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武士》的三次改編:從日本武士、到流浪軍人和西部牛仔

《七武士》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拍攝於20世紀50年代的經典之作,被認為是日本的西部片。這部電影作為世界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曾被《電影旬報》評為日本電影史上的首位佳作,被《電影世界》擁上五十大武士電影的首位,在《視與聽》每十年評選一次的世界十大電影中,多次被導演和影評人選中。

《七武士》海報

這部電影對後世的導演影響之深是難以確切地描述的。

比如喬治·盧卡斯就曾多次表示《星球大戰》故事的靈感就來自於這部電影;史蒂夫·斯皮爾伯格也表示每當拍片遇到瓶頸時,本片是可以讓自己回歸初衷的四部電影(另外三部為約翰·福特的《搜索者》、大衛·里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與法蘭克·卡普拉的《生活多美好》)之一。這些都是《七武士》對於其他電影的一些間接影響。

《星球大戰》劇照,絕地武士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電影是直接改編自《七武士》的故事原型的,其中比較典型的三部是:今年最新改編的美國西部版《豪勇七蛟龍》,1989年香港的致敬之作《忠義群英》,以及1960年改編的版本《豪勇七蛟龍》(為了表示與最新一版的區別,下文均以香港譯名《七俠蕩寇志》指代該版本)。

《七俠蕩寇志》(1960)海報

這三部改編中,先後兩部美國西部片版本大家都相對比較熟悉,而香港這部了解的觀眾可能不多。《忠義群英》由唐基明導演,鄭少秋、張學友、梁朝偉、莫少聰、午馬、成奎安、林國斌等主演,把《七武士》故事的背景搬到民國軍閥割據的年代,講述了以戚大富為首的七個俠客義士來到某個小山村協助農民擊退屢次進犯的土匪的故事。

《豪勇七蛟龍》(2016)海報

這三個版本的改編雖然在故事上與《七武士》非常類似,但是每個版本又各有所長,而且和其拍攝的地域文化和時代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也正是《七武士》的經典之處所在,其每一次的改編都有其更貼合時代的內容。

所以下文將在人物身份、戰鬥場面以及電影內涵三個方面來分別解釋三部改編作品的不同,並與原版《七武士》做出比較。

《忠義群英》(1989)海報

首先在故事上,《七武士》被認為是一切關於「數人完成一項任務」的電影之母。電影講述了七位英雄幫助一群弱小的農民打敗數量要超於他們的土匪,最後落得四位戰死的下場。這一個基本的框架在每個改編版本中都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每個版本中七位英雄的身份卻各有不同。

《七武士》劇照,七位武士

在原版《七武士》中,顧名思義正是七位武士,然而在兩部美國西部片版本中,七位英雄自然變成了七位持槍的牛仔,而香港的版本中則變成了七位流浪江湖的軍人。

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在《七武士》中準確來說應該是六位武士和一位半武士半農民。因為農民和武士身份的不同是這部電影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區別。所以各個改編的版本中也相應地出現了這樣一個人物,比如《七俠蕩寇志》中就是一個經驗不足的年輕槍手,《忠義群英》中則是梁朝偉飾演的江湖小混混。

《忠義群英》劇照,七位流浪軍人

這都是非常符合其故事背景的人物設定,但是對比兩部時代背景一致的美國西部片版,就更能看齣電影拍攝時所處的時代對於電影的影響了。

《七俠蕩寇志》拍攝於1960年,是《七武士》日方正式授權的改拍作品,七位主角全是一色的白人男性。很明顯,這是六十年代好萊塢圈子以及整個社會文化依舊以白人為主,女性的地位依舊沒有得到重視。

《七俠蕩寇志》劇照,七位白人

但到了2016年最新這版的《豪勇七蛟龍》中,七位英雄的領頭人物是黑人,其他六位中有一位印第安裔,一位亞裔,一位墨西哥裔以及三位美籍白人。更絕的時候,電影最後活下來的三位正是黑人、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這可謂是在種族平等上做到了滴水不漏的政治正確。

《豪勇七蛟龍》劇照,成員組成

除此之外,這支隊伍還是由一位女性召集而來,並且這位女性在電影激戰中展示了遠超其他普通男性的槍法,不僅不需要男性保護,甚至還成為戰鬥中最關鍵的人物。這一點也正是當今女權主義高漲在電影中的重要體現。

其次在電影的戰鬥場面上,四部電影又有所不同。《七武士》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日本武士刀短兵相接所帶來的迷人氣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七武士》劇照

電影中的武士們排兵布陣、拔刀進攻、站位防守、手起刀落,每一個動作都帶有其特別的氣質。尤其是在黑澤明完美的鏡頭構圖下,顯得更加迷人了。就像杜琪峰也曾承認《槍火》中商場對決擊退敵人的場面正是從《七武士》的站位中獲得的靈感。

《七武士》劇照

到了美國西部片改編版本中,武士刀變成了牛仔的左輪手槍,氣質就差了很多。雖然在很多優秀的西部片中,左輪手槍對決的場面也非常迷人,比如賽爾喬·萊翁內「鏢客三部曲」中的槍戰場面就非常好看。

