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恐懼症的希望之路

恐懼症的希望——擁抱恐懼【2】

恐懼症的希望之路

我們正常人中,有些之所以那麼苦苦地忍受「好累好累」的生活,那一定意味著苦與累生活的背後,有著某種快樂目的的期望。只是在追求(期望)的過程中,體驗的更多是手段的不快樂,甚至完全不知道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了,故而找不到意義,也感覺不到快樂。恐懼症的人,之所以那麼害怕風險或威脅,那也一定意味著風險和威脅的背後,有著某種願望或刺激,只是他抗風險和威脅的勇氣不足而已,哪怕某種願望很低級、或是一種因創傷事件而想報復的願望。因此,要消除人們的恐懼而重新體驗生活的快樂,希望在於找回恐懼背後的失落與勇氣。

1、處理過去的恐懼。恐懼症患者是生活在過去的恐懼經驗與對未來的恐懼擔憂之中的,其公式是:現在=過去(實際的恐懼)+未來(想像的恐懼)。

人們常說,在整個人生中,出生乃是人的第一危機。精神分析理論把這第一危機看作「是日後人生旅途上遭遇到的各種危機的原型。這一原型經驗在人內心深處有著深深的烙印,並一再造成被稱之為焦慮的情緒表現,人們對這第一危機有著莫明的恐懼感」。這樣看來,如果一個人的恐懼症,源於他在胎內時母親的恐懼和抑鬱情緒的感染,或者在他嬰幼兒時經歷了飢餓、冷漠、恐嚇等不安全體驗,這樣的恐懼症的恐懼,將是在「第一危機原型」基礎上的無限泛濫。如果一個人的恐懼症是基於過去創傷事件的陰影,那說明是在重複體驗以往事件的恐懼經驗。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過去的恐懼情緒進行處理。

處理過去的情緒是很棘手的事。因為過去的一切都已成歷史,我們無法選擇要與不要,但我們可以對過去事件(情緒)進行重新評估、正本清源。首先,需要接受事實,比如曾經有過失落,不管是貧窮帶來的羞辱、歧視,還是被父母冷落、拋棄過,還是經歷過冤屈等等,對此,我要把它呈現出來、亮相在我面前,我要正視它和接受它:我過去曾是懦弱的、渺小的、甚至是不光彩的。

其次,要表達感受和情緒。有很多的人際恐懼,是因為過去在某人的否定或傷害時,自己沒有作適當的反擊、把敵意情緒給壓抑了,以致後來越來越不敢在需要表達敵意時正常地表達情緒。當在「亮相」了與我的恐懼情緒有關的人物時,要把當時該表達而沒有表達的意思和情緒對他(她)道出來。方式可以是「空椅對話」、可以是書寫、可以向替代對象傾訴、更可以是與相關的人對話。

第三,正本清源。恐懼症患者,如果是因為早期人際環境的不安全所致,就需要正視自己個性的局限,重新培育人格素質;如果是因為童年或青少年的創傷經歷所致,比如遭受過誣陷或性強暴,就需要重新澄清自己和與恐懼經歷有關的他人:那並非我的錯,錯的是某某人對我的態度或行為;受懲罰的不該是我,而應該是某某人。也許你會說:「我知道錯不在我,受罰的也不該是我,而是他人。但我還是難受」。這就是最需要澄清的,為啥受罰(恐懼本身也是自我懲罰的體現)的是自己而非他人?我們對許多恐懼症稍作分析會同意這樣的看法:任何人經歷了創傷事件後都會陷入一段時間的痛苦反應,但並不一定會發展到人際恐懼症。如果受到創傷的人有一種內在力量,並能進行正常的還擊,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事後,至少為撫平內心傷痕、洗雪人格的受辱而去做點什麼,他就不至於被過去事件恐嚇倒。但是否能這樣去做點什麼以平衡自己,又取決於一個人的個性特徵。如果這個人是外向型而有攻擊性力量的人,創傷性事件也許是不可預料中降臨,但他會對此作出反應性處理。而缺乏這種人格力量的人,會在受威脅時不知所措,受威脅傷害後,會歸因自己命運不好,並陷入悲觀、恐懼的心境,而不斷懲罰自己。所以,恐懼抑鬱的人,如果能認識到有自己的個性弱點和處事方法的問題,這本身也會減輕來之過去事件的壓抑情緒。

2、解讀恐懼的意義。恐懼的荒誕之處,在於它表面上的不正常;它的嚴重之處,大多在於它的不可捉摸。心理治療要幫助恐懼症患者走出恐懼的陰影,需要我們陪著他去面對和解讀恐懼的意義,去幫助他體驗到現在被壓抑的東西。

