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設計聚合支付系統(1)前言

為什麼寫這個文章?

隨著以微信支付,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越來越方便的付款體驗,大大提高了C端用戶進行付款行為的轉化率。無論是線上業務模式還是線下業務模式,支付做為這些業務流程中關鍵的一環,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所重視。而設計和搭建一套自有的聚合支付系統,聚合多種支付方式,為公司各個業務提供支持,是越來越多線上線下企業都非常重視的事情。

本系列文章希望通過簡單易懂的描述,介紹目前通用的聚合支付系統架構,業務流程,邏輯細節和系統設計開發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坑,一方面是對自己工作和學習內容的總結,另一方面分享出來供大家一起探討與進步。

感謝「鳳凰牌老熊」的支付技術系列文章以及他創建的「支付產品技術交流群」,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支付系統設計知識,本系列文章也是對這些知識的一個總結和分享。

關於聚合支付

目前行業內一般所說的聚合支付,其實是一種第四方支付服務。簡而言之,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是資金清算通道,而聚合支付提供的是支付基礎之上的多種衍生服務。

聚合支付服務」不具備支付牌照,而是通過聚合多種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銀行及其他服務商介面等支付工具的綜合支付服務。

聚合支付不進行資金清算,但能夠根據商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形成支付通道資源優勢互補,具有中立性、靈活性、便捷性等特點。

本系列文章所提到的聚合支付系統,包含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統以及第四方聚合支付平台系統,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和銀行本身,也在為商家提供包含了微信支付寶在內的聚合支付服務。

聚合支付系統是傳統第三方(或銀行)支付系統的延伸,隨著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單一支付產品,商家對接多個支付產品無論從對賬還是管理上都耗費巨大精力,所以現在往往選擇一套統一的聚合支付系統來接入。

聚合支付系統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對接和包含的情況,例如拉卡拉和銀聯商務這樣的傳統線下POS收單公司,在POS機上除了提供傳統的銀行卡刷卡支付方式外,也融合了大眾消費者常用的微信和支付寶支付方式,從而為商家提供「一體化聚合支付」產品。

所以說目前提供支付服務的系統都可以稱為聚合支付系統,無論是持牌的第三方支付,還是沒有牌照的第四方「聚合支付」,那麼他們之間的具體的差別是什麼的呢?可以結合實際支付場景來分析。

聚合支付具體存在於哪些場景中?

  • 場景1,商家自營電商平台:例如在知乎上購買知乎Live,在喜馬拉雅FM購買音頻產品,在愛奇藝購買會員等。在這些場景中商家自建的電商(或線下)平台中,消費者可以選擇如微信,支付寶,銀行卡快捷支付,網銀支付(PC)等多樣的支付手段,購買商家產品(實體或虛擬),消費者的錢是由微信支付(財付通)、支付寶或銀行清算給商家。
  • 場景2,第三方電商平台:例如在淘寶,京東購買商品,在擁有了支付牌照後的美團外賣上點外賣等。在這些平台中,商家通過平台提供商品,消費者通過平台購買商品,平台提供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行卡快捷,網銀支付(PC)等多樣的支付手段,消費者的錢是先由微信支付(財付通)、支付寶或銀行清算給第三方平台,再由平台方清算給入住的商家。
  • 場景3,第三方支付公司:例如微信支付(財付通),支付寶,拉卡拉,銀聯商務(線下POS收單)等。他們提供支付介面或平台產品給到商家,商家在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平台產品收款後,消費者的錢由銀行(銀聯)清算到第三方支付公司,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清算給商家。
  • 場景4,第四方聚合支付:例如Ping++,為商戶提供統一便捷的支付接入方式。第四方聚合支付整合各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介面以及銀行支付介面,為商家提供統一支付介面服務。消費者的錢由第三方支付機構或者銀行直接清算給商家。

上面4類場景中,從是否擁有支付牌照又可以分為2種情況:

場景2和場景3的支付系統是有牌照支付公司的系統,商家的錢是在消費者支付後,由支付渠道清算給支付系統(T0或T+1清算),再由支付系統清算給商家,支付系統除了負責交易流程的控制外,還負責資金清算,信息流對賬及資金流對賬。

場景1和場景4的支付系統是沒有支付牌照的,最大不同是系統不負責資金清算,即商家的錢由最終支付渠道方清算給商家,支付系統本身不碰錢,只負責交易流程式控制制和信息流對賬。

下圖為上述場景的流程描述,闡述常見的支付過程中信息流與現金流的流轉過程。

點擊查看大圖

支付過程中的信息流與資金流


推薦閱讀:

如何看懂第三方支付市場?
使用第三方支付集成有何風險,例如 Beecloud 或者 Ping++?
中國移動支付讓美國汗顏,印度臣服並來華拜師
支付路由設計與實踐
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的「十號文」會給第三方支付帶來怎樣的影響?

TAG:第三方支付 | 聚合支付 | 支付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