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為什麼佛學是真實的》
by 李錄
2017年年度書評及感悟
2017年12月30日
2017年,中英文都出了一批好書,這裡選出兩本作為我的年度書評推薦。
第一本是Robert Wright的《為什麼佛學是真實的》(Why Buddhism is True),副標題是「關於冥修和覺悟的科學與哲學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Robert Wright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進化心理學教授。我之前看過Robert Wright的其他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 The Moral Animal,另外還有 The Evolution of God和Nonzero。
他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者,在我看來他還是一位哲學家,更具體來說是一位道德哲學家。他的 The Moral Animal 一書對我影響非常大,這也是我今年很重視他這本 《為什麼佛學是真實的》的原因之一。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由來。作者是一位進化心理學教授,進化心理學研究的是自然選擇如何設計人類大腦。
我們的大腦是幾億年自然選擇的結果,而這種自然選擇的設計常常會誤導(mislead)、甚至會奴役 (enslave) 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世界和自我,限於桎梏之中——而這也是很多人類痛苦的來源。
但我們對此大多無能為力,因為自然的選擇和進化,不是我們人類的自主選擇,先天的「動物性」深刻地影響著人類。即使明白這些問題,也不能立即給我們帶來解決方案。
2003年,Robert Wright第一次參加了靜默正念冥修之旅 (Silent Mindful Meditation Retreat)。這種冥修的實踐在過去二、三十年的美國及西方世界越來越流行。
這次旅行開啟了隨後十幾年作者對佛教(佛學)全部經義的系統性研究、對冥修(meditation)的不斷實踐和修行,並在此過程中與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之間相互印證。本書正是作者這十幾年研討實踐的成果。
這本書的書名是什麼意思呢?「佛學是真實的」這一陳述並不包括佛學中宗教性的內容,它指的是釋迦摩尼最早對於人類狀況(human condition)最基礎的洞見和理解。
在2500年前幾乎沒有現代科學知識的背景下,釋迦摩尼通過冥修對人性根本狀況進行了深刻洞察,而在此洞察基礎上提出的一系列主張,和現代科學對人腦的認識、對進化心理學的理解竟是完全可以印證的。
因此,佛學幾千年前提出的道德主張、精神追求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於和現代科學一致的對人性的洞察,它沒有過時,對現代人同樣意義深遠。這就是此書的主旨。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闡述佛學對人腦基本狀況的觀察、理解、洞見,指明人痛苦的來源以及解脫方式,把這些與現代科學對人腦的基本認知互相印證。後半部分則著重於講述這些洞見對人的道德主張、精神追求的意義。
首先,關於人的認知。人類的大腦是經過幾十億年生物進化、達爾文式自然選擇設計的結果。這種設計的目的不是讓人「更幸福」,而是為了讓人「更多產 (productive)」,更能生存繁衍。但是到了現代,人的需求發生變化後,和大腦的這種設計產生了衝突。
我們來回顧一下生命發展的極簡歷史:
大約40億年前,有一些最原始的、可以複製信息的物質產生,這些物質慢慢地被一個細胞包圍起來而形成了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後來又逐漸演化出有多個細胞組成的更複雜的生物組織。
這些生物組織進一步發展出擁有很強計算能力的大腦,一些有大腦的物種發展出高度社會性的物種。其中最聰明、最具社會性的一個物種就是20萬年前誕生的「智人」(Homo Sapiens,也就是我們自己)。
在此之前的進化幾乎都是以自然選擇的方式進行,智人誕生後開啟了進化中的第二場革命性的進化方式,也就是文化的進化。
文化進化和生物進化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不僅通過個人基因來進行,更重要的是在群體範圍內通過文化的傳承來進行,這是一種「非自然選擇」。
所以在智人出現後,進化的速度大大提高,發展迅猛,以至於在20萬年後的今天,當初作為「第三隻大猩猩」的一個靈長類分支的我們居然掌控了整個地球。如今,全球60、70億人通過經濟、科技聯繫成了一個全球化的整體。
如果從今天的維度再向前看,因為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出現,我們這個物種彷彿正在形成一個集體的大腦,每一個個體正在演變成這個集體大腦中的一個神經元。這就是過去40億年生命在地球上發展的極簡史。
這部極簡史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在智人出現後,我們在自然選擇之外又出現了另一種進化方式——也即通過個體、集體共同傳承的文化進化過程。然而,人類的文化進化也是通過人的大腦來進行,而這個大腦正是達爾文自然選擇設計的產物,所以這兩者帶有先天性的矛盾。
我想像2500年前,釋迦摩尼也可能是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冥修,發現通過冥修這種實踐可以讓人的文化意識去觀察、理解、從而最終征服人的生物意識。
