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一般離了婚的女人不一樣 ——記民國高財商美女于鳳至(下篇)

今日情人節,呃,不管愛與不愛,婚不婚否,都是歷史的塵埃……咯,又一碗毒雞湯奉上:)本意是希望咱們都要適當保持冷靜,有情人的別高興過了頭,沒情人的也不用太過傷悲。

故事還得繼續——

于鳳至:歷史塵埃中,那不一樣的離異女人

1

「我們還是我們」

一紙離婚協議遞到67歲的于鳳至眼前,她羞憤難當,苦苦等待盼望了24年,等成了老太婆,辛苦奔波,卻只能換來這一紙休書?

那是1964年7月4日,美國正在國慶,舉國歡騰,神色悲傷的于鳳至顫抖著雙手撥通了遠在台灣張學良的電話,此時,她只想要親耳聽聽丈夫的說辭。

「你自己決定吧,怎麼樣都由你選擇,我依然每天都在哼唱《四郎探母》,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還是我們。」張聽上去,似乎也很為難。

能怎麼樣辦呢?這是台灣方面的逼迫,誰都清楚。

「我們還是我們」。

她的心徹底軟化,為了這份「我們」的執念,為了張學良她死都願意,又何懼一紙休書。

她隨即洒脫地簽了字,從此成全了那個當初跪倒在地苦苦相求並發誓此生永不求名分的14歲的小女孩——趙四小姐。

趙四背叛了她對於鳳至的誓言。

張學良似也無法捍衛他和鳳至的承諾。

只有于鳳至一人,堅守了自己的那份諾言。

倘若,她在美國不是那麼的拼搏而富有,不是那麼的竭盡全力奔波造勢,不是那麼的有名氣有影響力,那麼,台灣政界又何必如此地擔心,擔心這一旦放了張學良便如同「放虎歸山」。

賺了錢散了財只為搭救丈夫早見天日,反而被倒逼離了婚。

錢散了,「張太太」這個名份也丟了。

而她拚命保護的孩子們也相繼離她而去,最後唯長孫女康妮相伴在側。

唯一的補償便是她的投資越來越成功,她成了洛杉磯華人圈的驕傲。

2

鳳至姐:

謝謝你的來信。感謝上帝,我的一切都很好。更感謝主,領導我在他裡面有喜樂平安。願上帝祝福你,願你在他裡面有恩惠平安。

漢卿手啟 九月二十一日

1987年7月的一天,一紙報文刊載了蔣經國在台灣宣布解嚴的消息,並稱已有一些國民黨老兵前往大陸探親。

于鳳至猜測被蔣介石幽禁了50年的張學良應該也可以徹底獲得自由了吧?

於是她立刻託人寫信寄到台灣,信中,她向張學良傾訴47年的分離相思之苦,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見一面。

這是兩人於1964年離婚後的第一次通信,深情款款,不能自已,囑願切切,只盼歸鴻。

此後的每一天,她都叮囑幫傭查信,兩個月後,終於等到回信。

還是那聲「鳳至姐」。

還是那聲有禮有節的「謝謝」,同時他也感謝了上帝感謝了主,並最終祝了「平安」。

一共四句話,五十來個核桃大字。

就是這麼的簡單平淡,沒有傾訴,沒有相約此生再見的回應,更沒有當初那些海誓山盟。什麼都沒有。

「你能夠看見她面部表情的變化。驚喜,激動,用顫抖的手直接撕開信封,都等不及我取來拆信刀。

但瞬間,我發現她的面部表情又變了,雙唇緊閉,嘴角拉了下來。

訝異,不可置信,憤怒,失望,悲傷……她又反覆看了幾遍,便將信紙揉成一團,扔進桌旁的垃圾桶……

接下來的日子,能明顯看到老太太的身體衰弱下去,空洞的眼神里滿是深深的悲情。」

(查信幫傭孟芳琳的回憶)

「我一定不死。

老天爺會可憐你的為國盡忠,你受到如此虐待,歷史一定會給你公道。我記住你說的一切,一定完成你的囑託,把一切事情公諸於世,我求老天讓我看到你自由再死……

歲月如流,時光無情,兒子們都先我而去。

我是在苦苦地等待漢卿啊!

我只有在看到孫女、孫子們成長時,才略感到一點安慰。

漢卿的這一囑託,我辦到了。」

(1989年2月1日于鳳至回憶錄)

的確,她真的辦到了,甚至於都好過了頭。

好到特意在好萊塢山上購置兩處別墅(一處是英格麗褒曼曾經鍾愛的林泉別墅,另一處是伊麗莎白泰勒的故居)。並按照以往北京順城王府家裡的居住式樣精心裝飾,自己住一處,另一處留給張學良和趙四。

她盼望著她還能夠做他們的鄰居,並一起安度晚年。

她盼望著用她自己辛苦掙來錢,換得一份她認為值得的幸福。

1990年3月20日午夜12時半,于鳳至因突發心臟病離世,享年93歲。

同年,被囚禁了54年的張學良也終於恢復了人身自由。這年,他也己89歲,垂垂老矣。

但于鳳至最終還是沒能親自等到他的自由之日,更沒能等到和他的最後一面。

時光倒轉,再回頭思良張學良的那封信,又有何可感傷?

