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進軍高端——國產手機供應鏈能從蘋果公司賺取多少價值? | 寧南山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200家蘋果的主力供應商裡面,中國有高達23家,這個數量超過了歐洲供應商數量的總和,全球20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供應商數量比我們多的只有3個。我們提供先進電子產品零部件的能力比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要強大。

——————————————————————————————————————

2017年2月,蘋果公司公布了其2017年版本的全球200家主力供應商名單。這200家主力佔了蘋果2016年材料、製造和裝配採購支出金額的97%的份額。

「This list is our top 200 suppliers, including component providers and others representing at least 97% of procurement expenditures for materials,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of our products worldwide in 2016.」

images.apple.com/suppli

我找遍了中文網路的信息,發現似乎沒有人對這份榜單進行詳細的分析,或者說內容有很多錯誤。比如說把很多台灣甚至美國的公司算成是中國大陸本土的供應商。

比如說一家叫longwell 精密的公司,被很多新聞媒體列成是中國大陸的供應商,其實查詢其歷史,是在台北成立的公司,中文名叫做良維。該公司在蘋果供應商名單裡面只有一家深圳工廠通過審核,所以被人誤認為是大陸公司。

同樣的還有佳值電子,這也是家台企,只不過該公司只有一家蘇州工廠通過了蘋果的審核在名單裡面,名稱為Suzhou Panel Electronic Co., Ltd.所以也被誤歸入中國大陸公司行列。

再比如提供PCB板的Coilcraft(線藝),也被列為中國大陸供應商,但其實是家美國公司,兩家工廠在大陸,兩家工廠在東南亞。

再比如提供攝像頭模組的高偉電子,也被列為是香港的公司,其實高偉電子是韓國公司,主要管理層和股東都是韓國人,只不過是在香港上市,而且在蘋果名單里唯一的工廠在東莞,所以被誤列為中國公司。我對此進行了勘誤,詳細的考證了中國大陸(含香港)供應商名單。對於不太熟悉的公司,都查詢了其創始人和註冊地。

我們從這份榜單看一看中國公司的實力情況。首先我們要很明確,200家公司裡面四個地區的供應商最多,那就是美台日中:

台灣供應商數量第一:50家

美國供應商數量第二:47家

日本供應商數量第三:44家

中國供應商數量第四:23家

當然四強之外,還有一個韓國,供應商數量排在第五:13家

除了美台日中韓以外,還有6家新加坡公司,5家德國公司和4家荷蘭公司。剩下還有奧地利2家廠商,英國、愛爾蘭、瑞士、比利士、芬蘭及沙特各1家廠商。

當然,我們又一次看出來了,蘋果的供應商來自15個國家,有13個是發達國家或者地區,沙特的一家主要是石油豐富可以提供外殼所需的聚碳酸酯。

有4家以上蘋果供應商的國家有8個,美國,德國,新加坡,荷蘭都是人均四萬美元以上地區,日本人均三萬多美元,韓國和中國台灣人均也有兩萬多美元。只有中國,2016年人均只有8200美元不到,卻有能力和發達地區企業競爭,而且還不是最後一名,供應商數量排在全球第四位,且在不斷增加。

這就是中國的特殊性,中國自稱發展中國家是合理的,但是呢,又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高端,中端和低端都在發展的國家。也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在所有領域都在和發達國家正面競爭的發展中國家。

那些所謂的發展中大國,新興國家,金磚國家,例如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越南,土耳其,他們人均大多和中國差不多甚至比我們還高,但是一家蘋果供應商也沒有。這也體現了中國的特殊性,總體是發展中國家的同時,卻具備了發達國家的特徵。

我們的國民的認識,總是遠遠落後於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國國民普遍有這樣的認知「我國只是世界工廠,只是代工和組裝手機,核心零部件全部都是國外生產的,我國只是提供土地和廉價勞動力」。基於這樣的認識,中國網路和媒體環境上各種貶低中國製造能力的文章和新聞大行其道,因為符合一般人心目中的中國製造低端形象。

