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何意義》,胡適對我遙遠的一課
那天在微信讀書上瀏覽,偶然看見了胡適的文集《人生有何意義》,恰逢當時的我也在迷茫中,也在試圖尋找活著的意義,又或者想知道我到底該怎麼活,於是帶著期待翻開了這本書。
胡適說,「人生有何意義」這個問題是很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義全是個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鄙、清貴、污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樣生活。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做夢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奮發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兒有意義的事。
正是看透了人生本沒有意義,才會在廣袤的無意義沙漠上建出一片綠洲來充實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抓著意義不肯放手,那麼我們窮根溯源得到的還是無意義,多少人糾結在這個問題上不願放下,也不想放下,裝的像看透了一般,為自己懶惰找到了絕佳的借口,結果憤憤不平的不情願的了此一生。
雞湯文中有一個很俗套的說法,說我們人生的意義在於過程,你掙扎、奮鬥、追尋、探求的過程就是意義,至於結果怎樣並不重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沒有努力追求結果的過程,是多麼單調與絕望,會喪失掉多少靈光一閃的智慧,會阻隔掉多少人前進的勇氣,會減掉多少輝煌的成就?難道這些不重要嗎?沒有結果的過程,你會真的享受得了嗎?我認為不能,單純的注重過程忽視結果也是個偽命題。
所以,我認為有結果的事情才是有意義的,才是我們人之為人活著的意義。
當我讀到胡適對人生意義的解答的那一刻,好像撥開了長久困在眼前的迷霧,又向彼岸人生靠近了一步。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干著沒有激情的工作,待在陌生的城市環境里,孤獨的遊離在這個城市之外,甚至我覺得從來都不屬於這座城市,它是那麼喧囂、灰塵滿滿、甚至有些粗俗。和北京上海那樣人文、現代情調相差好遠,找不到心靈上可以共鳴的同伴,興趣上可以相互牽引的對手,精神上可以互相撫慰的朋友。更嚴重的是,在世俗的環境中呆久了,接觸的全是日常瑣碎,我都開始懷疑之前的文學理想是否是曾經做過的一場夢?感覺它那麼縹緲、那麼遙遠、那麼天外來客的不真實,似乎和現實發生不了絲毫的關係。我不敢把自己的理想大聲的說出來告訴身邊的同事,更不敢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別人看,因為我覺得沒有人會對我的「無病呻吟」感興趣,我害怕他們的反應會像我在浮躁時看老舍的《濟南的春天》一樣,覺得矯情無比。
活在這樣的焦慮與憂鬱中,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縈繞左右,壓抑的我不想看書、不想學習、不想與人交流,更不想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給別人聽。當我看到一位同事從畢業後就開始寫作,堅持七年一事無成的困窘模樣受到好多人無情恥笑時,就更不敢把自己的理想透漏絲毫。雖然私底下我非常敬佩這樣執著的能夠堅持自己理想的人,但是換在我身上,我覺得自己還是辦不到,因為我太敏感,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太想展示給別人美好。因此,作為逃避,我放下了書本,放棄了思考,每天吃喝混日子,一部綜藝片接一部的看,因為我害怕如果不用這些填滿偌大的空白時間,我會更加痛苦。就在這種自我麻痹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大眾,變成了懶懶的撞鐘人,變成了連我自己都覺得可有可無的人。抱怨心起來了,瑣碎也起來了,一切我之前唾棄的樣子都在我身上慢慢呈現出來,我覺得這也是生活,也是生命。
如果我能耐得住這樣的自己也可以,但是偏偏有一顆時刻想敲鍵盤的心,所以我糾結,我痛苦,我不甘心,又似乎無可奈何。
但是,看到了胡適對人生的註腳,我豁然開朗了。與其在成與不成之間猶豫徘徊,不如幹將下去,多付出一點,定能收穫一點,痛苦但不行動,結果還是痛苦。既然人生終究無意義,我還計較個什麼得失成敗。努力做一點,心裡就舒服一點,做多了,不就快樂起來了?
謹以此文遙謝胡適老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