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旅遊攻略——華遊記(1)

這一年,萬曆十六(戊子)年,王士性年頭二月去了泰山,回京述職後,炎炎六月奉命去往蜀中就職。由北向南,途徑太華,和華山的緣分,便這麼展開了。

王士性有兩位朋友陳以忠和艾穆曾過太華山且登頂,不僅如此,這兩位朋友還向王士性津津樂道說景色如何如何勝人,教得王士性心心念念只想何時能一飛越其間,以解心頭之癢。

戊子年,王士性與劉元承奉皇帝之命前往西川(今川渝一帶)任職,一同出行的二人定下了華山之約,約定是年閏六月二十日出道華陰縣。可能是華陰縣令劉若水頗愛蘇杭景色,於是華陰縣的一亭、一台、一桌、一碑,全都被其修葺整斫以待遊人。

王士性與劉元承正午至華山嶽廟,華山嶽廟又被稱之為西嶽廟,廟內碑刻極多,兩人讀畢李藥師祝文及唐玄宗「御制華山碑銘」等碑刻,便起身登上麓譙,背倚青山,坐對三峰,奇峭逼人。王維曾築詩「連天凝黛色,百里遙青冥。白日為之寒,森沉華陰城」,馬致遠寫小調「半生不識曉來霜,把五更打在老夫頭上。笑他滿朝朱紫貴,怎知我一枕黑甜鄉,揭起那翠巍巍太華山,這一幅綉幃帳」都不及王士性隨地一坐,對摺時空遠眺華山的一束目光。

王士性對華山神往已久,拜謁過岳廟後,他便與劉元承馬不停蹄在華山途中了。先過雲台觀,此觀為道教宮觀,道中多斷壁殘垣,道者人穴其中,稱其為古長城。相傳秦始皇過華山意以此處建一城池。

雲台觀 斷壁殘垣

十里外至玉泉院,院內有一石洞,洞內貌似希夷睡像,濃睡正酣,神態安詳,當地人傳說患病的只要焚香祈禱,手痛撫摸石像之手,腰痛撫摸石像之腰,就可消痛苦,並能得到沉痾痊癒的神效。痊癒與否筆者不得而知,只是聽說這神像被善男信女們摸得油黑光亮。

希夷睡像

右側為山蓀亭,亭子據於磐石之上,亭前對立三棵古樹,古樹盤桓,藤蘿攀附婉轉其上,磐石下是潺潺水流,水聲叮咚,樹影幽蔭,在炎炎六月天里,顯得清涼可人。有亭蔭,有水流,王士性二人便就著流觴曲水在此茶歇了。

磐石上的山蓀亭

茶罷,向南走,兩山夾澗撞在眼前,如屏如障,走著走著,後山未盡,前山便迫不及待前來接迎,眼前的景象像極了王士性的老家天台桃源,走著走著,便不禁產生了季鷹秋風、蒓鱸之思的思鄉情懷。

走出五里,終見第一關,過關為桃花坪,數度折路至希夷峽,希夷峽絕壁高百餘尺,此處本來叫張超谷,後因陳摶在此脫骨安葬,宋太宗當初又賜陳摶為「希夷先生」,故而在陳摶去世以後,更張超谷名為「希夷峽」。王士性知道,這裡不過是一處衣冠冢,面對高聳的石壁,王士性笑著對劉元承說:「元承兄,你可知蟬蛻?夏蟬蛻殼之後,便棄殼於不顧,這不正是希夷脫骨羽化之說。希夷脫骨棄衣冠於不顧,我等俗輩竟是拿人道衣冠侍奉於他,可謂是本末倒置、似是而非了。」

劉元承並不是很懂蟬和禪,更別說道法自然了。於是兩人順著希夷峽繼續前行,峽畔有泉水自石縫中流出,匯聚成泓,繼而盤旋渦輪而下,此處便是第二關了。

又行至數里至莎蘿坪,因坪上栽植莎蘿樹而得名。坪四周山峰奇石景觀較多。向東望,可觀賞白雲峰腰桃石和金龜戲玉蟾;西北望是栩栩如生的靈芝石;東北望,有懸空而構的混元庵、小上方(道教用語,指天界);向南望,華山三峰雄偉挺拔,拴馬樁一枝獨秀。上方峰上兩鐵鎖下垂,一石池仰出其巔。三月里遊人來的話,還能夠攀藤附葛、足蹬石窩攀爬一番,若是當時六月里,滋生藤蔓不可辨別石窩,不能攀爬。

莎蘿坪

繼續前行數里至十八盤,山勢回曲,十有八折盤山而上,十八盤盡頭,遙遙望見綠翳一抹,那便是過響水石、雲門的青柯坪。到青柯坪是華山峪道的盡處。三面環山,地勢平坦,林草茂盛。適合休息。

到青柯坪上,諸多羽士(道教人員)便攜笙鐃法鼓出來相迎,唱念道:「遊人止於此也。」

王士性問道:「我們繼續往上走會怎樣?」

答曰:「自此青柯坪往上二十餘里,蟬鳥俱絕,樹木松樹始生長於斯,路僅咫尺,且臨萬丈谷壑,行至絕處需要鑿石架以木棧。若一定要上山,需一位善導者(導遊)帶領著:用大繩索牽引上山,下山時留繩索於後,這是所謂『懸汲』。此處上山奇險非常,若遇要緊之處,還需做猿攀爬狀,四足相禪,不能全用腳步行而上。」

萬丈谷壑

王士性聽後,燃燒鬥志,扭頭對元承說:「且不論高處景色多麼勝人,只談當下這奇險,我輩可否一嘗?」

元承當即應下。

此時的王士性已經四十又二歲了,也是過不惑之年的老男人了,只是這男人的好勝心不論年紀,都不可小覷啊。是夜,王士性與劉元承在坪中住下,只待休養生息,好好領略「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華山了。

筆者小記:這段時間真的很忙,教師資格證考完就開始忙工作,曾有過三天跑六個活動的記錄保持。振奮人心的事情,就是我們又迎來了一位小讀者!撒花!寫了幾個月的稿子,終於感覺駕馭文字的能力有所提升,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寫華遊記比之前更順暢了,開心。最近得到一本當代詩人出的古詩詞集子,隨手附上一闕《應天長》節選,「三百杯,與君醉,不覺星河已睡。一鉤新月如洗。斜掛萬年枝。」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一個城市的發展前景?
一帶一路與包容性全球化-劉衛東-講座筆記
甘肅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
關於地質學的其他人文專業?
童年記憶<2>

TAG:明朝 | 人文地理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