然而事實是什麼呢,200家蘋果的主力供應商裡面,中國有高達23家,這個數量超過了歐洲供應商數量的總和,全球20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供應商數量比我們多的只有3個。我們提供先進電子產品零部件的能力比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要強大。蘋果手機裡面的攝像頭模組,PCB線路板,天線,FPC柔性印刷線路板,揚聲器,觸控馬達,玻璃蓋板,玻璃後蓋,金屬結構件,精密連接器等都有中國供應商供貨。

這23家中國主力供應商公司是:

深圳瑞聲科技,青島歌爾股份,湖南藍思科技,香港伯恩光學,深圳比亞迪,香港國泰達鳴,成都宏明雙新,汕頭超聲電子,依頓電子,科森科技,鴻特利塑料,立訊精密,上海實業控股,惠州德賽電池,深圳欣旺達電池,富誠達科技,信維通信,安潔科技,東山精密,金橋鋁型材,深圳裕同包裝,領勝電子,INB。這裡面包含了港資企業,因為香港已經回歸,而且工廠全部在大陸。

INBElectronicsLimited這家公司最神秘,只能在蘋果報告裡面查到地址是在深圳福永街道懷德翠海工業園1區2棟,百度地圖顯示該公司中文名是易力聲,但是易力聲官網上的英文公司名卻又不是INB,而是叫innovation,INB這家公司實在不知道其背景,有讀者能夠查到可以留言。

事實上,這23家主力公司以外,還有不少中國公司在試圖打入蘋果供應鏈,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京東方,該公司實際上已經進入了蘋果供應鏈,液晶面板為蘋果MAC供貨,但是出貨較少,畢竟手機業務才是大頭,所以暫時未被列入主力供應商。

目前京東方和蘋果正在聯合研發OLED屏幕,京東方希望能在2018年為蘋果iphone 手機供應商OLED面板,打破三星的絕對壟斷。如果京東方在2018年或者2019年成功的話,那又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當然我們也不要太著急,目前京東方的OLED屏幕只有成都廠在2017年10月開始量產,目前良率估計也只有兩三成左右。

根據韓國媒體報道,華為成為京東方柔性OLED的首個客戶,但是目前並不清楚具體哪款手機使用了京東方的OLED屏幕,實際上按照京東方現在的良率,出貨量肯定不高。因此京東方成為iphone的供應商,2018年還是比較困難,2019年還有可能,我們拭目以待。

實際上,在200家蘋果主力供應商以外,還有大量優秀的中國電子零部件企業,比如舜宇光學,匯頂科技等,他們在本行業都做進了全球前三位。像匯頂科技,已經成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公司的指紋識別晶元主力供應商,並且在2017年打入了三星的供應鏈。

我們看下2017年蘋果供應商數量分地區的變動情況。

台灣新入選了8家,有6家落選,總體數量增加了2家。看起來似乎很好,但是問題是入選的8家都是些價值相對較低的結構件例如散熱模塊,無線模塊,磁性材料,石英組件等的供應商,而落選的6家裡面有給蘋果提供屏幕的友達光電,還有給蘋果提供顯示屏背光模組的中強光電,尤其是屏幕,是價格最昂貴的大件,台灣從該領域退出了,因此總的價值是下降的。

日本新入選了7家,落選了6家,變化不大,做鏡頭的日本康達智被蘋果引進來了,對台灣鏡頭廠家大立光和玉晶光都是不利的消息。美國新入選了3家,落選了7家,減少了4家。其他英國,韓國,德國等也各有一兩家的變動。

中國新入選了5家,其中包括宏明雙新,鴻特利塑料,上海實業控股,東山精密和科森科技,落選了2家,中南金屬加工服務,還有就是提供模具的信濠精密組件,增加了3家。

中國供應商增加的數量最多,新入選廠家裡面值得一提的是東山精密公司,其在2016年7月以6.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MFLX 100%的股權,MFLX公司成立於1984年,是全球專業柔性電路板和柔性電路組件最大的供應商之一,2014年以6.3億美元的產值在全球PCB製造商中排名第27位,在專業FPC製造商中排名第5位。其管理總部位於美國,主要客戶包括蘋果和小米等。東山精密通過收購一躍成為世界主要FPC供應商之一,同時進入了蘋果供應鏈。另外一個入選的科森科技,該公司位於崑山,是一家專業從事精密金屬製造服務的高新技術公司,產品應用於消費電子、醫療、新能源等行業,除蘋果公司外,索尼、美敦力、強生、Zimmer等世界知名企業也是其主要客戶。

