯面,和收納家電的窄櫃應該如何分配?
2. 將原來的寬櫃替換成窄櫃之後,收納容量會不會有所降低?
對櫥櫃商來說,包含水槽區、操作區和灶台區的標準櫥櫃一般控制在2.4米左右(宜家標準櫥櫃是2.1米)。對一般家庭來說,這個尺寸足以滿足簡單的日常烹飪,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做到3米。
有人會擔心2.4米的櫥櫃能夠收納的物品並不是特別多,但針對常用的烹飪道具,比如鍋鏟、調味料和洗潔精說是綽綽有餘了。對於使用頻率不高的蒸鍋、雜糧、乾貨等物品來說,可以集中收納到另一邊的窄櫃中▼
廚房窄櫃一般是控制在45-50厘米左右,但其實只要45厘米的進深就可以擺下大號的烤箱和微波爐,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爭取多15厘米的寬度留給廚房的通道空間,讓轉身、彎腰開櫃門的操作變得更從容。
櫃體變窄,從表面上看是減少了收納面積,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說,反而讓收納變得輕鬆。
大家都知道傳統的櫥櫃深度是60厘米,這個數據實際上是根據人體操作所需的檯面深度來決定的,也就是說櫥櫃的底部收納是遷就於操作檯面的。
60厘米的深度,對於鍋碗瓢盆來說實在是太深了,往往也需要疊放兩層才能將櫃體填滿,這樣一來,我們需要彎腰穿過第一層物品才能夠到內側,大大增加了收納的難度。
採用底抽的話可以將這種縱深式的收納轉化為平面式的收納,用起來更加順手,但相應地成本也會增高。而對於窄櫃來說,放入單層的收納籃就可以模擬出底抽的效果,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廚房家電與灶台的不同在於,它們可以獨立操作,不需要油煙機,因此可以上下疊放。這樣一來也給日後廚房電器的增加預留了收納空間,不用擔心會面臨檯面放不下的局面▼
寬櫃+窄櫃的形式並不局限於「II」型廚房,它的本質在於利用櫃體的寬窄不同,強制劃分出家電與備菜的空間。將「U」型廚房的一邊進行壓縮,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對於開放式廚房來說,沒有牆壁的限制,甚至開可以實現「T」型廚房等等,讓空間的布置變得更自由▼
窄櫃的形式相對來說也更加多元,可以延續寬櫃底櫃+檯面+吊櫃的形式,將廚房家電放置於檯面上,底櫃為日後可能增加的檯面留出空間▼
如果覺得吊櫃的利用率不高,也可以省去,或者用層架來替代,總之,一切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物品多少與收納習慣來經常調整▼
什麼樣的廚房最好用?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一句名言:屁股決定腦袋,即你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你的思維。
對地產商來說,在滿足櫥櫃的基本使用下,盡量壓縮廚房的操作空間,把多出來的面積讓給客廳,從而讓房子「顯大」,也許就能賣得更好。對於價,櫥櫃商來說,更長的櫥櫃,更新奇的配件,也許可以提高產品造價,獲得利潤。
而對於你——真正的使用者來說,什麼樣的廚房是最好的,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答案。
好啦,關於櫥櫃設置的問題到這裡就差不多了,下一期我們會接著討論風格與視覺效果形成的影響。
更多住宅乾貨,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草三冉CSR
推薦閱讀:
※教你怎樣打造一個小清新的家~~
※這套106㎡的單身公寓,想要,想要,想要
※家庭裝修選用大理石裝飾有幾個基本常識?
※門選什麼顏色的比較好?選對了簡直錦上添花,選錯了就非常尷尬了
※看完這套新中式,那些裝北歐、現代、輕美的人都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