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道 | 「泥洹蘭若"中的精神世界——杜輔仁老師拍攝記

【泥洹蘭若|杜輔仁】

用心感受每一件作品,

無論完美或是殘缺,

都會發現另一種美。

2015年7月31日 晴

早上八點吃過早餐,我們前往三芝區杜輔仁老師的工作室拍攝。

杜老師將這裡取名為「泥洹蘭若」,就是修行人的場所。

到達目的地後,導演和攝像就著手開始工作,觀察拍攝角度、設置特寫鏡頭,設計杜老師的訪談內容……

導演告訴我今晚七點左右可以收工。

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我在一旁端茶倒水做後勤服務工作。

杜老師的工作室由一、二、三樓和地下室組成,地下室擺放著他以往創作的陶藝作品。

一樓的會客廳,用來接待朋友。

二、三樓是陶藝工作室,擺放了各種式樣的陶藝半成品和制陶器具。

前兩天拍攝時,導演在現場用手機拍了幾張場景和嘉賓老師的照片,很傳神,我今天提醒他多拍幾張,便於未來宣傳使用。

正式拍攝時,杜老師的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他拿了兩個燒制好的陶藝花器,其中一個彎下來了,他說:「這是因為泥土太軟,承受不住扭曲的力道,所以垮了下來,但是垮下來的時候,我們不要輕易放棄,還是留著,你看它不是還很美嗎?有一種謙卑的感覺。」

桌上有許多杜老師新近完成的創作,徵得杜老師同意後,我仔細地看了起來。作品以佛像為主。硃砂、泥金、石綠,在杜老師的筆下交相輝映。題以小楷詩文,細細品味,一派靜雅之氣,讓人內心頓生安寧。

導演在和杜老師聊天時得知他會唱南音,想拍攝一段。

據考究,南音在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民間,家喻戶曉、婦孺皆愛,它的歷史遠溯兩漢,並彙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又吸取了元曲、戈陽腔的特長,形成清麗妙曼、深沉纏綿的美妙樂種,由中原移民帶入閩南地區,與當地的民間音樂融會一體,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2009年9月,南音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杜老師先以古老的河洛語聲腔,吟誦出張繼的唐詩《楓橋夜泊》,繼而用傳統的南音唱腔演唱,配上屋後的藍天、白雲、山林、農田,顯得那麼蒼茫,卻又帶著些許浪漫氣息。

杜老師說中午他要為我們做頓飯,不過為節約拍攝時間,我自告奮勇下廚房,雖是一鍋簡單的湯麵條,大家卻吃的津津有味。

傍晚六點五十分左右,導演說可以收工了。

離開杜老師的工作室回酒店的路上,導演告訴我,今天訪談部分杜老師講得很好,一氣呵成。杜老師在採訪時還提到,年底將在工作室的地下室做全年陶藝作品回顧展覽,只可惜是在春節期間,我沒有辦法前往,至今遺憾......

「未完待續」

特別鳴謝

「版面設計」——陳柯翰 ,藝術品雜誌《一畫》主編

「文字校對」——李小紅,北京師範大學博士、上海大學博士後、現供職於中國戲曲學院梅蘭芳藝術研究中心

「圖片提供」——圖?來源於網路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佳旭影視,(微信號:jiaxuyingshi)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 是您對我們的另一種支持

本文同步平台

網易號:看道

今日頭條:看道

天天快報:看道

新浪ID:佳旭影視

大魚號:佳旭影視


推薦閱讀:

一個做陶匠人的自白
在藝術中蛻變的自然 - 美國陶瓷藝術家 Alice Ballard
DIY陶藝,釋放壓力的慢生活。
歷歷萬鄉 | 衢州和睦村:匠人們日夜生起窯火,守護3000年前的土陶工藝

TAG:陶藝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