IphoneX的不鏽鋼中框就是由該公司加工,另外科森科技雖然超過60%的營收來自蘋果,但是其醫療器械的加工才是其真正最為重視的業務,目前醫療器械金屬加工占其營收10%左右,但是科森科技極為重視。

美敦力和強生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醫療器械公司,這兩家都是科森科技的客戶。科森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4.63億元,同比增加62.1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8億元,同比減少5.37%。應該說,擺脫對蘋果的依賴是科森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否則一旦被拋棄,公司就是生死存亡。科森顯然也是很清楚這一點,因此該公司在醫療領域的業務增長是關鍵。

中國是真正的世界工廠,日本對中國最為封閉。我們都知道,政治上日本人一直把中國當做敵人,2017年安倍晉三又是訪問印度用低價和貸款獲取印度高鐵合同,並且和印度形成事實上的某種圍堵中國的同盟的關係,又是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強力推動把中國排除在外的TPP。實際上,我們從蘋果供應商的工廠分布情況也可以看出來日本民族對中國的提防程度。

為什麼說中國是真正的世界工廠呢?儘管蘋果的供應商來自不同的地區,但是他們大多都是把工廠設置在中國。

全球有769家工廠給蘋果交易,其中中國是無可爭議的龍頭老大,以350家高居全球第一位。全球第二是日本,有127家工廠,東南亞第三,有90家工廠,美國第四有75家工廠。

我們來看下,各國蘋果供應商在中國設廠的情況,中國不用說了,23家中國供應商幾乎所有工廠都在中國;我們看下供應商數量第一的台灣的情況,從數字我們看出台灣製造業事實上和中國大陸的深度融合:

台灣51家供應商有152家工廠,其中114家在中國大陸,27家在台灣本島,其餘11家工廠主要在東南亞等其他地區。很多台灣公司,所有的工廠都在大陸,在台灣已經完全沒有生產基地。例如正美印刷集團,佳值電子蘇州廠,在蘋果供應商名單里的工廠都在大陸。

蘋果公司可以說對台灣經濟有著重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台灣股市市值最高的台積電,市值第二的鴻海,以及台灣股市單價最高的股王大立光,這台灣三大科技公司最大客戶都是蘋果。更不要說這幾十家蘋果供應商了。

我們從台灣的大量蘋果供應商,75%的工廠都設置在中國大陸,而留在台灣本島的工廠數量只有17.8%就能一窺一二,為什麼台灣薪資二十年不漲?為什麼台灣島內青年總是會抱怨資本家無情?

每次蘋果大賣,都會帶動台灣供應商業績創下新高度,然而這給台灣帶來的實質就業機會並不多,大量就業外流到大陸,資本家倒是賺到錢了,普通人的薪資卻原地踏步。

我們來看下供應商數量第二美國的情況,美國47家供應商有217家工廠,其中在中國的最多69家,其次在美國本土有65家,另外在東南亞有32家,在歐洲有15家。也就是說,蘋果的美國供應商在中國的工廠最多。

如果查看美國供應商名錄,會發現大部分集中在各種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例如AMD,德州儀器,博通,英特爾,樓氏電子,邁瑞恩,美光,閃迪,希捷,西部數據,高通,新思等等,也有康寧這樣的手機玻璃供應商。這體現了集成電路領域美國的絕對優勢地位。

日本44家供應商有225家工廠,在日本本土最多有114家,在中國有59家,在東南亞有38家,韓國7家。日本供應商主要是提供各種電子元器件,京瓷,日本電產,日東電工,阿爾卑斯電氣,TDK,村田製作所六大電子元件企業全部在列,在晶元領域主要是提供東芝的快閃記憶體以及索尼的攝像頭晶元。

