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當心理學家來教成功學

我從不相信教普通人成為「成功人士」的成功學,除非這套成功學理論得到了實證研究理據的支持。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則給出了一套有理有據的成功學,她2006年出版的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就是一本面向普通大眾的好書。最新的中譯本是江西人民出版社於2017年11月出版的《終身成長》

最初,我在Youtube上看到德韋克教授的演講,其結論主要是說,那些相信自己的智力(能力)可以經由努力學習和訓練而提升的孩子,更可能取得成功。而那些認為能力是由難以動搖的天賦所決定的人,更不容易取得成功。

那時,我還是個學心理學的學生,並不覺得這個結論有多麼驚訝。前者的信念會導致其追求豐富的刺激和高難度的挑戰,從而提升其晶體智力。後者則不願意全力以赴迎接挑戰,因為怕失敗以後被他人和自己評價為智力低下者。如此一來,後者的能力也就沒有得到提升。

德韋克教授將前者稱之為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後者稱之為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由於我自己一直偏成長型思維模式,很少直觀體會到固定型思維模式所帶來的不利後果,所以忽視了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可能帶來的好處。直到現在要想辦法激勵自己的學員們努力學習時,才想起德韋克的這本《終身成長》是多麼好的一本書。

這本書所講的道理並不複雜。我們先來看本書最後一頁的一張圖:

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讓我們從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者?

很簡單,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信念就行了。

很困難,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信念才可以。

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看到外界給自己的負反饋,內心中會不由自主地浮現這樣的信念: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比別人更差,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很弱小。

這樣的人在受到外界的正反饋時,又將原因都歸結於自己:我是個成功者,我比別人都強,我很棒,我無所不能,我十分強大。

固定型思維者,總是想要證明自己很厲害,既要展示給別人看,也要試著說服自己。這樣的人面臨挑戰和難題時,如果覺得太難,就會選擇迴避。如果最後失敗了,往往會說是自己狀態不好,是隊友水平太差,全都是外界環境的鍋。如果成功了,就會說自己一直就是這麼優秀。

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看到外界給自己負反饋時,內心會思考: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我怎麼利用這個新信息成為更好的自己?要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成長型思維的人也會因為受到表揚而高興,但他們更多會說:這是我不斷努力的結果,我始終願意承認自己的局限,我對他人的批評持開放態度,我能終身學習、與時俱進,我願意接受新挑戰,哪怕可能會失敗。

兩者的核心區別在於,固定型思維者總想做一些不怎麼努力也能表現傑出的事情,以便炫耀自己過人的智力。成長型思維者則更願意接受失敗的可能性,哪怕是全力以赴之後依然失敗,他們也不會說是因為自己智力低導致的失敗。他們會為下一次嘗試尋求改進方案。

固定型思維者最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成長型思維者最看重自己是否有進步。

德韋克教授給我們開出的改變思維模式的藥方,與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療法(CBT)很相似。

第一步(承認):承認每個人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混合物,自己心中也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那部分。為了做出改變,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有缺陷,有改進的空間。

第二步(觀察):對自我展開細緻的觀察。假想你自己是一個科學家或偵探。你正在以他人的視角來研究和調查自己,記錄自己的言行。看自己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表現出了強烈的固定型思維。又是在什麼情境中,更願意表現出成長型思維。可以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對自己的觀察,但不要用第一人稱的語調,而是用第三人稱的語調來稱呼自己。

第三步(命名):我們已經看到了體內住著兩個自己,那就可以給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取個名字。可以叫張三、李四,也可以取些更個性化的名字。我們給自己心中那個不太好的自己取好名字後,就可以更客觀地看待他,評價他,甚至改進他。

第四步(教育):在有了前三步的鋪墊後,自我改變會變得更輕鬆一些。我們可以試著和心中的那個人對話,對其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並非總是站在高高的講台上對著學生頤指氣使,而是對學生表示理解,並提供知識上的援助,情感上的陪伴與激勵。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藉助伴侶、親友、師長等人的力量,幫助自己成為成長型思維模式者。

當然,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並不一定會讓你走上人生巔峰。我們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要去思考。比如,該往哪個方向成長?如何成長?如何權衡利弊?不過,成長型思維模式至少比固定型思維模式要好,它更有利於我們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我真誠地希望大家能去看一下原書,搜索更多相關資料。幾千字的文章,不可能代替20多萬字的書。書中那些真實的故事和案例,能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學生、運動員、教練、老師、領導者、伴侶、父母。這本書在美國很暢銷。比爾·蓋茨等大牛都很推薦它。它不是以文藝的語調反覆陳述那些老生常談的心靈雞湯,而是給出了系統化的心理學理論來描述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給出了問題的解決方案。

打動一個人是很難的。德韋克教授聲情並茂的演講並沒有打動我,她推心置腹的文字最初也沒有打動我。直到我遇到同樣的問題,要被迫承認自己不擅長將他人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時,才能想到她這麼多年來的努力究竟有多大的價值。我本可以嘴硬地說,自己只擅長講清楚客觀的知識點,不擅長激勵他人。但我選擇了成長型思維模式,我承認自己很不擅長激勵他人,然後去試著去改進自己的這項缺點。換句話說,去給自己點亮「激勵」這項技能點。

教師或者教練是一個高難度的角色,既要確保自己把知識點理解透徹,還要能將其深入淺出地講授給他人聽。我還需要激勵各種各樣的學生不斷努力,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德韋克教授是一位卓越的教師,她自己曾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曾經深受其害。如今,她將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付諸文字,讓數以萬計的人從中收益。

我希望,大家也是獲益者中的一員。如此一來,我們便能發現自己心中那個不願意長大的小孩,那個不願意麵對現實、總是選擇逃避困難的弱者,然後試著讓他長大,讓他擁抱開放的未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在不久的將來,電子書是否會取代紙質書?
拆解《3G資本帝國》第一章
你總是太容易放棄自己了
為什麼有人願意看《超級中國》這種綜藝節目來消磨時間,有人卻能選擇用這些時間來看一本書?
拆解《3G資本帝國》第五章

TAG:心理學 | 書籍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