我們知道,恐懼和抑鬱總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當內心深處有一種毀滅性的恐懼產生,並有吞沒我們的危險時,人內心擁有的「抵禦機制」就開始起作用。常用的是壓抑、推延、轉換等機制,使人能應付難以忍受的經歷。幫助患者解讀恐懼,就包括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應付恐懼的抵禦機制,即他是以何種方式在逃避恐懼?這有助於認識恐懼的本質。

許多人內心的恐懼像火山一樣在演變,他們難以領會的。而那變化著的、不明確的恐懼心情,總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可以附著的具體事情,以一種無大礙的恐懼發泄出來。例如,某人曾因外傷作過縫合手術,成為了擔心消毒不嚴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的理由,從而發展成為疑病恐懼症;低血壓引起的體位性暈厥,會成為擔心大腦神經出問題的理由,而發展成為恐高症;胸部長期不適、心慌心累,會成為害怕心臟出問題的理由,從而發展成為心臟恐懼症等等。這樣的好處是,患者手裡總能抓住一些什麼,有了一個解釋他內心恐懼的假理由,它可以讓患者和周圍的人理解並關注他的膽怯、頭暈、心臟癥狀而避免探詢原來的深層恐懼。這些可以理解的假理由,就是表面上的遺忘(壓抑)、疾病獲益(轉換)等防禦機制所發揮的作用。

通過象徵意義來解讀恐懼,可以讓我們明白:

——艾滋病(癌症)恐懼症患者,象徵性地表達了他害怕喪失自我、害怕生活失去意義和價值、害怕死亡。

——廣場恐懼症,象徵著早期親子關係的缺陷,比如被拋棄過;或象徵他心中有難言的秘密怕暴露。

——恐高症患者,象徵著某種願望的夭折。

——心臟恐懼症患者,象徵著「害怕做虧心事」的某種慾望與禁忌的衝突。

——恐懼男人的女性,象徵著對處女與貞潔的捍衛。

——恐懼女人的男性,象徵著對女人忠誠的懷疑;或象徵有LUANLUN衝突。

——動物恐懼症患者,象徵性地表達了對某種關係人物或某事物的厭惡和敵意(不同動物的象徵各異)。

3、請你跟恐懼的意義擁抱。

此文的標題是「恐懼症的希望——擁抱恐懼」,並非是說讓恐懼症患者去擁抱艾滋病、擁抱你恐懼的男人或女人,而是指去拾起恐懼背後的失落。比如,當你明白了恐懼艾滋病的背後實際是害怕死亡,並總為「人為什麼要死」、「我還沒有活夠」等問題所糾纏時,你就應該「對症」去解決你的問題,也就是去與它們擁抱:接受「人總要死」的觀念、談論死亡的意義、做出一件又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人際交往恐懼者,請你跟這樣的對象和內容擁抱:你內心那個無能而柔弱的小孩、你那純真的本我、你的理想自我、被你壓抑的攻擊衝動、被你丟失的表現慾望。

解讀所有恐懼的意義,是讓我們透過恐懼的表象,認識自己正真恐懼的是什麼?才能找到「對症」的出路。

4、感知並擁抱恐懼背後的願望。

其實,大多數恐懼症、強迫症,之所以恐懼或強迫,都因為他們內心有許多願望無法滿足。願望有些是美好而正常的,有些是有害的(比如想消滅權威而取代權威、或想佔有許多女人)。不管是那種願望,我們都需要去感知它、承認它、然後以合適的方式,適當地去滿足它。

我們會發現,恐懼症和強迫症患者的生活就像一句諺語說的:「一個人還未活到100歲,就在為1000年後發愁」。一個人,若要消除愁容、看到你的笑臉,請你與這位曾是恐懼症患者(52歲的學者)對《未來、生活的意義、死亡、上帝》的感想共勉:「今後我肯定會更有意義地去生活,這樣當我死了以後,能留下一些恆久的東西。死亡會變得不再那麼可怕,因為充實、滿意地生活過之後再死去,肯定比因恐懼不能實現很多簡單的願望而留下遺憾來得輕鬆愉快。」

最後,我想用公式來表達恐懼與願望之間的關係:

恐懼=願望壓抑

治療恐懼=修復願望創傷

恐懼被消除=某種願望已實現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們有時候告訴別人自己過得比看起來更不好?
如何從「葉良辰網紅事件」論青少年「中二」病?
哪一瞬間讓你突然原諒父母,或者理解他們了?
花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在培養下一代上面是否值得?
昨天做了一個超級噁心的夢,該如何進行心理調節?

TAG:心理 | 心理治療師 | 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