另外還有提供液晶屏的JDI。韓國13家廠商37家工廠,韓國本土19家,中國16家,美國、越南及菲律賓各1家。

韓國人主要為蘋果提供DRAM,NAND FLASH存儲器,OLED屏幕,攝像頭模組等。Iphone 8的後置攝像頭LG Innotek就是主力供應商。

新加坡5家廠商18家工廠,中國14家,美國、巴西、印度及馬來西亞各1家。德國5家廠商16家工廠,中國6家,德國本土3家,美國和馬來西亞各2家,英國、澳大利亞及墨西哥各1家。

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美國,中國台灣,中國,新加坡,德國的蘋果供應商都是設在中國的工廠最多。

韓國雖然是在本土的工廠最多,但是設在中國和韓國的工廠數量並沒有差多少,在韓國本土19家,在中國15家。而且韓國設在海外的18家工廠有15家在中國。

只有日本,50%的工廠設在本土,在中國設立的59家工廠數量遠不如在本土的114家多,而且在東南亞設立了高達38家工廠,是各國供應商在東南亞設廠最多的,數量直追在中國的59家工廠。在眾多蘋果供應商國家中,日本在中國設立工廠的比例最低,而在東南亞設立工廠的比例最高。

這是很有意思的,因為中國不僅有高素質的工人,低成本的生產能力,而且還有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以及全球最完整的手機供應鏈,日本公司卻依然選擇在東南亞布局大量工廠。

作為距離中國最近的鄰國,從蘋果供應商設立工廠位置的選擇,體現了日本對中國的封閉性,這從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國在海外的技術收購》也可以看出來,中國從距離較近的日本收購技術公司異常困難,反而在距離遙遠的歐洲收購了大批技術企業,例如庫卡,林德液壓,先正達,倍耐力,Imagination等等。

中國公司價值獲取分析

請注意,在本文中出現的中國公司名稱都是200家蘋果的主力供應商。

下圖是IHS公布的Iphone 8 拆機報告。總BOM價值為247.51美元,其中最貴的三個部分:

1:最貴的物料是顯示面板,52.5美元

這個領域目前是JDI,LG和夏普三家。當然原因是iphone 8仍然使用LCD液晶屏;在蘋果現在真正熱賣的Iphone X上,由於用的是OLED屏幕,三星處於壟斷地位。

京東方目前只是打進了MAC的供應鏈,距離打進iphone供應鏈還需要時間。還沒有成為蘋果主力供應商。

在Iphone 8 這三家裡面,中國可以獲取利益的是夏普,該公司已經被鴻海收購,同時夏普廣州工廠在大規模建設中。

2:第二貴的物料是外殼和線路板結構件,總價值50.95美元

包括手機表面的玻璃蓋板,7000系列鋁合金不銹中框,玻璃後蓋,以及PCB印刷線路板,連接器,taptic engine。在這個手裡裡面第二貴的部分,中國供應商就大量出現了。前玻璃蓋板和玻璃後蓋,被中國公司伯恩光學和藍思科技兩家壟斷,注意是壟斷地位,100%的份額,這兩家公司營收都超過了100億人民幣。

PCB印刷線路板,蘋果有來自美國,台灣,日本和中國大陸的供應商,中國有汕頭超聲電子和依頓電子兩家,其他有美國TTM,台灣健鼎,欣興電子,耀華,臻鼎,華通,奧地利微電子,奧地利科技與系統技術,日本揖斐電。

FPC領域:中國有東山精密(收購了美國MFLEX),美國Multi-Fineline,台灣有台郡科技,嘉聯益,韓國Interflex,日本旗勝等。

鋁合金中框,中國有香港金橋鋁型材為蘋果提供金屬結構件,另外還有台灣的穗高科技,日本UACJ。

連接器,中國最大的連接器公司立訊精密為蘋果提供連接器產品,另外還有美國安費諾,日本的第一精工,藤倉,住友電氣等。

Tapticengine,中國瑞聲科技是蘋果供應商,另外一家是日本電產。

當然在揚聲器和話筒部分,這些聲學器件中國瑞聲科技和歌爾聲學都是主力供應商,蘋果供應鏈中還能和和兩家公司比的只有美律。應該說在電聲器件領域,中國瑞聲和歌爾聲學兩巨頭已經佔據了優勢地位。

