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之思辨——正面管教工具卡學習小記

對「激勵」一詞的思辨,源自一張正面管教工具卡——激勵:很多錯誤都是以激勵的名義犯下的。

「很多錯誤都是以激勵的名義犯下的。」這句話我反覆讀了好幾遍,確定自己沒有讀錯,並真的有點理解不了。所以,我就對「激勵」開始了一場咬文嚼字的歷程,記錄如下:

激勵與Motivation

激勵一詞的中文解釋是:指持續地激發人的動機和內在動力,使其心理過程始終保持在激奮的狀態中,鼓勵人朝著所期望的目標 採取行動的心理過程。同「勉勵」一意。

Motivation的中文翻譯意思有:動機、驅動;積極性;刺激、誘因等意。

而維基百科上,對Motivation的解釋是:Motivation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used to explain behavior. It is the scientific word used to represent the reasons for our actions, our desires, and our needs.翻譯過來就是:Motivation是用來解釋行為的一個理論上的概念。它是用來體現我們行為、慾望和需求的理由的一個系統性辭彙。

綜上,也就是說。我們中文裡對「激勵」一詞的解釋,其實有偏褒義的成分。而Motivation在英文中,就是一個「理由」、一個「動機」,中性。至此,解釋完第一個混沌,即中文思維前提下的「激勵這種做法怎麼能犯下錯誤呢?」因為,在此「激勵」擺脫中文偏褒義含義,而更體現正面管教英文工具卡中Motivation的本義。

激勵與動機

《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說:「我們是從哪裡得到這種瘋狂的想法,認為只有讓孩子們感覺糟糕,他們才會做得更好? 」事實上,大多以激勵的名義犯下的錯誤,往往就是曲解了這點。我們的初衷是想調動孩子的內驅力,而讓孩子感覺糟糕的「激勵」其實就是變相懲罰,即使有效果,產生的也只是被動的外驅力。也就是說,誘發的根本不是孩子真正的內心「動機」。孩子不會因為懲罰帶來的情緒和潛意識的決定來發展他們積極的品格。想想上一次你被領導訓話或者和老公拌嘴的經歷,又有哪次「暴力溝通」激發了你的感激或思考?孩子和我們一樣,感覺好,才會做得更好。至此,解釋完第二個迷茫,即所謂「以激勵的名義」往往是我們曲解了「動機」產生根源,反而用名義上的所謂「激勵」去激勵孩子,從而導致錯誤。

激勵與激將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里有提到,人的需要由低到高氛圍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當一種需要得到滿足後,另一種更高層級的需要就會佔據主導地位。從激勵的角度看,沒有一種需要會得到完全滿足,但只要其得到部分的滿足,個體就會專項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了。按照馬斯洛的觀點,如果希望激勵某人,就必須了解此人所處的需要層次,然後著重滿足這一層次或在此層次之上的需要。比如一個飢腸轆轆的人人,他更需要的是一個塊裹腹的麵包,而不是對他外面的溢美之詞等等。這些都對我們如果做出正確合理的激勵,提供了完美的理論參考。

繼續接著上一個「以激勵的名義」話題,也正迎合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激勵—保健」雙因素理論等都提到的「正激勵」和「負激勵」。所謂正激勵,一般是鼓勵個人的某種行為,以達到持續和發揚這種行為的目的。所謂負激勵,一般是通過懲罰的方式來抑制這種行為,以達到減少或消除這種行為的目的。負激勵起負強化的作用,是對行為的否定。其實「以激勵的名義犯下的錯誤」,就是誤用了負激勵,而同時以為負激勵能產生正激勵的效果。這種方式,類似於我們中國人說的「激將法」。所謂激將,是指用刺激性的話或者反話,促使人去做某事,往往利用的是別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激將法不可濫用,這是一種需要高超謀略的口才技巧,智如諸葛孔明,才能計激周瑜。掂量一下我們自己和孩子,能用這種方法嗎?至此,對第二個迷茫進一步深入探究,即所謂「以激勵的名義」往往走偏向了「激將」。而生活不是戰場,我們不是智者,孩子更不是敵人,負激勵和激將,真是不適合我們。

激勵與鼓勵

中文裡激勵和鼓勵非常近義,英文里Motivation和encouragement獨立存在。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主要觀點是: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缺乏鼓勵的孩子。最強大的變化動力是鼓勵。 The most powerful motivation for change is encouragement.發現了沒有,因為有了encouragement,變化的motivation才產生了。如果一個兒童或成人的行為不當源於失望,當他或她感到被鼓勵了,不當行為的動機接著就會消失。而且在英文里,鼓勵的詞根,當然是"勇氣"。當我們努力鼓勵別人和我們自己時,實際上是在幫助發展勇氣以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我理解的正面管教,是不會用責備、羞辱、或痛苦作為激勵,而是旨在通過鼓勵encouragement 讓孩子們感覺更好,才有動力motivation做得更好。至此,解釋完最後一個困惑,即從英文原意理解激勵和鼓勵,並正確應用鼓勵。

通過上述的咬文嚼字過程,我個人認為已經對「很多錯誤都是以激勵的名義犯下的」這個工具卡有了更深入的剖析。要分清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和動機,不把encouragement和motivation 混為一談,不把激將當成激勵。最後,分享德雷克斯的一句話「孩子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以此,在為人父母的正面管教的道路上,共勉。

推薦閱讀:

請勿用你的「經驗」來表達對孩子的「不信任」!
所有的不幸福都源於無法自愛
家中的「PTSD患者」:您是第一次當父母,我是第一次做孩子
父母與孩子賭氣,會讓他更加失控和危險!
你要孩子孝順,還是要孩子學會如何去愛

TAG:育兒 | 親子關係 | 養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