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貨幣政策
讓普通人也能讀懂貨幣政策,勾勒它真實清晰的面容。——作者
某月某日股市陰跌,當夜恰逢央行下調基準利率或者準備金率,朋友圈內炒股人士紛紛歡呼奔走相告:「央行出手救市了」,放佛隔日手中股票必定大漲,解套在即。央行在不理智的市場中,猶如神明一般的存在,似乎只要貨幣政策一出手,行情漲跌,翻雲覆雨,都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這不是科學,這是信仰,最偉大的貨幣政策專家也無法和你討論信仰。
要想了解貨幣政策對我們的真實影響,首先就要儘力的試著去讀懂它。我們來依次了解以下幾大板塊。
一、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的主要制定和實施者是各國的中央銀行。在美國,中央銀行是指聯邦儲備體系,結構複雜而且有特色。在我國,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在歐洲,是指歐洲中央銀行,也被稱為世界上獨立性最強的中央銀行。在加拿大、英國和日本分別是指加拿大銀行、英格蘭銀行和日本銀行。理論和實踐說明,中央銀行越獨立,就越能制定出更好的貨幣政策,而這反過來又推動了獨立化的趨勢。因此,全世界中央銀行都體現出了顯著的更大獨立性發展的趨勢。
二、貨幣政策的目標
當前,各國中央銀行實施的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有6大類,分別是:
(1)物價穩定
(2)高就業
(3)經濟增長
(4)金融市場穩定
(5)利率穩定
(6)外匯市場穩定。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都越來越關注通貨膨脹的社會成本和經濟成本,因此,物價穩定(price stability)是被看做貨幣政策最重要的目標,中央銀行將物價穩定定義為通貨膨脹率保持在穩定的低水平。因為價格水平上升(通貨膨脹)會增加經濟體系的不確定性,進而危害經濟增長,所以物價穩定是合乎需要的。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法》(2003年12月27日修訂,2004年2月1日起實施)第三條規定:「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由此可見,國內外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基本一致。
而在貨幣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有一個叫做名義錨(nominal anchor)的概念需要了解。名義錨是指鎖定物價水平以實現物價穩定目標的名義變數,例如通貨膨脹率或者貨幣供給。釘住名義錨,保證名義變數在一個窄幅內波動,可以直接將通貨膨脹預期維持在穩定的低水平上,進而實現物價穩定目標。顯然,貨幣政策制定者們,更關注的是菜市場豬肉和蔬菜的價格變化,而非股市無止境的投機性活動,這點大家務必要牢記。
同時,名義錨可以限制時間不一致性(time-inconsistencyproblem)問題。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時間不一致性問題,我們通常會有一些計劃,並且知道在長期內會產生好的結果,但到第二天,我們為了追求短期的收益,可能會不由自主的放棄這個計劃。例如,6月來臨,我們制訂了減肥的計劃,但很快我們就因為歐洲杯的到來吃起了宵夜、喝起了啤酒,體重也開始反彈。換句話說,我們發現自己在執行好的計劃時,不能在長期內保持一致,並且很快會放棄這個計劃。名義錨就像行為規則,通過對自由放任政策的預期約束,讓我們避免貨幣政策中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
三、貨幣供給過程的三位參與者
誰來決定貨幣政策及其實施效果?很多人以為既然貨幣政策出自中央銀行下屬的貨幣政策委員會,自己只是政策後果的被動的受益或者受害者。其實不然,在貨幣供給(貨幣政策主要通過貨幣供給影響經濟運行)這台戲劇中,中央銀行、銀行(存款機構)和儲戶,這三位演員對貨幣供給的決定都十分重要。
(1)中央銀行:是監督銀行體系的政府機構,它負責制定並實施貨幣政策。
(2)銀行:從個人和機構手中吸收存款並發放貸款的金融中介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因為銀行體系的存在,使得多倍存款創造(multiple deposit creation)的過程得以發生。簡單存款乘數(simpledeposit multiplier)等於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就是說,銀行體系的存款創造能力理想上等於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但事實上,我們更多的用貨幣乘數(money multiplier)來表示銀行體系的多倍存款創造能力,真實的貨幣乘數遠小於簡單存款乘數,因為銀行體系的多倍存款創造能力還受銀行及儲戶本身的動機、偏好決定。
(3)儲戶:存款持有者,其對存款的決策偏好,極大的影響著貨幣乘數。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儲戶的選擇更加豐富,他們不再任由存款停留在銀行,資金流向更加多元化,使得貨幣乘數進一步減小。