另外PCB上面的各種被動元件,電容,電感,電阻之類,美國,日本和台灣公司是主力供應商,目前沒有中國公司成為蘋果供應商,還需要努力。

應該說在這個手機第二貴的物料部分,其中的前後蓋玻璃中國公司是最大受益者,尤其是相比以前手機後殼也從金屬變成了玻璃,極大的增加了藍思科技和伯恩光學的收入。

另外電聲器件部分瑞聲科技+歌爾聲學也佔據了優勢地位。

其他在PCB,FPC,連接器,振動馬達,鋁合金結構件領域,中國供應商都在和中國台灣,日本供應商競爭。

被動元件部分中國最弱小,目前還沒有像樣的供應商出現。

3:第三貴的物料是攝像頭模組,價值32.5美元

在這個領域,Iphone 8前置攝像頭由韓國高偉電子、中國歐菲光、富士康供貨,後置攝像頭模組由LG電子零部件製造部門LG Innotek和夏普供貨。

中國在這個領域,由於歐非光在2016年11月成功收購了索尼攝像頭模組華南廠,獲取了索尼幾乎100%的攝像頭模組產能,技術得到提升,一舉打入了蘋果手機攝像頭模組供應鏈。

當然,由於收購索尼攝像頭模組是在2016年底,因此歐菲光還沒有進入蘋果2017年的主力供應商名錄,估計2018年的供應商名錄會出現歐菲光的名字。

接下來我們看看價值金額從第四到第七的部分。

第四貴的物料是蘋果的處理器,A11處理器,價值27.5美元。

這部分代工也是由台積電完成,中國能從蘋果處理器獲取利潤的供應商,如果非要說的話就是晶元金屬靶材供應商江豐電子,但是金額非常小。這部分主要是蘋果自己吃掉,另外台積電賺取大量製造費用。

第五貴的物料是射頻器件和功率放大器件,價值24.6美元。

這部分主要是美國供應商自己吃掉,高通,skyworks等等,另外還有新加坡的博通,不過其實博通也是美國公司。

我國信維通信在天線領域有所突破,給蘋果供貨。

第六貴的器件是功率管理器件,價值16.05美元。

這部分主要也是美國公司自己吃掉,比如基帶和其他電源管理晶元來自高通,處理器的電源管理晶元來自英國Dialog,無線充電技術和核心部件來自博通等等。

第七貴的部件是基帶晶元,價值11.5美元。

這部分也被美國供應商自己吃掉了,基帶晶元大部分來自高通。

下圖是價值第八—十二位的物料。

排在第八的是用戶交互器件,價值11.2美元。包括音頻解碼晶元,來自美國凌雲邏輯,NFC控制晶元,來自歐洲NXP。

排在第九的是其他模組,價值7.35美元。包括藍牙模組和WIFI模組,主要來自日本村田製作所等公司。

排在第十的是各種感測器,價值6.65美元。包括陀螺儀,加速感測器,指紋識別模組,日本阿爾卑斯製造的電子羅盤,博世的大氣壓力感測器,距離感測器等等。

我國的匯頂科技倒是世界級的指紋識別晶元供應商,同時歐菲光等公司也可以生產指紋識別模組,但是均未打入蘋果供應鏈。感測器部分是我國的絕對弱項。

排在第十一的是電池,價值4.45美金。我國惠州德賽電池是主力供應商,另外還有深圳欣旺達,日本松下,台灣順達等等。當然這也給德賽帶來問題,即使營收高度依賴蘋果。

排在第十二的是手機配件。包括USB數據線,充電器,耳機等等。在USB lightning數據線領域中國立訊精密是主力供應商,另外充電器有香港的國泰達鳴,比亞迪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無線充電板,立訊精密是大贏家,蘋果AirPower原裝無線充電板具備一對多的充電功能,同時搞定iPhone8/8Plus/X、Apple Watch Series 、AirPods三台設備無線充電。此次蘋果AirPower代工訂單被立訊精密獨家包攬,首批備貨數量達千萬台。

從蘋果供應商價值鏈分析可以看出來,在蘋果手裡供應鏈領域:

