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同墓葬探析遼墓壁畫服飾
從上世紀以來,山西大同地區發掘了多座遼代壁畫墓,墓葬中風格多樣的精美壁畫,展現了遼代大同地區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山西大同
近年來大同地區發掘的遼代壁畫墓中所描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髮式、冠帽、服飾以及車馬出行等情景,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契丹民族獨具特色的衣著特點。遼代契丹族的服飾形制包括冠帽、袍子、靴子以及服裝材質、顏色等方面。
大同雲岡石窟
01.大同遼代墓葬分布及墓室壁畫裝飾概況
自20世紀以來,西京大同發掘近20座遼代壁畫墓。從墓葬形制來看,墓呈南北向,多為磚砌單室墓,墓室平面呈圓形,彎隆頂,在墓室北壁正中大放置棺床。據粗略統計,多數墓室直徑都在1.5米左右,墓道一般設置為斜坡和台階式兩種,尤以斜坡式居多。壁畫則一般都繪在墓壁和墓頂,有少數墓室,在棺床和墓道兩側繪壁畫。
大同遼墓壁畫《出行圖》
就現有的壁畫墓資料來看,不管是遼代早期還是晚期,墓室壁畫的布局一般都很有規律,因壁畫內容不同,將其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上層彎隆頂繪天象圖,畫日月星辰、桂樹及玉兔等;中間繪斗栱、坊、櫨、檐等建築圖形;下層繪人物、出行、起居、散樂、侍酒等圖案,一般繪於墓室的直壁上,為墓室壁畫主要內容所在。
在墓室壁畫中,為了增強生前活動氛圍,常繪衣架、剪刀、貓狗等類物,如新添堡許叢贇夫婦墓和卧虎灣遼墓中這類物飾較多。從繪畫技法而言,大同遼墓壁畫同遼之上京、中京、南京的遼墓及宋代墓葬基本相近,即「人物用單線勾勒輪廓,平塗敷色,門窗、桌、器皿內的水果等敷色不勾輪廓,花卉用暈染法」
02.遼墓壁畫人物服飾分析
獨特的游牧生活造就了契丹人獨具一格的裝扮方式與服飾形制。契丹族男裝一般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紋飾簡樸,色彩較暗。女士一般上穿糯衫,下著褶裙,衫內系帶,穿長筒皮靴。因契丹故地寒冷,袍質一般為貂、狐等獸皮為主。與契丹故地相比,大同地區人們的服裝形制則有些變化。
1984年大同市發掘的遼代許叢贇夫婦壁畫墓,是為數不多的遼代早期墓葬之一。壁畫以人物為主,墓室男侍官均頭戴展角或曲角的黑色襆頭,身著淺黃色或橘黃色圓領寬袖長袍,腰束黃色或白色長帶,足蹬黑履。女侍者均頭梳高髻,用黃色巾帕包紮,身著土黃色、淡藍色或橘黃色長裙,白色、土黃色、橘黃色、淺藍色寬袖襦裙。
遼代許叢贇夫婦壁畫墓壁畫
從壁畫人物來看,不論是人物面容表情,還是服飾規制都具有明顯的漢文化因素。由此驗證了一個問題,在遼代統治燕雲前期,大同地區延續中原漢文化發展,受契丹草原文化影響較小。
有學者提出「此墓壁畫內容與格局符合大同遼代晚期壁畫程式化的特點」,即「大同遼代墓壁畫早期不見出行圖,晚期有出行圖而無歸來圖,且晚期墓葬北壁畫面中墓主人被隱去,這是大同遼墓壁畫中非常獨特的現象」。
大同東風裡遼代壁畫墓壁畫
03.遼墓壁畫人物服飾的材質及顏色分析
前文提及契丹人的服飾材質,以皮毛為主,其主要原因一是適應北方嚴寒氣候,二是方便遊獵生活。
西京地區雖處中原邊地,較遼之故地,氣候相對適宜,因此,人們常以布帛麻為主,皮毛次之。隨著中原漢文化與契丹文化的逐漸融合,遼故地的服裝材質也有了明顯變化。西京更不例外,大同東風裡遼墓所繪男侍和女婢的髮式、冠帽、服裝、靴子有明顯的契丹因素,服裝材質均為布帛。
墓葬仕女圖
中原王朝對服裝顏色有嚴令,宋太宗曾下令「縣鎮場務諸色公人並庶人、商賈、伎術、不系官伶人,只許服皂、白衣,鐵、角帶,不得服紫」,服裝色彩儼然成了等級的標誌。
契丹民族色彩等級觀念較薄,素有敬天尚黑之俗,又敬巫師,巫師法衣為白色,故契丹人常以黑色和白色為貴,但對服裝顏色沒有明確的等級劃分。從墓葬壁畫人物服飾顏色來看,黑色、白色皆有,另有紅色、藍色、褐色及灰色等。
總體而言,遼代大同地區受契丹因素影響較深,以壁畫人物服飾而言,在中原漢文化與契丹游牧文化的歷史洪流中,大同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服飾文化。
推薦閱讀:
TAG:壁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