湽博周村,首富馬雲到此也只能排為小弟
山東淄博周村,本以為與山西的平遙古城相差無幾,但是去了之後刷新了我的三觀。
不是所有的古城都能叫古商城,周村,在清光緒30年由清政府開闢為商埠,從此周村走向了巔峰,是個土豪扎堆的地方,為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地。
當年乾隆皇帝親臨此地後大筆一揮:天下第一村。
如今托張藝謀的《活著》、王文傑的《大染坊》、唐敬睿的《旱碼頭》這些紅極一時的影視作品的福,帶來了如潮水般遊客,古城又重生了。
這裡是電影的天堂,未來的日子裡,會在更多的影視劇中看到周村的身影,但這些對於我並不重要,我只是來看老翁老媼的。
周村與烏鎮、周庄相比,作為旅遊目的地,似乎名氣沒那倆大,但論資歷,周村老,論級別,也是周村高。這裡的主要景觀有魁星閣、大染坊、楊家大院、大德通票號、老電影博物館、今日無稅碑、周村燒餅博物館、大戲台、瑞蚨祥綢緞莊、狀元府等。
一場在古商城門口的舞獅表演,把我們吸引來了。
好威風的獅子,好專業的表演,對得起古商城的先人們。
周村古商城呈十字形布局,主要有三條古街,分別是大街、銀子市街和絲市街,三條街上全都是青磚建成的明清古建築。
石板鋪就的街面,青磚灰瓦的房子,牌匾上的燙金大字,在歲月的摧殘和戰亂的破壞下,仍完好如初,每一刻都在炫耀著它過往的繁華。
大清郵局,就在街口,四個醒目的大字,明信片這兒有得賣。
「丁家煮鍋」始於200多年前的前清時期,其配料繁多,烹飪繁雜,用的肉絲全部人工細切,所有料配好後要煨一天,用優質油炸三遍,既不能炸爛,又不能炸酥,脆軟兼備。可惜沒這口福,飯點未到。
衙役打從跟前走過,富龍我差點以為回到了清朝。
大人,去哪辦差呀。
街上有家藝術館,我們折進去,裝個文藝范。
院內密設亭台水榭,花草扶疏,頗有江南園林的風韻。
這個獅子頭好怪啊,是誰扁的?坦白從寬。
大街上還有抬轎子的、官員巡街表演、賣貨郎,一下子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挑著二郎擔,像不像一個前來接頭的地下交通員?
來到孟洛川紀念館,按固有思維以為是個陳列館,其實它既是館,又是店,就是他創造了一個民族品牌——瑞蚨祥,富龍我膜拜了。
瑞蚨祥後來發展成我國規模最大的民族商業老字號,袁世凱登基前在這家店定製了皇帝袍服,新中國成立前夕,周恩來總理指定瑞蚨祥做出了第一面國旗。
凡國人對北京前門的老字號瑞蚨祥很熟悉,其實它的根是在周村,北京的只是分號。
瑞蚨祥綢布這在當時是奢侈品,只有達官貴人才買得起,現在它親民了。
漫步古商城,宛若來到了一處幾個世紀前的街市,有前生今世的感覺。在這裡隨便逛逛,不經意間,即能感受到這個活著的千年古商城的活力。
邁入民俗展覽館,周村的風土人情、生活百態盡在眼前。
館裡有拉糖表演。老闆,來一斤。
館內還有我國古老的拉洋片,又叫西洋鏡,南北的叫法不一。每場表演只有兩分鐘,看了一場,畫面不刺激。
民俗館當然少不了婚慶這一塊,誰沒做過一回新人呢。
街上當年還有外資企業,誰說的閉關鎖國?
那年開的英美煙草公司舊址保存完好,今天依然賣著希爾頓、555等洋煙。
有一種情懷叫周村燒餅,據《資治通鑒》記載,周村燒餅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以薄、香、酥、脆著稱。它形圓而薄,正面貼滿了芝麻仁,背面布滿酥孔,堪稱能吃的藝術品。
做燒餅是有技術含量的,周村燒餅傳統手工技藝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此不擔心失傳。
看了現場製作,隨著一隻手的搓揉,圓狀麵糰逐漸變得扁平,最後平攤在容器上,形成了大致的餅狀。然後,一手迅速把餅狀麵糰扔進一婁里,裡面都是芝麻,使麵糰的一面全部沾上芝麻。之後,她迅速將沾有芝麻那面放置在手上,將手伸進一烤爐里,薄如蟬翼的燒餅倒貼在鍋上,卻不掉下來,絕了!這一過程一氣呵成,非常迅速。接著,她開始做下一個餅了。
拿出爐的成品觀察了下,的確,它只有一面沾著芝麻,中間還有些小洞洞,最主要是它很薄,很脆。品嘗了一下,嗯,香,甜,脆。
不得不說,周村燒餅的味道確實不錯。13片一包,一包10元,很適合做伴手禮。
碼頭,是貨物集散之地。由於周村不沿海不靠河,故稱為旱碼頭,自古即與佛山、景德鎮、朱仙鎮齊名,是全國四大旱碼頭。
周村之所以能發展商貿,上面這塊「今日無稅」碑告訴人們是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商戶們免交稅費獲取了更大的利益,自然引得全國的商人蜂擁而至。換在當今,其作法仍有借鑒意義。
票證博物館,一張張舊船票雖然登不了今天的客船,但每張如今都能賣個大價錢。
走進古商城,彷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一部老電影。
大德通票號館,票號文化在這裡得到充足的體現。
清道光年間,山西票號開始來周村設號,之後山東當地商人也陸續投資銀錢業,最興盛時周村錢莊票號達108家之多,恰好是梁山好漢的人數。
周村的錢多得數不清,運不完,民間有言「濟南、濰縣,日進斗金,不如周村一個時辰。」至今周村人還把這段掛在嘴上。
楊家大院,高大的城牆,厚重的鐵甲門,參差的閣樓,青磚碧瓦間建設者的智慧在閃光。
泛舊木門上的門環,勾起了我對宮廷的所有幻想。
「植桑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漿染業在明末已是周村主要產業之一,至清光緒年間,周村的漿坊、染坊多如牛毛。
大染坊即是其中最耀眼的代表,這是一個三進院落,有上漿、整形、成品車間,有掌柜房、賬房和住宅。
如果來得巧,在工棚裡面可以看到有白髮的老大娘從容地搖車紡線,坐在織布機前擲梭,也可以看到健壯的漢子在染缸裡面染布。
在大染坊的院子里,看到高高的竹架上懸掛著染缸里染出的一幅幅大紅、深綠、鵝黃和藍底白花的印染布,有一種很奇異的視覺效果,彷彿是一部老電影中的場景。
來來往往的遊客常常被裡面一片片美麗的藍印花布吸引進去,並沉陷於此。
如今,在大染坊里新増了一個項目:民間絕活表演。
表演者還會把遊客拉進去參與,互動性強。
而街角屹立著一座恢宏的古建築,它叫魁星閣,始建於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由碧霞元君殿、魁星閣、觀音殿三座不同宗教文化的大殿組成,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
閣高三層,飛檐斗拱,靈氣沖霄,供奉著泰山奶奶,山東人最信奉的神,就如媽祖之於閩台。
一樣的古城,不一樣的修養,相比麗江、烏鎮,周村少了些咖啡廳、啤酒屋,但這才是古城應有的樣子。
推薦閱讀:
※北京古城保護若干建議
※冬天去平遙古城好嗎?
※為什麼我覺得大部分的景區都很無聊?
TAG: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