1:中國已經在結構件上取得突破,這包括金屬結構件,玻璃,塑料件,絕緣材料等。結構件本身是比較貴的,也擁有較高的價值,這說明我國的材料加工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伯恩光學和藍思玻璃都已經成了百億人民幣公司。

實際上,把材料加工成結構件,尤其是高端的消費電子使用的結構件,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在在手機內部裝配,需要不容易損壞,同時易於快速加工,不能和其他部件產生干涉,在現在手機動不動就是千萬級別出貨的情況下,裝配手機的時間每慢1秒都意味著巨大的損失。

如果是在手機外部,跟消費者直接接觸的部分,對加工製造的水平要求就更高了,消費者把手機拿到手裡,手是直接接觸到手機的後殼,其表面的光滑程度,其顏色的均勻度,顏色的深淺,邊角的圓潤程度,表面噴塗的字體,和顯示面板的縫隙,整體外殼的防水性,以及跌落後的損傷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和適用體驗。

我2013年購買的三星S4手機塑料外殼,花了5000多元,就非常容易掉漆,一年時間左右連Samsung的名字都快看不清了,非常影響使用體驗,在客戶面前拿出來都不好意思。

用很貴的價格,得到了不好的體驗,但是當時是因為無奈,國產不爭氣,高端機只有三星和蘋果。所以華為Mate系列出來後,果斷更換,金屬後殼手感很好,價格才4000不到,三星在中國的沒落多少還是有原因的。

當然,這個手機的結構件,真的不便宜,一個金屬機殼,消費者至少要支付100多元給廠家。如今蘋果換為玻璃後蓋,價格更是上了一層樓。

登陸蘋果官網查詢,你會發現玻璃後蓋是摔不起的,比TM摔了屏幕還貴。對國內用戶而言,iPhone8 屏幕損壞的維修費用(即保外維修)是1188元。而在包括玻璃後蓋維修的其他損壞維修費用方面,iPhone 8 是2888元。當然,如果有購買AppleCare+服務計劃,前兩次意外損壞維修收費,屏幕是188元,玻璃後蓋等其他損壞是628元。達到2次服務後費用與保外維修收費相同。

雖然其他維修不一定是玻璃後蓋,但是日常生活,最容易壞的場景就是手機摔地上了導致玻璃損壞。

2:在外圍的配件和連接器領域,充電器,充電線,無線充電模塊,立訊精密,比亞迪等也實現了突破。供應蘋果lightning充電線和連接器的立訊精密2017年營收預計超150億人民幣。

3:電池部分我國公司已經是主力供應商,以至於IHS在拆機報告裡面電池供應商只寫了惠州德賽電池的名字。德賽電池2017年營收很有可能破百億人民幣。

4:PCB印刷線路板,FPC柔性線路板,天線我國也已經成功進入蘋果供應鏈。超聲電子,依頓電子,東山精密公司,信維通信都在快速發展。射頻天線蘋果主要是三個主力供應商:美國安費諾,中國信維通信和立訊精密。另外就是Taptic engine,也就是手機裡面負責振動的馬達,這個玩意兒可不小,下圖是iphone8的taptic engine,目前蘋果就三個供應商:日本電產,瑞聲科技,金龍機電。

5:光學部分的攝像頭,我國歐菲光通過收購索尼華南廠取得了突破,供應iphone8的前置攝像頭模組。當然,歐菲光是2016年11月才收購的索尼華南廠,因此此次2017年蘋果200大主力供應商沒有歐菲光的名字。歐菲光2017年預計會成為營收300億的大型集團。

6:在聲學器件領域我國瑞聲科技和歌爾聲學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2017年歌爾股份營收超200億,瑞聲科技營收超150億。除了這兩家之外蘋果還有一個聲學供應商就是美律,但是份額已經大大低於瑞聲和歌爾。

下圖就是iphone 8里的揚聲器。

我國最弱小的是什麼呢,包括陀螺儀,電子羅盤,距離感測器等在內的各種感測器,各種被動元器件(電容,電感,電阻),各種集成電路,我國完全沒有供應商入圍。射頻器件也很弱小,天線倒是突破了,但是例如射頻前段使用的濾波器,基本依靠美國和日本產品。

