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有勾兌的可能么?
首先說清楚,勾兌從來不是一個負面辭彙。
或者舉例來說,現在中國普遍流行的白酒其實就是蒙古/元代燒酒的一個演化版本,從根本上和酒精蒸餾而來的酒精飲品區別之一就在於一步關鍵的勾兌。正是通過勾兌技術,中國白酒才有可能形成醬香、清香、濃香、米香、鳳香、兼香和其他香型。
否則很多從8/90度蒸餾酒精簡單勾兌水稀釋成4/50度的白酒豈不是太簡單了?這像不像不同版本伏特加的趕腳?
而且勾兌幾乎是世界各種主流酒類的共性,威士忌、白蘭地、龍舌蘭、朗姆這幾種主流烈酒從出桶時並不是最常見的40度,市場上常見的它們都是由勾兌而來。
而至於最典型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和混釀威士忌區別,勾兌技術也至關重要,這就不多解釋了。
在啤酒領域,勾兌這事兒當然一點都不特殊。
最為典型和古老的就是波特啤酒啊。我點明這貨的英文名稱Porter你就明白了,說白了就是「碼頭工人專用啤酒」的意思嘛,那你也立即明白了這就是一種很價廉物美的啤酒,當然,最主要是價廉。
事實上,在16世紀到18世紀早期,倫敦地區流行一種神奇的啤酒雞尾酒叫做「三分思緒(Three threads)」,這種雞尾酒通過把不同度數、顏色與風味的啤酒進行混合(一般三種),一方面增加了啤酒的風味,另一方面也迴避了當時發酵技術不足(當時溫度計、液體比重計還沒有發明,釀酒師很難準確控制釀酒過程)和較大硬度水質帶來的異味,變得極其流行。由於重口味和深色的啤酒味道更加明顯,這種酒也有明顯的焦糖香味和甜味,能夠幫助體力勞動者-碼頭搬用工-補充體力,也就成為一種流行的啤酒,這就是波特啤酒的前身。
所以,啤酒是最早應用勾兌技術的酒類之一,這是受當時的技術限制所決定的。後來直到專利黑麥芽、水晶/焦糖麥芽的廣泛使用才改變了波特啤酒低端的這一現狀。
當然,到後來的啤酒勾兌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主要為了改善味道和品位。
最典型的就是各種比利時蘭比克衍生啤酒的興起。
它們原本是通過空氣中野生酵母和小麥/大麥混合出糖糖漿結合後在香檳等木桶中發酵三年以後的產物,但這種啤酒發酵的負面結果之一就是其他菌種帶來的馬廄味/穀倉味過重、甚至發臭、乳酸菌/醋酸菌/小球菌的酸味明顯,很多人無法直接接受原版蘭比克風格。
所以比利時布魯塞爾本地人就想著把基酒混合一定糖分形成法柔(Faro),混合新酒形成貴茲(gueuze),混合櫻桃/蔓越莓/覆盆子等形成各式水果蘭比克(Fruit Lambic),這是再經典不過的精釀啤酒勾兌了,它們的結果都在於增加了啤酒的易飲性和因此而來的額外價值。
而如今各式過桶啤酒的本質,就是吸收木桶本身的特色和木桶曾經發酵酒(波本/泥煤威士忌,里奧哈,cognac,朗姆,龍舌蘭,各式葡萄酒的廣大木桶選擇)的特色的勾兌,變化維度太大,不展開了。它們今天在精釀啤酒界的壟斷地位,無法撼動,世界上目前頂級啤酒排名都被過桶啤酒牢牢壟斷(~80%)。
甚至我還喝過幾款過桶比利時IPA,通過把新鮮IPA和過桶版本的比利時烈性啤酒勾兌,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也挺讓人印象深刻,這也是勾兌。
所以,目前勾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啤酒的附加價值,讓它變得更加複雜更加經典。
幾乎每個大型酒廠都有幾款經典啤酒,不斷做改進和勾兌,讓它們變得附加價值更高,在為自己打名聲的同時增加銷售價值。
但這也意味著作為被勾兌的酒質量本身就要求很高,而且需要質量非常穩定,否則就沒有被進一步勾兌的空間。
所以未來精釀啤酒的進一步勾兌和改進一定是主流,這是取決於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能力所決定的,但總體上勾兌是處在一個增加精釀啤酒消費價值和附加價值的階段內,在短時期內不會改變。
而至於通過勾兌造假神馬的,在精釀啤酒銷售價格還遠遠比不過其他酒類的今天,還是不存在的。
擴展閱讀(所有資料均來自啤博士微信公眾號DoctorBeer):
【1】世濤與波特到底有什麼區別?
【2】有一種高大上的啤酒叫比利時酸啤
【3】你所不知道的小麥啤
【4】觀標識美酒—如何優雅地飲上一杯啤酒
【5】【啤博士】文章目錄索引
【啤博士】由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十幾位博士組成,在科研學習之餘,致力介紹全球精釀啤酒文化的發展方向。我們會採訪世界知名酒廠、協會、酒吧、釀酒師等,譯制各類精彩的視頻供大家欣賞與學習,分享自己的釀酒經驗,同時在各類官方平台發布優秀文貼或譯文。
推薦閱讀:
※蜂蜜啤酒製作方法?
※從2017年各大酒廠的生產計劃中,我們能讀到什麼?
※啤酒界的新寵:咖啡啤酒
※沒有開瓶器怎麼開啤酒瓶?
※百花齊放的德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