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平安時代的開創者,桓武、嵯峨二天皇
日本的都城建設,始自飛鳥時代。推古天皇時,定都飛鳥京,位置在奈良盆地南部。天智天皇時移都大津京,處于飛鳥京正北約40公里處。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壬申之亂中大津京毀於戰火,片瓦無存。
持統天皇在位時,遷都藤原京,位置也在奈良盆地,由大和三山包圍。藤原京首次採用中國古城類似棋盤格子的街坊結構,被認為是日本史上「最初的」都城。
元明天皇時,遷都平城京,日本歷史進入奈良時期。奈良一朝八位天皇,是少有的和諧盛世。仿唐律令制度的完善,遣唐使的西行,鑒真和尚的東渡以及佛教的迅速流行,都在這短短几十年的逝水流年之中。
公元781年,73歲的光仁天皇讓位,山部皇子繼位為第50代桓武天皇,同時立同母弟弟早良皇子為皇位繼承人。同年12月,光仁上皇過世。
奈良時期,佛門勢力大張,前有玄昉,後有道鏡,寺社佛堂大肆把持干涉朝堂政治,嚴重威脅到了皇族豪門的權勢。桓武登基不久,出於削弱佛教社團,刷新律令的目的,決定擺脫奈良舊都,另擇新地建造一個更加恢弘的都城。
桓武天皇的想法得到了藤原氏的大力支持,後者極力倡議遷都之舉。784年6月,出身式家的藤原種繼被任命為造宮使,負責在平城京西北約30公里處營建長岡京。785年,朝廷遷往新都。
有迎合天皇支持遷都的,自然就有遷延故地不願離開的。785年9月,藤原種繼在長岡京巡視工地時遭到暗箭射殺。桓武天皇因之大怒,藉此案件瓜蔓查抄,趁機清除朝廷裡面反對遷都的守舊勢力。案件最終牽連到了皇位繼承人早良皇子。
早良皇子極力爭辯,依然被廢黜了太子位,幽閉於乙訓寺,隨即流放淡路島。早良在流放途中絕食而死,桓武猶不解恨,命令將他的屍體繼續運到淡路安葬。
早良死後,宮中多有疫病,桓武天皇的皇妃和母親先後崩殂,連桓武天皇新立的安殿皇太子也久病不起。同時因為天花流行,百姓死如刈草。朝廷請巫卜之人占卜,說是廢太子早良皇子的亡靈不得安息,在暗中作祟。當年夏天,大雨淋漓,桂川泛濫,長岡京沒於洪水。
桓武天皇終於扛不住了,追號早良皇子為崇道天皇,重新予以厚葬。崇道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由國家供奉的怨靈,其後三位分別是菅原道真、平將門和崇德天皇。這四大怨靈都是在皇位爭奪中不幸落敗的犧牲品。
耗費巨資營造的長岡京這時也被斷然廢棄。793年桓武天皇採納了參議和氣清麻呂的建議,在現今京都所在的葛野地方修建新都平安京,並於第二年秋天遷都。自此直至明治維新,平安京一直是日本的都城。而從794年直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這段歷史史稱平安時代。
選定平安京的理由是此地恰好遵循了中國風水所謂四神相應的地勢格局。四神相應指的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具體到地形風水來說就是東有河,西有路,南臨湖海,北靠山巒。平安京所在的葛野盆地北高而南低,與四神格局極為契合。由城北船岡山向南引出的直線便成為了新都的中軸線,也就是平安京的朱雀大街。
平安京東西寬約5公里,南北長約6公里,四周圍有6尺厚的城牆,牆外有10尺寬的護城壕,城市面積大約是唐長安城的三分之一。朱雀大街貫穿南北,寬約85米。按照天子面南背北的方位,左右兩側稱為左京、右京。左右兩京各自分為9條,每條4坊,每坊4保,每保16町,全城共規划了1250個町。 朝廷大內位於朱雀大街北端,船岡山南麓,皇宮正門稱為朱雀門。朱雀大街最南端則是作為平安京南大門的羅城門。日文當中「城」與「生」兩個漢字讀音相近,所以後來羅城門也逐漸被寫成羅生門。黑澤明導演的那部同名電影就是以平安時代的羅城門為背景所演繹的故事。
平安京營建的時候,正是日本全盤西化,徹底山寨我大唐的高潮時期,所以便將西京(右京)取名為「長安」,東京(左京)取名為洛陽,其他街坊市町的命名,也往往直接取自中國兩京的地名。
由於西京長安地勢低洼,氣候潮濡,不利居住,貴族豪門遷居平安京的時候紛紛選擇東京洛陽。久而久之,西京長安銅駝荊棘,東京洛陽冠蓋如雲。後人因此就拿洛陽來指代京城,戰國時期的諸侯武將念念不忘的「上洛」一詞意思就是帶著老婆帶著兵,吃著火鍋唱著歌,高高興興地到京城去。
桓武天皇的母親是朝鮮半島百濟過來的移民,明仁天皇接見韓國總統金大中的時候還特意提到這點來攀親戚。或許是大陸血統的緣故,桓武是很有點好大喜功的脾性的。他的功績除了興建平安京,還有一樁就是平定蝦夷的叛亂。
