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站在雅、俗、商的分界點

首先恭喜我自己成為一個小V或者好歹算是有點知名度的V,因為有人來找我發軟文了,而且不是一個,三個不同的組織給我發來同樣一個邀請——發一篇關於《我不是潘金蓮》的影評。不是讓我寫,僅僅讓我發而已。可惜我一向不發別人寫的文字。(因為以前也沒人讓我發過)不過也的確足足勾起了我對這部電影的好奇。關注了一段時間這部電影的新聞,並且親自貢獻了19.9元電影票錢以後,還是寫一寫關於這部電影的事。

不出意外的話,《我不是潘金蓮》將以約3億票房結束,作為一部馮小剛導演,范冰冰主演還有大鵬、范偉等明星加盟的中國鄉村夜幕題材電影,本不應該只有這點票房,我相信電影上線之前馮導也是自信滿滿,在《老炮兒》力斬8億票房的基礎上,5億的估值真的有些保守。所以當票房上不去的時候,馮導開轟王建林,手撕王思聰也就情有可原了。

到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如果讓我給一個評價的話,那就是:一部精雕細琢的不知道叫什麼的東西。

他既不是文藝片,也不是愛情片,更不是動作片,倫理片或者社會片,所以我前面用了一個詞叫:夜幕片。通過某一個小人物的一件事,串聯社會灰色百態。這一手《北京摺疊》也玩過,更重要的是《秋菊打官司》也玩過。

更重要的就是,也許因為有《秋菊打官司》在前,這部電影不能叫《潘金蓮打官司》而選了《我不是潘金蓮》這樣一個奇怪的絲毫沒有觸點的名字。我記得有一部外國電影貌似翻譯成了《我不是蕩婦》都比這個名字有觸點。名字沒有觸點的問題就是:你到底希望誰去看你的電影。

中國電影市場很大,藝術片《聶隱娘》也有他的受眾,TKH—345(虛假號牌,翻車自負)也有他的受眾,變形金剛能大賣,小時代也能大賣,你只要找到一群受眾,就能獲得票房而且不會低。哪怕你只拍麥迪文搓火球,只要這部電影叫《魔獸》就能騙個三億五億票房。但是同時,沒有電影是給所有人看的。什麼都行,往往就意味著什麼都不行。

馮導錯誤估計了自己和范冰冰的號召力,用一個不算俗的名字,拍一部不算雅的電影,披露一些不算黑暗的人性,召集一群不算大牌的明星,講一個不算現實也不算魔幻的故事。那給誰看?

商場有商場的規矩,電影也一樣,馮導這回自己當了一把老炮兒:用自己的規矩挑戰行業的規矩。

《爵跡》算不算爛片?豆瓣評分4.0,票房最終3.7億,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只要按照商業規矩來玩,PPT也能到3.7億以上!這是中國電影的票房及格線!前期IP、明星、炒作、新聞、中期市場運作、排片、刷好評,後期狂發軟文,只要做到這些,就能有票房!這就是中國電影界的規矩,而《我不是潘金蓮》前期的功課明顯沒有做足,宣傳滲透力沒有能幫他找到合適他的觀眾,絕大部分人除了知道這麼一個名字以外,講什麼故事,有什麼明星都不太清楚。難道中國觀眾就弱智到沖著:潘金蓮三個字就買票?而且你自己也說了:你不是。。。。

於是第一個高開,搞砸了。客觀來說,中國國產電影還沒有出現過那種低開高走的片子,《百鳥朝鳳》最後逆轉是因為導演的那一跪和吳天明遺作這兩個大熱點翻身,在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受眾——對中國電影和藝術文化還抱有情懷的人。加上豆瓣8.9分的評分(9分以上就能評為神作了吧)。更重要的是,院線的配合,補增了許多場次。

而《我》片在院線配合方面,天生營養不良了。萬達的確不是中國唯一的院線,在市場中佔比也不算特別高,但是他是最具有核心話語權的院線。在商業和娛樂業包團的當今實體商業模式中,餐飲——娛樂——購物這種組合結構吸納了絕大多數的休閑消費。中立點談,前一周33%的拍片量,算是:在合理範圍內不給你面子。而在高開失敗後,迅速降到10%則是:根據商業規則不給你面子。在微博罵戰後直接降到幾乎沒有排片,則是:撕破臉皮不給你面子。

於是什麼補救手段都沒用了,狂刷好評、狂發軟文救不了票房,反而落下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一部所有網站論壇都捧到天上(除了豆瓣該死的7.0,意思是:大概還算那麼回事),沒有任何指責之聲的中國神劇,票房比不過《爵跡》。

坐在冷清的電影院里,環視稀稀落落的座位和難得在電影院里能找到四下無人角落的情侶,我只能由衷地感嘆——爆米花和可樂真是絕配。

過度的自負,讓《我不是潘金蓮》站在了雅、俗、商三界的分界線,若無開天闢地之功,必然落得十三不靠的下場。

最後:誰肯打賞我19.9元的電影票錢?路費就不用報銷了,畢竟這篇文字,沒人付賬的。。。。。

推薦閱讀:

不知道這些,你敢說看懂了《攻殼機動隊》?
電影《芳華》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坎普」這種藝術風格,為何被稱作「媚俗」?
為什麼林允可以成為美人魚電影的女主演?
除了伯格曼和X戰警,北影節還有這30部冷門電影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