《黃金三鏢客》劇照

但是在這兩部改編作品中,因為主人公有七位,而對手更是數十上百位。槍支除了左輪手槍之外,還有來複槍,甚至還有加特林機關槍。所以槍戰起來往往混亂不堪,人馬亂跑、子彈橫飛、炸彈滿地爆炸,毫無美感可言。

尤其是在1960年的《七俠蕩寇志》中,因為那個年代攝影技術有限,導致槍戰之時攝影機根本來不及捕捉如此多的人物運動,所以看起來總覺得非常簡陋虛假,毫無氣質可言。

《七俠蕩寇志》劇照,正片中沒有這個的鏡頭

而在香港版的《忠義群英》中,香港電影人非常聰明地因地制宜,顯示出了香港本土特色,比如他們把大型的戰爭場面轉換為港片擅長的幾個人打鬥。最後的高潮部分被分為三個小戰場,正面防禦是堆沙包槍戰,側面則是甘蔗地埋伏戰,後山則是一人對抗大刀隊。其中尤以後面兩個部分最為精彩,也正是香港電影比較擅長的場面。

《忠義群英》劇照

最後在電影的內涵表達上,三部改編作品又不盡相同,與原版《七武士》更是相去甚遠。

三部電影改編的先後順序是,1960年版《七俠蕩寇志》,1989年《忠義群英》,2016年《豪勇七蛟龍》。如果仔細看過這三部電影的話,其實會發現1960年版極其忠於《七武士》;而1989年的香港版更像是直接改編自1960年的美版,甚至其中還有部分對話都一模一樣;2016年的版本則更像是之前兩個版本的總和,比如機槍就沒有出現在1960年版,而是香港版中。

《豪勇七蛟龍》劇照,加特林機槍

所以在內涵表達上,也正是最初的《七俠蕩寇志》與《七武士》比較接近。《七武士》中的農民膽小、自私、卑微、不懂報恩,七位武士驕傲、有尊嚴、堅守俠義,但是電影的最後武士四位戰死,三位只能繼續流浪,而農民則繼續埋頭種田,這前後對比甚至觸及了日本文化中武士安身立命的核心信條。

《七武士》劇照

到了1960年的《七俠蕩寇志》中,也同樣表達出了類似的觀點。農民們甚至中途出賣了七位槍手,導致所有人繳槍被俘,而他們再次回來是因為牛仔的尊嚴。除此之外,這一版還展示出了對農民忍辱負重地生活的崇敬。

在電影中,其中一位槍手對著一群孩子說:你們的父親為了家人、孩子而選擇不做反抗,正是這份壓力讓他任人欺辱,而這份勇氣也是我們所無法擁有的。我們正是因為沒有勇氣承擔這份責任,才選擇帶著槍流浪。

《七俠蕩寇志》截圖

在這兩部電影中,武士、牛仔和農民之間身份的不同,所帶來的對世界美好價值觀的認同差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討論。農民就像大地,忍受風吹雨打、逆來順受,但卻能夠生生不息、香火不斷;而武士或者牛仔就像大地上席捲而來的一陣狂風,為大地吹走頑石,而自己卻註定流浪,註定會消散。

但是在隨後的兩部電影,香港版的《忠義群英》和2016年版的《豪勇七蛟龍》中則完全沒有類似的思考了。《忠義群英》中農民也自私自利,也有出賣背叛,但這些終極只是少數的個人行為,只能稱之為人群中有好有壞而已,上升不到對農民群體整體思考的高度。

《忠義群英》劇照

至於《豪勇七蛟龍》中則索性根本不提這一點。不僅如此,這部電影在邏輯上也是漏洞百出,總之就是電影的核心內容就是七位武士人勁裝靚、高頭大馬,處處盡顯耍酷風範。所以與其說七位是來解救農民的,不如說是來展示造型的。

《豪勇七蛟龍》劇照

最後還有一個小的關於敵我雙方數量的對比,我方始終都是七位,而《七武士》中強盜約在30位左右,1960年《七俠蕩寇志》中約40人,1989年《忠義群英》中約50人左右,而最這版《豪勇七蛟龍》中敵人盡有200人之多,簡直喪心病狂。

《豪勇七蛟龍》截圖,200多人馬

一方面可能是電影在改編的過程中越來越浮誇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釋為冷兵器時代以少勝多終究難度很大,而熱兵器時代,只要武器夠好,以極少的人數打敗大量的敵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七武士》海報

雖然這些改編版本常改常新,每次都會結合相應時代產生新的東西,但是終究比不上黑澤明《七武士》的原作。而且電影本身也是常看常新,每次看都會有新感受的不朽之作。所以,建議每看完一部改編版本,也可以相應地同時看一遍原版。

本文首發於巴塞電影app

推薦閱讀:

為毛成人社會裡沒有熊孩子?
美男常便當,硬漢志永存-《豪勇七蛟龍》
有人說《西部往事》終結了西部片,這件事可以從哪些具體方面來理解?
太多的好片被刪改,《無人區》是最讓我惋惜的一部
牛仔,西部馬術,你從哪裡來?

TAG:電影 | 七武士電影 | 西部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