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諸葛恪

諸葛亮治國嚴謹,可與管仲、蕭何相媲美,他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他的族弟諸葛誕在曹魏官至征吳大將軍,而他的哥哥諸葛瑾為孫吳效力。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孫吳重臣,他的兒子就是諸葛恪。這個年少成名,才思敏捷,曾權傾朝野,卻被吳少帝設計所殺的託孤之臣。

少以成名:

諸葛恪弱冠之時就官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為孫權太子孫登講解經籍,並為賓友。後來,諸葛恪又從中庶子轉任左輔都尉。他才思敏捷,在史書中留有不少典文趣事。

孫權十分風趣,特別愛和臣下開玩笑。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長的像驢。孫權有一天召集大臣們,讓人牽了一頭驢來,並且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條,上面寫著:諸葛子瑜。諸葛瑾的字就是子瑜,這個意思很明顯了。諸葛恪怎麼回應的呢?他跪下來說:「請求給我一隻筆增加兩個字。」給了他筆後,諸葛恪寫了兩個字——之驢。在場的人全都笑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蜀漢的費禕曾經多次出使孫吳,有一次孫權提前告訴群臣,一會費禕來了,你們吃飯就好,不要理他。費禕到後,果然沒人理他,只有孫權不吃了停下。費禕說:

「鳳皇來翔,騏驎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費禕把自己比喻成鳳凰,孫權比喻成麒麟。而把不理他的群臣們比喻成驢和騾。而諸葛恪怎麼回應的呢?

「爰植梧桐,以待鳳皇,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

意思是說,我們種植梧桐,來等待鳳凰。而你算什麼鳳凰呢,不過燕雀而已,還不快回去?費禕聽了,提筆作《麥賦》,諸葛恪立刻以《磨賦》回應他,而且二人互相稱好。

諸葛亮是諸葛恪的親叔叔,而諸葛恪和他的父親在孫吳任職。諸葛恪對於他的這個傳奇叔父一點也不在意。

孫權曾問諸葛恪他的父親和叔父誰更優秀?諸葛恪立即說道:我的父親更為優秀。孫權問他為什麼,他說;」我的父親知道該為誰辦事,叔父不知道,因此父親更優。」

在宴會蜀漢的使節時,孫權對使者說:「諸葛恪喜歡好馬,你回去告訴你們丞相,讓他送好馬來。」諸葛恪立刻拜謝,可這馬還沒到呢,他拜謝什麼。諸葛恪說了:「蜀國就是陛下外面的一個馬廄而已,這馬一定會到,怎麼不謝?」

孫登曾經嘲諷諸葛恪說:「諸葛元遜可食馬矢。」元遜是諸葛恪的字,馬矢的意思是馬糞。而諸葛恪卻說了:「希望太子吃雞蛋。」孫權就納悶:「別人請你吃人馬糞,你卻請他吃雞蛋,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恪說了:「反正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孫權大笑。

諸葛恪才思敏捷,孫權十分驚異,便讓他當了節度。節度是一個管理軍糧的官職,工作非常繁重,諸葛恪很不喜歡。因此,諸葛恪就跟孫權坦白,轉職為領兵。諸葛恪年少成名,為人機敏,為了討孫權歡心,可以對自己的叔父諸葛亮任意貶損。不過諸葛恪並不僅僅是一個段子手那麼簡單。

權傾朝野

諸葛恪仕途坦蕩,他也是個能臣。丹陽的山民自製兵器,民風尚武,有時出山就做強盜。而且丹陽地勢險峻,朝廷出兵征討就躲回山中不見蹤影。

諸葛恪多次要求領兵去平定居于丹陽的山民,他想去把那裡的山民徵調為兵。還說他只要三年,就可徵得甲士四萬人。朝中官員都不看好,就連他的父親諸葛瑾認為不會成功,還說諸葛恪不會使諸葛家興旺,反而會使家族遭受災禍。

諸葛恪很是堅持,孫權便讓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授予他棨戟,棨戟就是斧鉞,領武騎三百。他到任後,沒有立刻行動,而且等到稻穀成熟,讓士兵立刻去搶收。丹陽的山民以前的糧食吃沒了,而今年成熟的穀子顆粒無收,被迫出山歸降。

三年後,諸葛恪自己領兵一萬,多出來的士兵分給了其他將領。孫權為了嘉獎他,拜諸葛恪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並且派尚書僕射薛綜勞軍。

