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設計熵和仿生學

本文是pestwave在TED唐家灣大會上的演講稿,文章提出了設計熵的概念,並闡述了設計熵的測量基準,以及設計熵和互聯網創業的聯繫。

設計的歷史由來已久,遍布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萬里長城,還是B2隱形轟炸機,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抑或戰爭、拖鞋、疫苗,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設計的影子。那麼設計有標準可言嗎?什麼是好的設計呢?如何尋找設計靈感呢?本文將試圖就這些問題給出一些線索,拋磚引玉。

造物主是設計師的開山鼻祖

上帝(依據宗教信仰不同,不同人有不同的造物主,本文以「上帝」為例)用七天時間創造了天地萬物。在那個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混沌空間、時間裡,上帝設計了第一台「計算機」(也就是人),這台計算機有八大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

這台計算機的CPU是我們的大腦;內存是我們的記憶;主板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顯示屏是我們的臉;眼睛、鼻子、耳朵、舌頭和皮膚是各種感測器,是這台電腦的輸入設備,通過神經和大腦相連,分別能把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傳輸到CPU裡面,經過計算之後再返回運算結果;電源是我們的心臟;有能量輸入系統(口腔)和廢物排放系統(肛門和尿道);風扇就是體育鍛煉、性生活和說話,可以把整台電腦的散發的熱量散發出去。以此類推。

比起上帝設計的「計算機」,人類設計的計算機簡直就是一個玩具。況且我們在這裡只講述了造物主設計的一台電腦而已。

上帝除了是設計師的開山鼻祖之外,也是唯一的一位創造者。人類的一切設計行為都是在模仿上帝。這一點聽上去似乎有些令人無奈。

設計熵:你的設計有多「混亂」?

熵(entropy)是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在1865年提出的一個概念,用來表示任何一種能量在空間中分布的均勻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勻,熵就越大。玻爾茲曼把熵描述成一個狀態函數,簡而言之,一個系統的熵值描述了它所處狀態的混亂程度,熵值越大,系統狀態越混亂。

圖片:維基百科

後來有人把熵的概念引入到資訊理論、生態學和社會學中。

我認為熵的概念同樣適用於設計領域,在這裡不妨稱之為「設計熵」。類比熱熵的概念,把設計熵定義為一個描述設計對象的混亂程度的度量,設計熵越大,設計客體越混亂。設計熵是一個函數,由所設計產品的形式、功能、材料、氣味、顏色、聲音、味道、工藝、成本、環保等因素決定。

舉一個例子,如果有兩張幾乎一模一樣的桌子,只不過其中一張桌子的桌角沒有經過倒角處理,為90度直角,另一張經過倒角處理,為圓角,那麼前者的設計熵大於後者,因為前者並不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原理。通俗的說後面桌子設計熵低於前者,比前者好。

禁果門事件:設計大爆炸的奇點(singularity)

清楚設計熵這個概念之後,我們來看看設計熵的參照點,也就是說在什麼情況下設計熵最低。

一句話,都是偷吃禁果惹的禍:)人類本可以活得無憂無慮,悠然自得,因為人類的始祖並不知道什麼是美,但悲劇的是有一天他們偷吃了禁果,懂得了什麼是美,什麼是丑,直接導致了「設計」這種行為的發生。人類始祖偷吃禁果的那一瞬間,發生了設計領域的大爆炸,這個世界的設計熵從此不再為零。從此以後,人們知道吃穿住行除了能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功能)之外,還要看上去很美(形式),還要環保,還要可持續,還要經濟。

在禁果門事件之後,就算人類的傑作一切完美,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和人們息息相關的設計熵也不再為零。人類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設計熵的熵增,讓世界變得更加有秩序。

什麼是好的設計?低設計熵和仿生學

關於怎樣才是好的設計,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最著名的要算是德國工業設計大師Dieter Rams提出的十條標準:創新性、讓產品有用、增加美感、解釋產品、不張揚、忠於產品、持久、關注細節、環保、越少越好。

矽谷創業之父Paul Graham也提出過什麼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是簡單的,永不過時的,富有啟發性的,有趣的,好的設計是努力工作的結果,好的設計是對稱的,是模仿大自然的,好的設計能夠複製,好的設計總是成批出現。

有了設計熵這個概念,設計的標準問題得以簡化:好的設計是設計熵最少的設計,也就是最「有序」的設計。那麼什麼樣的設計的熵值最少呢?或者說怎樣才是有序的設計呢?我能給出的最接近的答案就是造物主的設計作品:自然界的生物。通俗來講就是仿生學(bionics)。

仿生學主要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原理、行為、各種器官功能、體內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能量的供給、記憶與傳遞等,並藉此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統框架。

自然界的生物是上帝留給人類的隱秘線索,通過尋找、研究、模仿這些線索,設計師可以找到最有序的設計,也即設計熵最低的設計。

仿生學的典範之一就是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電腦。在這裡不再贅述。

設計的目的:以人為本

明確了設計熵的概念和測量基準之後,我們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來思考一下設計的目的。在我看來,設計的目的只有一個:以人為本,通過有序的設計,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態。

設計與科技創業:設計為王時代的到來

那麼設計與互聯網創業有什麼關係呢?通過參與創建和經營36氪(一個關注互聯網創業的社區)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大量的國內外的創業公司,我發現成功的創業公司都是一樣的,失敗的創業公司各有各的不幸。那麼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是什麼呢?是設計。

硬體方面以蘋果為例,在技術創新方面,蘋果可謂乏善可陳,但蘋果擅長通過工業設計帶來絕佳的用戶體驗,從而把即將步入主流、但還未步入主流的技術帶入主流,進而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眾所周知蘋果通過iMac顛覆了PC,通過iPod顛覆了MP3播放器,iPhone顛覆了手機,iPad顛覆平板電腦,下一個很可能就是iTV:)

軟體方面以設計制勝創業公司舉不勝舉,比如剛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的Instagram,這個照片分享服務於2010年10月發布產品,長期專註於iOS平台(直到4月才推出Android版客戶端),直到現在你也只能通過iPhone或Android手機查看自己發布的照片。Instagram的團隊只有幾個人,但團隊把精力聚焦在用戶體驗上,憑藉簡潔的用戶界面、精美的濾鏡、和直觀的交互設計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用戶,最終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

互聯網創業正在進入一個設計為王的時代,誰的產品/服務設計更出色,誰的產品/服務設計熵更低,誰就能笑到最後。(完)

原文刊載於設計癖。


推薦閱讀:

設計師如何搞定產品經理
關於鄒劍波在交大軟院的演講
生活中你都發現了哪些設計沒能滿足需求?請列舉三個
設計 | iPhone的鬧鐘不能自動停止,是明智還是弱智?
【短視頻 · 二】戰備:讓內容生產奔流不息

TAG: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