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排便方式的重要

據近期相關報道,有中老年朋友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離世,誘發原因是排便困難。

排便方式,確實關乎生死,尤其心腦血管患者和老年人群中,排便是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甚至猝死的一大原因。

  • 排便用力,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斑塊破裂,增加心臟負擔,加上激動、緊張等情緒變化,導致心肌耗氧量劇增或冠狀動脈痙攣而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 排便用力,突然增加的腹壓和交感神經興奮,可能導致心源性暈厥。
  • 排便結束,起身動作過猛,可能拉伸降主動脈,誘發主動脈夾層。
  • 排便用力瞬間,血壓迅速升高,可能腦血管破裂出血意外。
  • 排便時間過長,久坐馬桶,可能腿部血液回心不暢,凝固成下肢靜脈血栓,活動後,深靜脈血栓脫落並順血流入肺,引發肺栓塞。

排便方式不良,更是誘發痔瘡、肛裂、肛周感染、出口梗阻性便秘、功能性肛門直腸痛等肛門直腸疾病的主要原因。

久坐馬桶,會陰部和肛門放鬆,括約肌鬆弛下移;用力排便,肌肉強烈收縮。這些方式,會使痔組織——肛墊,失去支撐,且肛墊內血管充血,迴流障礙,痔逐漸發生髮展,也可能撕裂肛管皮膚髮生肛裂和肛周感染,也可能導致直腸粘膜脫垂,盆底肌肉、盆底神經的損傷,發生出口梗阻性便秘,功能性肛門直腸痛等。

所以,看似平常的排便行為,是天天要面對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把重要的事情化為簡單行為。

正確的排便方式

  • 排便要趕早:晨起飯後,有反射性的結直腸蠕動,最易有便意,是排便最佳時間;且無論何時,有便意就要創造條件排解。忍便不排,堆積在直腸的糞便撐大腸腔,造成肌肉等支撐組織鬆弛和黏膜脫垂,會減弱條件反射刺激,會使存留糞便水分被吸收而乾結難解,排便感覺和腸道排空能力變差。
  • 排便要專一:不要坐馬桶上看書看報、玩手機和思考重大問題,排便時專註於腸道運動和肛門收縮動作,如不專註,會延長排便時間,會降低肛門直腸肌肉的精密控制。
  • 排便要爽快:不要留戀馬桶,不要糾結未盡便意。3-5分鐘離開馬桶,排便時長,或一直強迫排解乾淨,肛門直腸組織會受壓長。暫時無法排解或者排不幹凈,適當活動,分散注意力,等待下次順利排便的時機。
  • 排便要適度用力:排便不能過度和不知所出的用力。適當按壓腹部,肛門一收一縮推擠糞便。給腸道及肛門直腸周圍肌肉太多壓力,腸道黏膜和肛門直腸周圍肌肉下移鬆弛,不僅當時的排便感揮之不去,時間久了,肛門周圍肌肉痙攣和鬆弛,肛門皮膚和直腸黏膜下血管擴張。
  • 排便要合適姿勢:蹲便時,肛門周圍肌肉放鬆、腹壓增大,有助於順暢排便。坐便時,馬桶高度要以大腿保持半屈狀態為宜,如身高不夠或者孕婦,可在腳下墊個矮凳。對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最好選擇坐便,排完緩慢起身。

排便是屬於感覺來了就要解決的簡單直接的事情。

排便,是神經調節和腸道物理運動相結合的過程,腸道蠕動和直腸腸壁感受器配合,肛門直腸周圍肌肉最後協調,糞便被推排出肛門。

  • 培養感覺。從纖維素食物、潤滑性食物和水開始造就理想的大便。大便自身重力,配合全身運動和局部腹部按摩,規律的生活起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樣,胃腸會規律的反射活動,每天固定時間,有排便需求。
  • 遵循感覺但不糾纏。大便在結直腸蠕動推動下到達直腸,壓迫腸壁感受器,人體中樞神經進行指揮,協調肛門直腸周圍肌肉運動,推出大便。結束了,就離開。
  • 飲食起居無法改善的便秘,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分級藥物治療。

從日常著手,在感覺的支配下,養成習慣,養成排便反射,就會形成自然健康的排便行為。

作者:肛腸外科 邢雲麗醫生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可以預防便秘?
經常便秘,開塞露也不好使,只能用手摳出來,有跟我一樣的人么?
為什麼喝西梅汁可以促進排便改善便秘?

TAG:便秘 | 心腦血管疾病 | 痔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