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科女/理財小白的碎碎念
最近開始慢慢關注理財了。
可能真的應了那句話,你關注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最近關注的很多公眾號,都提到了理財。比如安卓開發StormZhang推薦的友金所,樹獺先生推薦簡七理財,Tiny推薦且慢理財長贏指數計劃..
前段時間阿里推出螞蟻財富的廣告詞確實扎到心了——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我92年生,今年25歲,確實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了。每個月,有兩千的收入(打敗知乎0.11%的用戶),「財富自由」的理念被灌輸的多了,自然開始反省過去,也想好好規划下未來。
陰差陽錯,報了個9塊錢的長投網QQ群理財班...收穫就是 --終於把指數基金概念搞明白了,認識到了「複利」這個第八大奇蹟,指數基金定投似乎是省心和賺錢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然後開始實戰。下載螞蟻財富APP,隨便選了兩個滬深300指數基金,定投10塊錢,沒錯,就是10塊,哈哈。
這時候是2017年11月24號。股票歷史上應該是,大盤開始暴跌...
然後這一周,看著自己業績走勢那條下行曲線,感嘆還好我只投了10塊錢...
現在每天叫醒我的不是夢想,是看看我的賬號還有多少錢..
我現在每天接觸的最多的就是實驗室這群博士和博士後。對於該不該買基金理財這件事有兩種觀點:
- 不應該,因為理財的前提是資本。我們還沒有賺到本金,不可能靠資本投資實現財務自由,當務之急是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畢業時找個好工作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 應該,金融世界裡,時間是個重要參數。趁著年輕,多學點東西沒什麼不好。投資理財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複利 的概念告訴我們,相同情況下早開始3年會領先多少。
兩種觀點都很有道理,綜合來講,正確的方式就是,在努力干好本質工作的前提下--對於我來說就是,看paper,跑實驗,搞科研,利用空閑時間--平時刷朋友圈看綜藝的時間,搞懂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買幾隻基金實操,賠了就當交學費。
當然,想的是挺美,道理都懂,做到卻不容易--基本上paper看不懂,程序寫不對的時候,習慣性的打開螞蟻財富瞅一眼大盤漲跌....看到自己買的基金又跌了,就盤算著要不要再買點攤薄下成本?然後學費越交越多...
不好說入了基金理財這個坑是幸還是不幸,在此就記錄一下一個工科理財小白的碎碎念.
推薦閱讀:
※在化學研究中,你都見過哪些「還有這種操作」的神操作?
※獨自一人在實驗室過夜是怎樣的體驗?
※男朋友在研究所工作,買一台SONY DPT-RP1 方便看文獻做筆記嗎?科研人員有推薦嗎?
※你所在課題組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中國青年報》文章「我國基礎科學研究論文數量翻番」所描述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