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那你可能會被自己坑很慘!

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嗎?

好像不是,還是要看別人臉色的。

一直標榜放蕩不羈愛自由如我們,為什麼要屈服?

事實上,我羞愧,因為細想起來,察言觀色已經在我大腦的快系統中,形成了一個慣常行為,想想與你的衣食住行產生有效連接的人,有哪一個是你能逃避的了的?

在家看父母兄弟的臉色,講話不能太過隨意了,指不定哪句話,哪個表情,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舉一個相當真實的例子,每次我打電話回家都避免大笑,因為我媽總是認為我這樣大笑顯得特別傻,雖然說父母是至親,可以撒嬌任性,但是不討人高興的行為,自己自發的就避免去做了。

記得在大學畢業後,第一年工作,一個同事剛一臉不爽的從領導辦公室出來的時候,我還傻不拉嘰往裡沖,那被罵是必然啊!

從此以後,發誓再也不幹這種事兒。

1.Why?

昨天晚上,參加拆書活動,拆的正好是《學會回答》。

回答一個問題說難也不難,但就是有很多人,脫口而出的答案,不是掉進職場陷阱,就是自己悔不當初。

所以要想回答一個問題,就一定要分析提問者的問題背後的主要意圖,情緒上的、語言上的、時間節點上的,真是千人千面,細思恐極啊!

拆書過程中,小夥伴們都相當積極,如果沒有拆書老師在場,恐怕房頂要保不住,不說那些從事心理學職業的大神,在他們面前,感覺連遮羞布都是透明的,幾個剛讀大二的學生的腦洞邏輯,已堪比職場老司機。

尤其是在分析提問者的友善程度和問題難度上,細分之多,要考慮之全面,已感覺生無可戀,人心複雜,沒有想到如此複雜啊!

書中對提問者的友善程度和問題的難度做了一個坐標分析:常規性提問、表揚傾向的提問、批評傾向的提問、提問者回答或補充回答。

這四種情況都是處在正數象限之內的,常規性提問,還比較好回答,知道就說,不知道就趕緊求教,那批評傾向和表揚傾向提問,基本可以不需要回答,要麼一臉愧疚要麼一臉燦爛就好啦!

2.What?

但是這個提問者明知答案,卻還是要向你提問,意義可就大了去了。

或考驗,或確認,或情景過渡,或就是一句廢話,個中巧妙,還需要搭配一個問題,是否天時地利人和!

於愛情,男票女票明知故問,那你要小心了,這種問題絕對不能逃避,而且要面部看似隨意,嘴上正面回答就對了,不然很有可能變成,"XXX,你什麼意思啊?","XXX,你是不是一直在騙我?"後續處理不好的話,又啃狗糧了。

於工作,領導或者同事間的明知故問,這個你要謹慎回答了,因為緊接著的第二個問題,極有可能是個你無法拒絕的坑?

比如說同事看著你正在收拾東西,準備下班的樣子,問你"小X啊,今天有約啊?"

千萬別笑著說"啊,沒有,約啥!"

因為同事的下一句,可能是"那我這有個活兒,可能忙不完,你幫幫我唄!"

會把你打的一愣一愣的,想拒絕吧,你剛剛都說沒有約會了,再臨時想一個借口為時已晚。

再說領導笑著問,"小X啊,最近工作怎麼樣?"

這種問題,需要回答嗎?這個時候,就對著領導微微一笑,杵在那,等著領導的下一個問題就好了。

其實這種提問者知道答案,故意而為之的問題,在友善程度處於正數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容易處理的,給回答者造成的壓力狀況也不會很大,當然如果心思細膩的人,估計還是要糾結到半夜的,還是要想開一點兒!

3.還是what?

但其實接下來才是重點。

我個人認為,這個坐標只有一個象限是不合理的,雖然問題的難度上講負無窮就沒意思了,但是負面情緒的領導比比皆是啊!

我工作第一年的崗位是做業務員,感覺那一年就是誠惶誠恐的渡過,因為自己隨時有可能被罵成孫子。

不過正經兒的說,那時候初出茅廬,想法太嫩,給領導製造了很多麻煩,但是咄咄逼人充滿負面情緒的問題,是不一定會讓人反思和進步的,這種以類似於師徒關係的交流方式,至少對於我這種性格可能不適用。

每每被領導聲色俱厲,我的應對方式就是,雙手交握,低頭,等待被訓,就像一個小學生一樣。

在這樣的暴力的情緒面前,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所以只有用沉默代替說話,因為你越說話就越可能激怒領導。

當然前提是你要很有忍耐力,如果你內心脆弱,無法承受的話,勸你趁早跳離這種環境。

但是這也跟你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關,想在這個公司留多久,想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怎樣的提高,現在也不像父輩那個時代了,進一個國企,領一輩子飯票。

而且聽古典老師講:一個中關村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1年,整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是40年,世界1000強則是30年。

現在一個企業,哪怕是國企有沒有可能活得過你的職業壽命,還是兩說。

如果你是一個開放的心態,大可以試一下,在當時的情況下,直接走開,遠離這種暴力情緒。

人跟人的距離就是這樣相互拉扯的,你弱一點兒,他就強一點兒,不可能有平等,在愛情友情中同樣適用。

4.How?

其實,聽完這場主題的拆書,自己心裡並不是很開心,因為突然間覺得人際關係複雜到令人煩躁,感覺原本可以用來提升自身能力的時間,卻要花在學習"勾心鬥角"上,實在是有些無力。

但其實我如此說,是鼠目寸光了,人際關係是門絕對的大學問,如果不去了解人,也不會了解自己,更不會了解社會,那要如何了解自己在其中的價值呢?

其實這些思考與分析的過程,看似複雜,需要時間去消化,我們還是有可能讓這些東西融入到意識里的。

之前讀《思考的快與慢》,現在才明白,我們生活中工作中,所有的高效都是由大腦中那個快系統來完成的,比如通過直覺、經驗、經歷,就像我們從小就知道看爸媽臉色要糖吃。

所以我們如果把剛剛學到的分析過程,通過大腦中的快系統來完成,變成一種方便應用的潛意識行為。

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法來實踐:

1.引入外部意見

如果你真的遇到相處問題,不要獨自糾結,可以諮詢一下同事、朋友,但是千萬不要只是發泄,一味的抱怨,聽聽別人的意見,然後結合自己的思考,才是正題,旁觀者清,這四個字可不是糊弄人。

2.誤判清單

自己製作一份誤判清單,說白了,就是把你曾經掉進去的坑,給一個一個記下來,放在辦公桌容易看到的位置,閑暇時拿來看一看。

變成"心機"人,就靠這兩步啦!不過還是慎做提問者,可怕,又可憐!


推薦閱讀:

如何戒掉手機癮?手機癌晚期勿擾
新生大學:乾貨 | 速度成為速讀達人
打造優雅成熟溫婉風之《我的危險妻子》女主穿搭
做金融,干投行的看過來,豆瓣高評分的金融書籍推薦
當我第一輪讀《S.》《忒休斯之船》,我都讀了些什麼?

TAG:閱讀 | 職場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