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後台產品連個能抄襲的競品都很難找到,讓產品小白怎麼做?

本文適用於 0-1 歲的產品小白,大牛請笑過。

很多人覺得後台產品簡單又省事,不需要考慮前台煩人數據,只需要堆砌功能,或者把界面弄的好看點、交互弄的炫一點、提交表單耗費的時間短一點、別總是報 bug、業務方要的功能來一個做一個就行了,和眾人搞好關係說不能還能混個年終獎加個薪。其實這是對後台產品價值的嚴重低估,如果你是一個有追求的人的話。

後台產品屬於 to b 體系,而 to b 更側重於生態環境打造,行業格局變更,所以後台產品發揮空間非常大。也許你的一個方案,可以減少業務團隊的人力成本,改善業務團隊的流程,甚至讓公司招人擴建團隊的時間再往後推一段時間。

那個躲在幕後操縱黑箱的岳不群,描述的就是後台產品——額,這比喻怎麼有點怪怪的?

如果你負責一個前台產品,想必非常熟悉它在增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幾個階段,你需要做的諸如「拉新」、「留存」、「轉化」等工作。

而如果你想把後台產品做好,你需要對公司不同階段的戰略非常熟悉,需要對它涉及的業務非常熟悉,甚至熟悉程度要超越前台產品。或者換句話說,「拉新」、「留存」、「轉化」絕對不是只有前台產品才會去考慮的事情。

這也是一些公司把商業效果也定義為後台產品 KPI 的原因。

一條業務線從小到大,它的不同階段,面臨不同的目標。比如:

  1. 第一年,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用戶來訪問自己的站點。
  2. 第二年,用戶數量已達到一定規模,此時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用戶在這個站點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蹦失走掉了。
  3. 第三年,要商業化了,我們希望用戶在站點上下的每一筆訂單的金額高一些。

從「頁面訪問數」、「商品點擊數」到「提交訂單數」,你非常熟悉,這是一個漏斗。你會根據產品不同的階段,去想辦法提成每一步的轉化率。

其實後台也有漏斗。

以後台產品 CRM 來舉例。

CRM 是一套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銷售、客服、財務等同學,會在這套系統裡面錄入一些信息,比如客戶、機會、聯繫人、合同、到款情況等等。

一份合同的生老病死是怎樣的?主要是這三個點:「銷售四處找潛在客戶」、「銷售持續拜訪有意向的客戶」、「簽了份合同」,其他的節點暫時略過。

  1. 「銷售四處找潛在客戶」,其實就類似於你做前台產品的時候,「有更多的用戶來訪問自己的站點」。
  2. 「銷售持續拜訪有意向的客戶」,其實就類似於你做前台產品的時候,「讓用戶在這個站點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3. 「簽了份合同」,其實就類似於你做前台產品的時候,「用戶在站點上下了一筆訂單」。

這是一個很清晰的漏斗,每年業務部門都會有銷售目標,你也會知道自己需要在哪個節點發力,去配合業務部門。

舉個例子,業務部門希望提高業績。

業績其實對應的就是合同總簽約額,而提高總簽約額有很多種辦法,比如:

  1. 增加潛在客戶數量
  2. 提高潛在客戶轉化為有意向客戶的轉化率
  3. 提高每份合同的簽約金額

從上至下,難度依次增加。

  1. 如果你的業務線處於增長期,這意味著你還有大量的潛在客戶,那麼此時你需要做的重心,可能就是增加「潛在客戶數量」。
  2. 如果你的業務線屬於成熟期,這意味著市場上的絕大部分潛在客戶,已經成為你的瓮中之物,那麼此時你需要做的重心,可能就是「提高潛在客戶轉化為有意向客戶的轉化率」。
  3. 如果你的業務線屬於衰退期,這意味著你的絕大部分潛在客戶,已經變成了有意向客戶,那麼此時你需要做的重心,可能就是「提高每份合同的簽約金額」。

我們先來看在 CRM 系統中如何增加「潛在客戶數量」。如果你做過前台產品,你會非常熟悉「如何讓更多的用戶來訪問自己的站點」。你可能會去微信微博貼吧等各個渠道大力推廣,你還會去分析不同渠道的轉化數據,把一些勞心費力卻不討好的爛渠道扔掉,省的再在它上面浪費精力。

CRM 也一樣,你需要想辦法讓銷售方便的找到「潛在客戶」,其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潛在客戶」名單端到銷售面前,省的他們自己找。這些「潛在客戶」名單可能來自不同的渠道,比如競爭對手,比如客戶自己在你前台站點提交的信息,這些都是「渠道」。你同樣也可以去研究不同渠道的轉化情況,把一些勞心費力卻不討好的爛渠道扔掉。如果你喜歡鑽研,你還可以費心費力去搗騰一些諸如渠道評分或者過濾規則的玩意,最終把一批乾淨「潛在客戶」名單交給銷售同學。

再來看如何「提高潛在客戶轉化為有意向客戶的轉化率」。如果你做過前台產品,你會非常熟悉「如何讓用戶在這個站點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你可能會去搞個性化推薦,優化搜索,調整類目,等等。

同理,在 CRM ,你需要想辦法讓銷售方便的找到「有意向客戶」,你也完全可以去搞個性化推薦,把銷售重點關注的客戶方便的展示給他(誰說只有前台產品才需要標籤系統),你也可以去優化搜索,展示更豐富的信息,方便銷售判斷。你還可以把糟糕的導航調整一下,給銷售經常關注的客戶類型做個快捷入口。

最後來看「如何提高每份合同的簽約金額」。如果你做過前台產品,你會非常熟悉「如何提高用戶在站點的每筆訂單金額」。你可能會把用戶分為很多種角色,比如首次購買用戶、重複購買用戶、高訂單金額用戶、低訂單金額用戶,去分析不同角色在訂單金額上的不同表現。你還可能會把商品分為很多類型,比如熱門商品、冷門商品、高價商品、低價商品,去分析不同商品在訂單金額上的不同表現。你還可能會在訂單頁面給用戶推薦更多的東西。

同理,在 CRM ,你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每份合同的簽約金額」。你同樣可以去分析新簽客戶、續費客戶、大客戶、小客戶、熱門標的物、冷門標的物、高價標的物、低價標的物等等不同維度的簽約額數據,你可以給銷售同學提供豐富的數據報表,你也可以找銷售同學聊聊,一起思考把銷售重心放在哪類客戶、哪類標的物上面,投入產出比更高。

前後台產品形態不同,但思維方法其實是相通的,看一堆乾貨死記硬背除了浪費時間外沒任何用,你更無須抱怨後台產品怎麼連個能抄襲的競品都沒有。你需要做的是觸類旁通,就像我們一旦學會了數理化公式,自己拿著就可以去做題了。


推薦閱讀:

《人月神話》讀書筆記③:項目控制
設計產品時千萬別忽視用戶場景!
發出去的郵件,潑出去的水
關於面試:對1~3年產品經理的期待
2017的工作筆記(6)——產品分享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