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讀書法
04-14
從大學起我一直有個讀書的困惑,今晚解開了,和你們分享:讀書到底應該帶著目的去讀,還是不帶目的去讀?
推薦閱讀:
東西方學問的不同:
1.可度量與否
2.可繼承、迭代與否
根本原因在於:東方的學問(不止四部之學)必須親身體驗,得到的是「慧」;西方的學問(現在也不止七科之學了),將研究對象與研究者分離,得到與自己無關的「knowledge」,謂之「客觀知識」。「慧」無法傳授,只能感悟;而知識可以教授,傳播。
推論:
1.說讀書要有目的,是為了存有自我,獲得knowledge(知識和技能)
2.說讀書不能有目的,是為了忘記自我,獲得體驗,進而生「慧」 ;比如,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比如 「翻開一本書,發現字都認識,就很高興了」 @寧道奇 。
----------------------------------------------------------------------------
晚上11.00pm了,分享完畢,趕緊睡覺!隨意轉載,就說是你寫的。
推薦閱讀:
※浙大男生一年借書296冊:為何會有人覺得讀書太多是壞事?
※追了一年的得到專欄,我整理了這樣一份書單
※讀一本好書,如見故人如見君子
※最近你在讀哪本書?
※讀《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