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底要掙多少錢才會不焦慮?
焦慮好象是這個時代的專屬名詞,學生為成績焦慮,家長為學區房焦慮,我們普通大眾為升職加薪、住得好、吃得好焦慮,總之我們在為各種事情焦慮,好象你不焦慮,就跟那些夢想、成功等高大上的詞不沾邊似的。
前幾天,一篇名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髮網友熱議。
有人捧也有人摔,互聯網提供了各種評論的渠道,就連作家韓寒在微博發文:
「它已經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沒有賺到大錢就叫被同齡人拋棄了嗎?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幹活認真生活,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套現幾億十幾億。
身價千億的首富,面對一個園丁,一個美編,一個程序員,都不存在拋棄不拋棄的關係,時代里不同人就是有著不同的分工和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於現狀或不甘如此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內心意願,他人不可強加。」
這些言論,一下就擊中普通大眾內心的那點軟,那些我們小心翼翼維護著的不願意被人看到的盔甲,已經被砸碎了有沒有?
反正它言中了我。
我這段時間,我也嚴重焦慮。我嘗試一個新的事情,它新鮮有趣,卻佔用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從早上7點起床,晚上1點睡覺,白天一直在回復各種微信信息。
我學習過心理諮詢,一系列的方法和輔導對自己暫時沒有用,我治療不了自己。後來我問自己,如果忙活了幾個月,我的身體垮了,不行了,這值得嗎?答案是值得的。
我喜歡寫作,我開了一個新的故事號,投進時間和金錢,每天十幾小時砸進去。這期間,有人勸我放棄,有人勸我改行,有人說你去做一個新媒體的編輯,收入應該也不錯,寫公眾號收入不穩定,紅利期已過,不會掙錢的。
可能是吧。
我從去年開始,放棄了很多佔用時間的活動,比如逛街,比如逛淘寶,比如追好幾遍相同的電視劇,現在這些漸漸拒絕了。
我跟朋友說,還會堅持下去的,應該堅持到口袋裡沒有糧了,家裡人說養不起你了,出去找份工作吧。那時候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去上班,早九晚五,換點口糧。當然了,躁動不安的細胞,可能還會在摸索著做點別的事,誰知道呢,到時候再說。
總之我有信心,當我被公眾號拋棄的時候,我能迅速地找到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因為我看見自己的成長,進步,成為自己曾經想成為的模樣,這就很好。
- 沒有一蹴而就的事,從古至今都沒有。
學心理學的時候,我學過一個蘑菇定律。蘑菇生長在陰暗的角落,它們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被人們注意,但那時,它自己已經接受陽光了。
其實人的成長何嘗不是這樣,我們都註定會經歷不同過程,大部分人會遭受冷落、遭受忽視,做一份簡單的工作,拿一份微薄的薪水,也許簡單平凡就過完自己的一生,這也沒有什麼不好。
但有時,再多出一分力,或許會有更好的結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我最近不寫雞湯了,人生起起落落,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沒有人的成功可以複製,其他人的經驗,參考的價值也不大。
找到自己所愛,為它去努力,這是我們普通大眾一生都要做的工作。它不是一兩天就能解決,也不是半夜突然醒來發現自己愛上寫作,瘋狂地迷戀設計,對攝影著了迷一樣。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花了很長時間去摸索,去詢問,無數個睡不著的夜晚重疊,才會有驀然回首,原來驚喜就在燈火闌珊處。
適當的焦慮好處,它如同壓在船上的貨物,讓我們人生的小船行駛得更穩,但過分的焦慮,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導致我們容易隨大流,跟大眾。
把所有的焦慮落實的行動上,用一張紙寫下今天要做的五件事,獲許是三件,踏踏實實做好,日復一日,你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等你回首時,會發現,竟然在不知不覺間,自己就做了那麼多事。這樣的一件件小事,日復一日,成全了一個多麼了不起的自己。
學習、成長、探索、奮進,這是一輩子的大事,不要指望用幾日去完成,慢慢來就好!
親愛的,慢慢來就好!
內容來自個人公眾號:甜咖啡加糖(ladyself01) 在個人後台回復001獲取投稿資料、寫作秘籍一份
推薦閱讀:
※鋪在前行路上的機關
※職場新人在工作彙報中需要注意什麼?
※別再跟我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為什麼一起工作關係很好,離職後徹底成為前同事?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