蝦夷人原本是日本列島的原住民,大和族佔據本島以後,逐步擠壓蝦夷的生存空間。奈良時期,朝廷在東北的陸奧、出羽地區設立城柵,遷居移民,在當地屯墾開拓。城柵的柵戶與蝦夷比鄰而居,時常會有矛盾發生。蝦夷屢屢寇邊,朝廷派發征東軍進剿,卻是收效甚微。
直到桓武天皇派出初代征夷大將軍大伴弟麻呂帶兵前往平亂,才有顯著的戰果。明面上挂帥的是大伴弟麻呂,實際奮戰第一線的卻是部將坂上田村麻呂。所以後來桓武天皇索性任命坂上田村麻呂為征夷大將軍,總括雄兵十萬,一舉討平蝦夷叛亂,獻俘京師。傳說坂上田村麻呂就任將軍時督造了清水寺以祈求東征勝利,而後者現在已是中國遊客遊歷京都時必到的景點。
自古以來的人主帝王,最為窮竭民力的無非兩件事情,興修土木以及用兵境外。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里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桓武一面造作新都,一面用兵奧羽,國庫盪盡,民力疲敝,他自己也意識到國家已經接近山窮水盡。805年,平安京的營修工程在他人勸諫下一度停工。第二年桓武天皇便因病過世。他是日本歷史上少有的直到死前一刻依然在位的天皇。
桓武天皇死後,安殿皇子即位為第51代平城天皇。平城天皇雖然久病衰弱,卻在太子時期就沉溺女色,和藤原種繼的女兒藤原葯子以及葯子的女兒都有些勾勾搭搭,不清不楚,甚至青天白日地把葯子母女二人一齊接到東宮大啖親子丼,丼來丼去不亦樂乎。事情讓尚還健在的桓武天皇聽說以後,氣得鼻子都歪了,當即命令將有夫之婦藤原葯子逐出東宮。
等到桓武過世,平城登基,頭一件事情就是把葯子接回皇宮,任命為宮中尚侍,侍奉天皇寢席,每日男歡女愛,雨露獨佔。葯子的哥哥藤原仲成也因此平步青雲,位列高官。
平城原本身體就不好,如此日夜荒淫,不加節制,到809年4月就寢食不安,無法梳理朝政了。他於是退位自稱上皇,由弟弟神野皇子即位為第52代嵯峨天皇。
平城原本的想法是將瑣碎朝政交給弟弟處理,大權還是要握在自己手裡,大概意思就是送死背鍋都你去,喝湯吃肉還是我。沒料想嵯峨不吃這一套,一上台就連湯帶肉都搶到了手。平城上皇大為不滿,跑到奈良另立中央,關鍵是藤原仲成為首的一大批官員還跟到了奈良。這一下一國二主,同時存在了兩套班子兩個中央,事情喵的就很尷尬了。
嵯峨天皇將藤原葯子逐出朝廷,另設藏人所和檢非違使廳掌管機密。平城上皇就頒旨宣布將京城由平安京遷至平城京。雙方劍拔弩張,紛紛集結部隊,眾多官員百姓夾在中間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不久平安京這邊任命了曾經的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為統帥,吃瓜群眾們一致表示這樣心裡就有底了。只見平安京朝廷軍隊的旌旗招展,奈良軍隊望風而逃,一潰千里。平城上皇眼見事有不可為,逃回奈良出家當了和尚,藤原葯子則自殺身亡。
跟父親桓武、哥哥平城相比,嵯峨天皇的好色程度其實也不遑多讓。他一生擁有妻妾28人,子女50多人。而歷經京城建設、平叛蝦夷和葯子之亂這三大役以後,朝廷的府庫已是嗚呼哀哉,一貧如洗了。
嵯峨天皇為了減輕國庫開銷,將母系身份較低的32位皇子降為臣格,賜姓源氏。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臣籍降下」,也是日本源氏的淵源。
中國史書《魏書》裡面的源賀傳有記載說南涼國主禿髮傉檀叫西秦攻滅,其子保周、賀以及宗室數人先逃到河西王沮渠蒙遜處,後來又逃亡拓跋北魏。北魏各授其官爵,其中禿髮賀受西平公,為魏主喜愛,稱:"卿之先與朕同源,可為源氏",遂易姓為源,即名源賀。魏書所稱魏主,一般認為是太武帝燾,資治通鑒記載此事發生在公元414年,恰恰是日本嵯峨天皇首創賜姓源氏整整400年前。嵯峨的這一賜姓,便是從「與朕同源,可為源氏」一句變化而來。
自嵯峨開始,歷代賜姓源氏的共有21任天皇,是以源氏有21個淵流。其中最為顯赫同時也是影響日本歷史最為深遠的就是後來武家之棟樑的清和源氏,也就是源平合戰裡面創立鎌倉幕府的源賴朝一族。
這當然就是後話之後話了。
(第六節 完)
重舟:彼岸花開:藤原之路,論公有制經濟如何逐步演變成權貴所有制推薦閱讀:
※《沒有經卷的宗教》- 書摘 - 4
※織田信長:人間五十年
※《沒有經卷的宗教》- 書摘 - 3
※彼岸花開:番外二,琉球五百年
TAG: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