換句話說,冥修可以使作為人的一部分的大腦,超越人自身的動物性限制,去了解人的全部、了解與人相關的社會和宇宙。這一發現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堪稱偉大。
書中,Wright教授用大量現代、當代的腦科學、進化心理學的實驗和知識為這一發現提供科學印證。這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認知。
自然選擇設計的大腦讓我們永遠處於一種不滿足的狀態,只有不滿足,才能讓我們更多產。但這種不滿足的狀態很難和人在文化進化上的追求相容,比如說對「幸福感」和「意義」的追求。這就是人永久性的不滿足,痛苦的來源,人身上「動物性」、「人性」和「神性」三者矛盾的來源。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理性的人總是希望能完全控制自己,自己做自己的CEO,但是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illusion)。當我們用理性思考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理性化」。Rationality實際上是rationalization。
依據現代科學對大腦的認識,大腦其實是一個模塊化運行的系統(modular system),應對不同的環境有一套不同的方案,啟動這些不同模塊的方式是通過感情(feeling/emotion)。
所以當我們認為自己在理性思考時,實際上是通過感情在思考,也就是說人從根本上來說是感情動物。
啟動這些感情的是不同的生存狀態、不同的環境。這些感情的核心是「以自我為核心、以自身利益為核心來衡量其他一切」。這種思維必然會化分敵我、零合,在文化進化的過程中有時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窮的痛苦。
這些在佛學中都有很具體的闡述,現代科學也進一步印證了為什麼人的思維是這樣設計的,核心在於大腦是自然選擇設計的機器。做為自然設計的大物種,人,我們的大腦有幾億年進化歷史,非常發達。
而同時人的社會屬性也非常發達,智人出現以後,我們開啟了文化進化,慢慢開始和我們自身與生俱來的生物進化發生了根本性的矛盾。我們追求的不再止於慾望、享樂、傳代,而是更渴望一種持久的和平、持久的幸福,開始追求對他人、集體的責任,對道德、意義有了更多追求,和純生物的自我發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關於人類的文化進化,我在2014年寫作的《現代化十六講》中曾作過系統的梳理(詳細請參看李錄_美國加州_新浪博客上的《李錄談現代化系列》)。
我把文明進化的歷史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類在五萬年前出走非洲,遍布全球;第二個階段是約一萬年前農業文明的出現;第三個階段是幾百年前出現的以現代科技為主導的科技文明。這三次文明的大飛躍讓我們與動物祖先的生存方式拉開了巨大距離,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成為了地球和其它動物的主宰者。
為適應文明的躍升,從精神層面來說,人類的認知也有兩次大的飛躍。
第一次飛躍發生在2500年前左右,也就是「軸心時代」,從希臘的哲學家,到中東的希伯來先知、中國的諸子百家、印度的釋迦摩尼,這些先哲們不約而同地對人本身的人性和神性、人生存的意義、道德的規範開始了一次集體性的大反思,反思個體和群體的生存狀態;反思人和自然的關係;反思社會的結構、生存的意義、道德的規範,提出了一系列細節不同然而大方向又相似的答案。這些反思無論在當時還是現今都對全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500年前左右,現代科學的出現用比較可靠的、實證的方法對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產生了許多可靠的、可反覆證明的、也可用來預測的知識。
這次革命及隨後的技術革命將人類認知提升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階段。而這次認知革命也對第一次軸心時代中的許多結論、權威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戰和質疑。
比如對一元宗教的破壞尤為顯著。一元宗教中關於上帝的基本假說不僅沒有得到科學的印證,而且教會的許多具體教義甚至已被科學證偽。
與此相反,佛學中的很多洞見卻不斷被現代科學所印證。所以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在佛學中看到了重新塑造人的道德體系和意義的可能性。
人類集體進化的成果非常璀璨,但由於文化無法通過基因遺傳,所以個體在這種集體進化的過程中,一直很難和整體文明的成就建立起直接聯繫,而要通過漫長的教育等方式。但即使是漫長的教育到最後也僅知其一二,所以現代人常常有一種被巨大的歷史洪流裹脅著向前走的感覺,像一顆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小小螺絲釘。馬克思把這種感覺定義為人的「異化 (Alienation)」。軸心時代所建立起來的「安身立命」的哲學在現代科學中逐漸被摧毀,所以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對「意義」的追求一直沒有著落。
如今全球化的過程中,隨著人工智慧的出現和發展,我們建設文明的「硬」能力越來越強大,但是對文明的內涵、意義的「軟」理解卻不匹配。
這就是為什麼佛學的科學化對現代人尤其有意義,也是為什麼我認為Wright教授的這本書特別有意義。這本書用科學的方法印證了佛學中一些基本的洞見,某種程度上來說開啟了佛學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那麼科學化的佛學如何幫助「異化」中的現代人呢?