集成電路(不只是晶元)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

下圖是iphone 8裡面的電路板。

我們可以看到紅色部分,就是蘋果自己開發的A11處理器,堆疊了海力士的2Gb DRAM。橙色部分是高通開發的基帶晶元MDM9656;黃色部分是美國Skyworks的無線信號功率放大器;綠色部分是安華高的8072JD130;藍色部分是Skyworks 77366-17 四頻 GSM 功率放大模塊;粉色部分是恩智浦(NXP)80V18 NFC 模塊。

這塊電路板的背面還有蘋果的WiFi /藍牙/ FM收音機模塊,蘋果的電源管理晶元,東芝64GB NAND 快閃記憶體,高通的千兆 LTE 射頻收發器以及博通的無線充電晶元,恩智浦,Skyworks的射頻開關器件。可以看到集成電路這塊蛋糕,絕大部分被美國人自己獨享,其他還有韓國人提供DRAM,東芝提供NAND。

看到這裡,我想基本可以說明幾個事實了。

1:美國人毫無疑問是集成電路的絕對霸主和最高峰,牢牢的掌握著技術的最核心和制高點。蘋果,高通,博通,安華高,skyworks,德州儀器等佔據了蘋果手機里的大部分高價值集成電路。當然有一個高價值集成電路被東亞打開了突破口,那就是DRAM和NAND存儲器。其他還有索尼的攝像頭圖像感測器。

實際上,蘋果的主動元器件(集成電路)合計37家廠商210家工廠,其中美國企業21家廠商122家工廠,占絕對霸主地位,代表全球最尖端的技術水平。

2:日本人在蘋果供應鏈總體是處於退卻的態勢,日本電子產業在品牌部分的衰敗和崩潰在逐漸蔓延和影響到上游。

我們可以看到價值最貴的顯示面板,雖然iphone 8的供應商是夏普,JDI和LG,但是夏普已經在2016年被鴻海收購,富士康正在廣州建立夏普工廠搞技術和工廠轉移。日本只剩下JDI一家。

Iphone8使用的LCD液晶面板,JDI還能實現供貨,在賣的更火爆的使用OLED面板的Iphone X手機上,JDI由於尚未量產OLED面板能力,就無法供貨了,訂單被三星壟斷。

蘋果下一代手機極有可能100%使用OLED面板,目前蘋果在和LG,京東方兩家已經實現OLED首批量產的廠家在接洽,這對JDI不是好消息。

事實上,由於來自蘋果的訂單大幅下降,JDI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裁員30%。

在第二貴的PCBA和結構件領域,由於在技術方面已經取得突破,中國公司的份額在突飛猛進,連接器,玻璃蓋板,振動馬達,揚聲器,金屬中框,PCB板,FPC全部份額在上升,而日本公司的份額在這一領域呈現下降態勢。

在第三貴的攝像頭模組領域,由於索尼的主要攝像頭模組工廠已經在2016年11月被歐菲光收購,所以在iphone8的攝像頭模組主力供應商裡面,已經看不到索尼了,目前是LG,富士康,歐菲光,夏普,韓國高偉五家。日本在攝像頭模組領域也撤出了,目前索尼在供應攝像頭模組中的圖像感測器佔據優勢。

在手機集成電路領域,日本供應的價值最高的器件是東芝的NAND FLASH,但是東芝已經同意將快閃記憶體業務部門出售給一個由美國貝恩資本牽頭的聯合體,成員包括蘋果、戴爾、希捷技術及韓國海力士。

貝恩資本等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總額預計約為180億美元,將在2018年3月底完成全部交易。

網路上流傳的「蘋果手機1300個零件,日本供應了其中一半」來自於2015年10月的一篇自媒體網文。

這個描述一看就是有問題,為什麼呢,為了保證產能,蘋果任何一個部件都是幾家一起供貨,極少有公司能獨佔100%份額。一個部件同時有日本,中國,中國台灣或者美國或者韓國的供應商很正常,那這個部件你算是中國供應的,還是日本供應的呢?