1987年的張學良也己有86歲,長年被囚也無法得知何時能重獲自由,更是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作為基督教的虔誠信徒,現在想想,那時那境的他,也唯有祈求上帝了,就算說得再多,仍照樣毫無益處。

唯有祝願。

也許,在時日己無多的歲月里,沒有期待的平淡,便是最好的平靜吧。

這一刻,我似乎有點明白了張學良那封信的良苦用心。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病逝於美國檀香山,享年101歲。

「于鳳至是最好的夫人」,在於鳳至離世的那年,張學良曾對留美學者唐德剛說。

3

「最好的夫人」

有這評價,便也夠了。至少,她始終是他心裡的夫人,還是最好的。

這樣的一個男人——

「把個花花公子和政治家、軍事家分開來做,則民國史上實是車載斗量,沒啥稀奇;可是把這三種不同的行業,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體,如魚得水,則學良之外,也就真的別無分店了。」——唐德剛

「不論張學良將軍死活,我們中國共產黨評張學良將軍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周恩來

所以張學良這樣的一個男人,世間又能有幾人?

不管張學良愛不愛自己,她于鳳至是愛上了就決定深愛一生。

這是她自己的選擇,不是因為她傻、封建或者不懂愛惜自己,而是她知道她的情歸之處,必是最可心意之人。

何況換作其它任何男人,可還能有誰配得上鳳至之如此深情?

所以說,她是幸運的,能遇上一個值得付出一生所愛的男人,一生光明磊落赤血熱烈地愛著。

也因為有著這樣真切深沉的愛念,支撐著她頑強的鬥志,調動了她一切的潛能。

抗病魔,忍孤獨,拚智商,獲得了無比豐厚的財富,也守護了她一生的誓言,奮鬥到底,終獲世人稱讚。

更為她所幸的是,她「張于鳳至」,至少在他心底她始終是「最好的」,她也從來都是他的「夫人」,不管離婚與否,他們還是他們。

至少,憑藉她的才智財富,晚年生活安詳體面,乾淨優雅。

光這一點,便好過了太多生平風光卻晚景悲苦而凄慘的女人,比如張愛玲,比如陸小曼,等等等等。

所以說,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裡,晚年能夠保全自己體面而有尊嚴地活著,能夠不讓家人過多操心,就是對自己這一生比較好的交待。

而作為女人,不管是婚內還是婚外,若在依靠男人之外還能憑藉自身的努力獲取這份晚年的從容,則更讓人欽佩。

P.s

「為什麼張學良最終沒有選擇和于鳳至合葬而卻選擇了趙四?」

對於這個被很多人問了很久的問題,我想針對張學良,說點自己的解讀。

我以為理由有三:

1、 出於道義。

趙四沒有名分的跟了張學良40年,直到53歲年過半百才獲得名份,最關鍵是,張學良被囚的54里,于鳳至僅僅照護了張學良4年,而趙四則照護了50年。

要知道,身處牢寵整天被人盯著是什麼滋味?他們都是為了生存自己動手刨過地種過菜的人,那種情境之下的人,還是什麼尊貴可言。趙四為了照顧張學良,必定是吃了很多苦的受過很多的煎熬的。

2、 出於憐憫。

趙四跟張學良只生過一個孩子,這孩子後來也沒能活長,趙四死後也便再無後人憑弔。而于鳳至雖孩子們也都先於她過世,但好歹還有孫輩,死後至少還有後人憑弔,也不會落得真正孤單。

3、無關愛情。

張學良在1990年曾對留美學者唐德剛說:「于鳳至是最好的夫人,趙一荻是最患難的妻子,貝太太(蔣士雲)是最可愛的女友。我的最愛在紐約。」所以說,張學良的「最愛」至今是個謎,沒人說得清,也無從考證,有人說是宋美齡,誰知道呢?

綜上所述,張學良的最終選擇,與愛情無關,只與道義有關。他感激趙四的患難陪伴,也顧念趙四死後的孤單。這只是一個男人的擔當,僅此而己。

個人解讀。因為出於對這三位歷史人物的敬仰,不想把其中任何一個解讀成完全的負面。他們的選擇,總有一個說得通的道理。

于鳳至的深情自有她幸運的地方,不應只被人拿來唏噓感慨;

趙四的所獲也有她的辛勞付出,不應只被人看成是一種幸運;

而張學良的選擇定有他的糾結掙扎,也不應只被人看成是一種辜負或者薄情。

讓我們以最大的善意和溫情,來品味他們留給世間的一些些溫暖。

再P.s

關於于鳳至的故事,看了下篇,記得看上篇哦,這樣才完整。

公號每周一、周二午間,會定期更新一位美女的故事。

以上。

[美女財商]聚焦女性財商成長,對有財商的美女,尤其感興趣

公眾號ID:purest_pursuer


推薦閱讀:

沒有誰,會一直等你
執子之手,這張照片感動了很多人……
人在深愛一個人時會怎樣
胡適的感情經歷之二:紅顏知己韋蓮司
厲國剛:那年夏天,在日本電通實踐廣告講座期間的愛情

TAG:女性 | 女性心理 | 愛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