了解貨幣供給過程的三位主要演員就是要知道,做為社會中個體的我們,雖然個人的經濟決策影響力微乎其微,但總和的力量卻十分強大,大到能夠影響整個經濟體的基本面。我們每個人日常的一次經濟行為或者決策,都是貨幣政策實施的最小微觀單元。
四、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是否理解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是你是否理解貨幣政策作用的關鍵,是專業和業餘的分水嶺。在傳導機制這一問題上,經濟學家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專業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分析有兩種,一種是結構模型實證分析(structural model evidence),另一種是簡化形式實證分析(reduced-formevidence)。
兩者的區別在於
結構模型實證分析:
簡化形式實證分析:
就是說結構模型想把貨幣供應量如何影響利率,利率如何影響投資、投資如何影響總產出這一傳導鏈條的每個環節搞清楚,彼此之間如何作用。但簡化形式就不太愛管這麼多,不看過程,看結果。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在實踐中,很難判斷結構模型實證分析和簡化形式實證分析之間到底孰優孰劣。結構模型方法能夠解釋經濟是如何運行的。如果模型正確,它既能幫助我們更加精確地預測貨幣政策的影響,又能幫助我們了解在制度變遷下貨幣政策的作用,還能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理解貨幣供應總量與總產出水平之間因果關係的方向。但如果忽略了重要的傳導機制,結構模型自然不正確,則會把我們的分析引向錯誤的方向。簡化形式方法不拘泥於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途徑,更容易把握M對Y的全部影響。然而,簡化形式實證分析不能排除產出變動導致貨幣供應量變化的情況下因果顛倒的可能性,或是外部因素推動貨幣供應量和產出水平同時變動的可能性。貨幣和產出的高度相關關係可能會起到誤導作用,因為控制貨幣供應量無助於控制總產出水平。
看完上述枯燥的理論化闡述,普通人只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想要精確預測貨幣政策效果是非常困難的,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社會、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結構以及歷史和文化的區別等等,都會對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產生影響。再加上貨幣政策傳導的時滯問題,根本不可能會有今天降息,明天股市大漲的這樣的簡單邏輯,這是普通人解讀貨幣政策的一大誤區。實際上,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大多數時候都是溫和且緩慢不被人覺察。激烈的反應大都來自人們的內心預期。
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要的理解和讀懂貨幣政策,建議把握以下這麼幾點:
1、貨幣政策有法定目標,不是什麼都管。中外貨幣政策目標無非是物價穩定、高就業、經濟增長、金融市場穩定、利率穩定、外匯市場穩定等6大類,其中物價穩定是首要目標。
2、中央銀行、銀行(存款機構)和儲戶對貨幣供給過程的作用都十分重要。貨幣政策不是僅僅停留在宏觀層面的,普通人也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一個參與環節,微觀決定宏觀。這說明了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不確定性。
3、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複雜性表明,一般人並不能輕易得出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結論。而且貨幣政策實施的時滯很長。大多數時候政策的實質性效果溫和且緩慢不被人察覺。
最終我們要知道,貨幣政策的實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和專業保證,有著清晰而堅定的實施框架,不為投機者買單。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有一定時滯,長短不一。大多數時候對社會和經濟層面的作用溫和而且緩慢。其實施後的效果難以預料,受多種因素影響,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普通人在缺少統計數據的前提下,事後都難以評估,更妄談事前預測了。準確理解貨幣政策,讀懂貨幣政策,不要讓誤解為投機失敗買單!
推薦閱讀:
※2017年央行貨幣政策猜想:「加息+降准」靠譜嗎?
※什麼是比特幣?比特幣淺析
※快來人管管你家虛擬貨幣吧
※從哈耶克的自由競爭貨幣到中本聰的比特幣
※央媽變相加息,誰的眼淚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