這就好比,富士康,歐菲光現在是蘋果攝像頭模組的供應商了,我就說蘋果的攝像頭是中國供應的,這種說法本身就不合理,因為還有LG,高偉電子,夏普也在供貨。另外蘋果從來沒有公布自己的BOM,從何得知零件數量,即使是拆機報告,都是算大件,從未細到1000多個零件,事實上,除了這篇網文,沒有任何一個正式的新聞或者報告說蘋果的零部件一半由日本供應。

實際上,從蘋果的供應商報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200家主力供應商日本有44家,排在第三位,這才是比較真實的供貨比例。

日本目前最大的優勢主要在被動元件,也就是電容,電感,電阻之類,蘋果供應商合計有11家廠商93家工廠,其中日本企業6家廠商69家工廠,由於日本在材料製程方面的優勢,短期內高品質被動元件地位很難撼動。

但是總的來說,日本在高價值部件上面:內存,顯示面板,攝像頭模組等都在逐漸下滑,在技術上都處於可以被替代的位置。另外目前由村田製作所等供貨的藍牙模塊,WIFI模塊等,中國公司進入搶佔其份額只是時間問題。

2014年9月,《日本經濟新聞》曾經報道了即將上市的iphone 6手機里的日本零部件,裡面提到了這樣三個典型的日本零部件:

1:攝像頭模組,包括上面的光學防抖器件和圖像感測器

2:顯示面板及其LED背光模組

3:射頻器件用的濾波器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三年以後,

第一項攝像頭模組在逐漸被中國和韓國供應商取代,當然日企在光學防抖器件和圖像感測器依然有優勢;

第二項顯示面板部分日本呈現大幅下滑態勢,主要是被三星的OLED取代;

第三項日企還有較大優勢,但是目前蘋果的中國供應商也已經在投入到SAW濾波器產能和研發,也有打入蘋果供應鏈的野心。

中國公司從蘋果供應鏈賺的錢在越來越多。在中國的網路上,各種不真實的消息滿天飛,所以會造成國人產生錯誤的認知。比方說,「中國在蘋果供應鏈只能賺取6.5美元的加工費」這樣的消息,甚至進了公務員考試行政能力測驗的試題。

實際上,先不說這個6.5美元是否準確,它僅僅是加工費而已,事實上,就以網上爆出的Iphone X的拆解成本來看,光是玻璃後蓋成本就是18美元,不鏽鋼中框的價格更是高達35美元,聲學器件12美元,射頻天線5美元,PCB板(含FPC)15美元,電池9美元,攝像頭33美元,無線充電接收端6美元等等。這些領域都有中國供應商供貨,都能獲取其中一部分的份額和價值。尤其是18美元的玻璃後蓋,伯恩光學和藍思科技近乎壟斷,聲學器件份額也是絕對優勢。

實際上,除了富士康等公司的組裝費,除了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直接供貨,其他蘋果的零部件廠家大多數工廠一樣設置在中國,中國一樣可以從中賺取人工和稅收費用。中國在蘋果供應鏈的獲利是超出大部分人想像的。

更為重要的,由於華為,OPPO,VIVO,小米的崛起,國產手機供應鏈並不依賴於蘋果發展,以2017年Q3為例,華米OV四家在國內的份額高達69.9%,而去年同期才57.8%。

很多中國手機零部件企業,例如以華為海思,匯頂科技,舜宇光學,比亞迪的金屬殼業務,長盈精密,勁勝智能,合力泰等為代表,即使沒有打進蘋果供應鏈,2017年一樣在以驚人的速度高速增長,都已經發展到了幾十億或者上百億人民幣營收的規模。

例如做觸摸屏的合力泰公司,大多數國人恐怕連名字都沒有聽過,但是該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103.52億元,增長34.3%,凈利潤9.08億元,增長57%。國產手機作為帶頭大哥已經成型,後面的小弟成長壯大只是時間的問題。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知乎大V寧南山。文章於2018年1月9日發表於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寧南山(mp.weixin.qq.com/s?),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zhuanlan.zhihu.com/feng

一點資訊:

yidianzixun.com/home?

今日頭條:

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從蘋果供應商看中國晶元水平 | 半導體行業觀察

TAG:蘋果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