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抓包逆向分析學習筆記
最近在學習ARM彙編和逆向方面的基礎知識,抽空跟著「無名」大神的逆向數據分析視頻學習了一下,以下是本人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筆記,還望各位大牛們指正。
PS:本人已對截圖做了相應的打碼處理,如有侵權或涉及敏感信息,還望告知,我會第一時間做出處理。謝謝!
一、抓包&反編譯
1、首先在登錄時,抓包,看到相應的登錄信息:
通過POST信息可以看到,除了時間戳、手機號碼、經過MD5處理的密碼以及deviceid外,有一個「sign」的認證信息,故本次逆向分析就是針對「sign」的HASH方式進行分析。
2、拿出Android killer對該安裝包嘗試反編譯,順利反編譯,發現搜索「sign」關鍵字後的搜索結果太多,於是換了關鍵字「pawd」進行搜索後,發現只有兩條結果:
根據名稱可以基本定位在下方LoginRegisterManager這個方法中。
3.通過反編譯後的java代碼,順著pawd向下尋找,於是找到「sign」的代碼:
4.通過查看,可以得出sign是通過KeyGenerator的getsign方法操作後獲取,於是進入「KeyGenerator」方法,可以查看到這裡調用了動態鏈接庫(System.loadLibrary "XX_key"):
二、so靜態分析
- 拿出神器IDA,打開apk包lib目錄下的libxx_key.so文件,首先下意識的在Exports中搜索關鍵字「Java」,查看是否有相應方法調用,發現並沒有,於是需要通過JNI_Onload中去尋找相應方法,進入JNI_Onload後,F5查看偽C代碼,代碼相對比較簡練,RegisterNatives此處為JNI環境註冊Native方法的通用做法:
2. 點擊gMethods進入查看,這是一個典型的JNINativeMethod methods[]數組,通常是3個參數:
參數1:Java層方法名
參數2:方法的簽名以及返回值為Java String類型 (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參數3:為SO庫實現的方法名,這裡強制轉換成了函數指針,會指向SO中的方法(generateKeyByParams)3.點擊第三個參數,進入到generateKeyByParams方法內,同樣F5查看偽C代碼:
4. 發現偽C代碼居然將generateKeyByParams的方法只識別了1個傳參(上一張截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該方法是有3個傳參的),通過上一張截圖可以得知,3個參數的含義:
參數1:Env指針參數2:Java層類對象參數3:用戶輸入的String5._ZN7_JNIEnv17GetStringUTFCharsEP8_jstringPh ; _JNIEnv::GetStringUTFChars(_jstring ,uchar ) 表示將java傳入的string轉換為C的string格式
6.通過對generateKeyByParams方法的分析,發現它在前面做了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大概有40位元組的內存空間初始化,然後調用了generate_key_by_value(v19, v4)這個方法
7.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初步斷定,HASH處理應該就在generate_key_by_value方法內了
三、動態調試
- 手機打開,adb shell運行android_server,運行APP,IDA遠程調試連接,選中相應的APP進程
- 在module中通過查找「libxx_key」,定位到libxx_key.so,然後查找到「generate_key_by_value」,在其開始處下斷點,運行
- 然後在手機上隨便填寫一個手機號碼和12345678的密碼,登錄,此時IDA會停留在我們的斷點處,根據前面所知,generate_key_by_value有兩個傳參,我們可以通過動態調試的方式查看R0,R1這兩個寄存器中的內容,也就是說v19和v4兩個參數了:
4. 通過查看可以發現R0即為我們提交時的POST封包的一些數據,而R1則為內存初始化的一段空間,此時為00
5.此時記下R1的地址(我的是BEFF34E4,每個人會有所不同),然後在generate_key_by_value方法的結束處下斷點,然後運行,IDA會停留在結束處的斷點,此時在HEX-View處,按G,輸入剛才記下的R1地址,查看R1寄存器中的內容:
可以發現R1的內容已經為HASH後的數據,將該段數據複製出來與抓包的sign數據進行比對:
數據完全吻合,此時可以肯定,generate_key_by_value就是HASH方法關鍵所在。
四、演算法分析
1.為了分析HASH演算法,可以在IDA靜態分析中繼續查看generate_key_by_value的偽C代碼,通過查看代碼,可以發現是典型的SHA1散列值函數組合生成
其大致的流程為SHA1Init()-->SHAUpdate()-->SHA1Final()
而代碼中共調用了4次SHAUpdate():
SHAUpdate(a),SHAUpdate(b),相當於SHAUpdate(a+b),於是我們可以通過代碼看到這4次調用,第1次和最後1次,分別有&v15的一串字元串「bi2ipxazqodmw9hoety0h1wwgjvkttng」,推斷大致的HASH流程為SHAUpdate(&v15+v6+v8+v10+v12+&v15):
2.為了驗證是否正確,再次結合動態調試,在第一處BL SHA1Update處進入到SHA1Update方法中,在開始處下斷
3.APP再次登錄,IDA會停留到SHA1Update斷點處,查看R1寄存器中的內容,發現「bi2ipxazqodmw9hoety0h1wwgjvkttng」字元串:
4.再次運行,IDA會再次停留在下斷處,再次查看R1寄存器中的內容,此時變為「deviceid」:
5.繼續運行,依次查看R1寄存器中的內容,「mobile」、「pawd」、「timestamp」、「bi2ipxazqodmw9hoety0h1wwgjvkttng」及其相應數據:
6.然後在generate_key_by_valu方法的結束處下斷,F9運行,在HEX-View中按G,查看之前記下的R1地址(BEFF34E4),將已HASH後的數據複製出來
7.然後將動態調試時獲取到的「bi2ipxazqodmw9hoety0h1wwgjvkttng」、「deviceid」等數據放在一起,保證無空格、無換行,然後通過網上SHA1哈希後與抓包的數據比對,發現完全一致:
故之前推斷的HASH流程完全正確。
未完待續,後面會補充SHA1Update()偽C代碼分析的學習筆記。
通過兩晚的學習,發現還是很有收穫的,更加激發了逆向的學習動力,雖然已近不惑,憑著對逆向的熱愛興趣,一直以來都以自學和瀏覽帖子為主,很少有勇氣發帖,希望通過看雪這個平台多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交流,共同進步。
本文由看雪論壇 bugchong 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自看雪社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