書中也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就人的自我控制。人的大腦是各種模塊組成的,這些模塊是在數億年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人的大腦對不同狀況和環境有著不同的反應。
啟動這些模塊反應的是人的感情。這些感情就和人的肌肉一樣,可以不斷被強化,也可以被弱化。這種強化和弱化主要是通過一種賞罰機制(reward-punishment system)來進行的。
絕大部分時間,人的大腦是處於一種「自動駕駛(autopilot)」狀態,我們對事物的反應其實和條件反射沒有太大差別——自然選擇設計的大腦就是這麼有意思。
所謂的思想,其實就是思想自己在想自己,我們的行為歸根到底是通過感情來控制的,並不以自己真正的意志為轉移。
人到底如何才能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佛學中提供了一種重要的實踐方法,就是冥修。
在冥修的過程中,人可以通過強化或弱化賞罰機制,有意識地切斷一些從「感覺」到「思維模塊」再到「行動」的傳導機制,也就是說將自然選擇所設計的大腦重新設計一遍,這就是文化進化和自然進化真正不同之處。
文化進化一方面通過學習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冥修,在一代人中就能夠實現進化方式的改變。今天在實踐中,糾正各類成癮行為(酒、毒品、性等)的機構大量採用冥修及依照冥修原則設計的心理輔導方法,被證明卓有成效。
過去的幾十年中,西方越來越多的學者、知識分子開始信奉佛學,這些人中大多數之前是一元宗教的信奉者,Robert Wright本人也曾是基督教信徒,其他還有一些猶太教信徒等。
因此,西藏佛學今天在西方擁有崇高的地位。正因為得到了科學的印證,佛學更有可能為現代文明塑造道德的基礎。第一次和第二次人類認知的大躍進都指向了一些永恆的理念,即真、善和美。
被現代科學所印證的佛學最早期的洞見指出了人的基本生存狀況的真相,在這個真相基礎之上提出來的道德主張就更有可能形成現代社會可靠的道德基礎,也即善。有了真和善之後,我們對世界的美就會有全新的認識。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對現代人有特別的意義。
廣義來說,人是自然進化和文化進化的產物。我猜想人身上有大約七、八分的動物性,兩分的人性,再加半分神性。文化進化的意義在於讓人凸顯人性、擴大神性和限制動物性。
據我觀察,人類文化進化史上最偉大的制度創新都是把這三種特性統一、調和的結果。比如說中國的科舉制,以及現代自由市場經濟制度都是如此。以現代市場經濟為例,它就是利用了人的動物性中永不滿足的特點,結合了科技的不斷發展,從而提供了經濟無限增長的可能性,最大發揮了自然選擇中人類「多產 (productive)」的一面。而我們在對這一機制洞察的基礎上,所創造的分配製就帶有更多道德、也即人性的色彩。科舉制度也是如此,利用了人對權力追求的永不滿足,給大家創造了機會的平等,以學識能力公平分配權力,儘可能滿足社會中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此外我還想提一下與本書相關的另兩本書,雖然沒有進入我的「年度書評」名單,但也是今年非常不錯的兩本書,且和佛學多少有些聯繫。
其一是尤瓦爾 ? 赫拉利今年的新作《未來簡史》。
尤瓦爾本人是一位虔誠的冥修實踐者。我和他的交談過程中注意到他的隨行人員中有一位是他的冥修導師,而且是他身邊固定核心成員之一。他有很長的冥修實踐歷史,而且每次冥修是長達一個月的靜修 (silent meditation) 。他告訴我這種冥修的實踐對他的思考和寫作幫助極大。他的《未來簡史》和《人類簡史》都是從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角度來闡述文化進化的歷史,從這一全新角度出發,這兩本書讀來都饒有趣味。佛學,尤其是科學化的佛學在他的思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本書是橋水基金創建人Ray Dalio的Principle。
這本書主要是將他在過去40年建立橋水基金過程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準則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Ray Dalio本人也有40多年的冥修實踐歷史,並在採訪中把冥修看作是他商業成功的最大推手。這本書基本可以看做是科學化的佛學應用於宏觀投資、資產管理公司創建的一個實例。他的這些原則中充滿了科學化佛學對於人性根本認知的洞見。
https://www.zhihu.com/video/957849603261820928
原文鏈接:
李錄2017年年度書評及感悟_李錄_美國加州_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連體雙胞胎這種降生形體屬異類的人是前世犯了業障得的果報嗎?佛學是怎樣講解其因果的?
※佛教是戒殺的,為何文殊菩薩會高舉寶劍?
※佛家是怎麼講解連體雙胞胎的,這是一種因果報嗎?
※現實生活中的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