諸葛恪的長子,諸葛綽。因參與孫權兒子孫霸的奪嫡之爭,被孫權得知,孫霸被賜死。而諸葛綽被孫權交給諸葛恪,讓他嚴加看管,諸葛恪用藥酒將自己兒子毒死。

叔父之名,親子之命,都不如仕途通達,都抵不住權利的誘惑。

陸遜去世的第二年,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代替遜管理荊州事務。後來孫權因病即將去世,臨終前把後事託付給了諸葛恪、孫弘等幾個人。孫權去世後,孫弘想要矯詔除掉諸葛恪,諸葛恪反擊殺了孫弘,然後為孫權治喪。此時諸葛恪是當時孫吳群臣之首。

孫亮即位後,拜諸葛恪為太傅。諸葛恪深得民心,意氣風發。

《三國志 吳書十九》: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

新城慘敗

現在的諸葛恪不再是當年那個小小的領軍了,可謂是權傾朝野。同年,曹魏攻吳,諸葛恪率4萬人在東興之戰中大勝,進封陽都侯,荊、揚州牧,管理內外軍事。

東興一戰勝利,讓諸葛恪有了輕敵之心。第二年春天,他不顧其他臣僚的反對,再次出軍二十萬人,導致百姓騷動,人心渙散。

四月,他率軍包圍新城。可是新城一直攻不下來,將士們苦戰一個多月,又遭逢瘟疫,死亡過半。朝廷的詔書像雪花一樣接連而至,他才徐徐回軍。新城慘敗,勞民傷財,諸葛恪面對滔天的民怨,卻不知悔改。他還把自己出征後選曹任命的官員,全部罷免,重新選舉。

諸葛恪經歷新城慘敗後,反而更加獨斷專權。諸葛恪愈治威嚴,對人多加責備,拜見他的人,都屏息斂氣,不敢說話。他還改換宿衛,用他親近的人來擔任。而且他嚴整部隊,想進攻青州、徐州。

這時候的諸葛恪,不再是那個當年可以添筆而成「諸葛子瑜之驢」才思敏捷的諸葛恪,也不是那個可以300武騎平丹陽山越意氣風發的諸葛恪。而是一個暴躁、不知悔改、任用親信的諸葛恪,最重要的是,他失去了民心,整整20萬大軍換來的卻是新城慘敗,民怨滔天。

對於諸葛恪的所作所為,他的兒子諸葛竦多次勸諫諸葛恪,可諸葛恪根本不聽,諸葛竦經常擔心這會招來災禍。

諸葛竦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鴻門宴

諸葛恪失去民心後,孫峻藉此機會和吳主孫亮設計,準備殺了諸葛恪。孫亮置酒宴請諸葛恪。赴宴的前一夜,諸葛恪一宿都沒睡著。第二天起來洗漱時,聞水腥臭,穿衣服,衣服亦臭。家中有怪事,諸葛恪心裡開始有了疑慮。出門的時候,家裡的狗咬住他的衣服不讓他走,諸葛恪讓侍從把狗趕走,才出了門。

到了宮門,孫峻怕諸葛恪不進來,親自出來見他。張約、朱恩建議諸葛恪離開,他剛走就碰到了太常滕胤,滕胤不知道孫峻的計謀,把諸葛恪勸了回來。宴上,諸葛恪喝著自己帶的酒,心裡稍微踏實了點。幾輪酒過後,孫亮離開,孫峻借口上廁所,解去長衣,換上短服,帶人將諸葛恪殺死。

諸葛恪的父親預料的沒錯,諸葛恪的確沒能使家族興旺。諸葛恪為人才思敏捷,孫權稱他為「藍田生玉」。他的才氣幹略,不少人都稱道。但是他驕傲而且盛氣凌人,怎能不敗?

關於諸葛恪,當時流傳了這樣一句童謠:

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閣。

成子閣是石子岡的反語,石子岡是建業南的一個墓地。鉤落者,就是鉤絡帶。古製革帶有鉤,後漢楊賜賜金錯鉤佩,用金錯飾鉤,而這裡卻用竹篾做。

諸葛恪一生,少以成名,才思敏捷,得到孫權的賞識。平定丹陽山越後,仕途坦順,陸遜去世,孫權病亡,幼主年少,東興之戰後,他更是權傾朝野,二十萬大軍,換來的卻是新城慘敗。而他卻不知悔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怨沸騰,失去民心的諸葛恪更是被孫峻和吳主孫亮用計斬殺。

回想起當年諸葛恪的逸事佳話,曾經一少年鮮衣怒馬,三百武騎平定丹陽,東興之戰後意氣風發,可誰能想到權傾朝野的諸葛恪最後是被用葦席裹身,竹篾束腰,扔到這石子岡中。


推薦閱讀:

TAG:三國志書籍 | 諸葛恪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