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藝術家?不如先當「玩」家

節選一篇短小的舊採訪,周四晚上已經對周末望眼欲穿,就不新寫了。在藝術圈玩出一片天的沃霍爾鎮樓。

... 藝術圈是一個遊樂場,最關鍵要會「玩」「玩」在這裡是「好玩兒」的「玩」,是要懷著好奇投入的心態去多方面了解,閱讀典籍、新書、文化版新聞固然特別重要,但是還要多與業內人士交流,多看,建立關係網、了解各類收藏,在當下這個圈子裡面吸取在書本和報紙上都學不到的知識。

玩兒在這裡也是「玩兒轉」的「玩」,只有對藝術世界裡規則、重要角色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有深刻了解,才有可能更好地涉足藝術界。比如說安迪·沃霍爾,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市場和學術界的寵兒,但其實他在30多歲的時候才轉行做「藝術家」,之前他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廣告人,對商業包裝、運作都特別熟悉,做了藝術家以後也特別活絡,一方面自己作出版人出雜誌,推廣自己的藝術理念,另一方面奮戰在流行文化的最前線保持曝光率,不僅當經紀人搞樂隊(TheVelvet Underground)還去民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愛之船(The Love Boat)裡面軋一腳,與當時的很多名流關係很好,高端派對都有沃霍爾的身影。當然沃霍爾首先是一個特別有天賦的藝術家,但也正是因為他對於藝術界方方面面的認知以及運用,才最終造就了他本身這樣一個里程碑似的人物...

其實傑出的藝術家,除了紮實的藝術/理論功底,都是誠會玩兒超精彩的人。有機會再找幾個特例給大家細緻嘮叨嘮叨...今天就洗洗睡了,安。


推薦閱讀:

紐約展覽:大衛·霍克尼與California Dreaming (3)
《中國當代藝術編瞎話速成指南》補遺
問題徵集:了不起的蘇小姐的 Live——如何在美國學習當代藝術?
31歲年薪百萬,卻辭職畫夢100天,為了畫畫,連谷歌都請她去演講
【數字藝術】當代審美

TAG:藝術收藏 | 當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