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美國經濟學家支招中企海外形象:需變得「更加不中國」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日前刊發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家林願清的分析文章。文章稱,如果中國希望"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繁榮興盛,必須妥善應對"一帶一路"所面臨的種種挑戰,改善海外中企的形象。

走出去的"憂傷"

林願清提出,在"一帶一路"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海外關係有助於中國國有和私營企業探索海外市場,學習如何參與國際競爭,從而壯大自身。同時使中國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的6236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200.8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相關的59個國家新增投資合計143.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5個百分點。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685.9億美元。其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443.2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4.4%。

"一帶一路"吸引了全世界廣泛關注,表現日益突出,但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基礎設施項目規模龐大,資金密集且成本較高,建設和投資回收期長;若收益分配、土地佔用與補償、環境破壞等問題處理不當,易引發當地政治風險和社會動蕩;中企在海外普遍缺乏經驗等等。

據報道,2015年中國企業出海投資接連遭遇"虛驚"。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項目和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口項目的最終敲定均是一波三折。

改善形象六點措施

2018年初,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對外投資備案(核准)報告暫行辦法》。《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已於2018年3月1日起施行。中國政府正在不斷完善服務,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對於企業自身而言,如何加強自身,應對挑戰?

林願清認為,"一帶一路"項目必須變得"更加不中國",中企需要去"適應長城以外的生活"。為助力中企扭轉海外對"一帶一路"項目的一些負面印象,她提出改善形象的六點措施:

第一,中企應該只承擔那些財務、經濟和政治上可行,環境和社會層面可持續的項目。若將這些因素全部考慮在內,很多項目可能並未達標。

第二,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其他貸款方和投資者合作。多元化可以降低風險,而且可以淡化"太中國"的形象。

第三,與東道國一起作出投資決定,確保這些項目是真正"互利"的,而非單方面行動。

第四,可以幫助借款國通過賺取外匯來償還貸款。例如,為從中國遷移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企業建立工業區,並在中國開拓出口市場。

第五,加強維護公共關係。要公開透明,並與當地媒體和居民溝通項目的基本理念。中企還應減少曝光度--開幕式應該讓其他外國合作夥伴、投資者以及更多的當地人參與,而且項目也應該打上"國家"項目的標籤,而不是"中國"項目。

第六,聘用當地人作為員工和管理人員,提供技術和技能培訓,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合作,而不僅僅是政府或執政黨。此外,中企應對中國員工進行培訓和鼓勵,讓他們了解、尊重並融入當地文化。

她還表示,以上這些都需要企業文化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改變。

更多精彩,請瀏覽中國一帶一路網

投稿郵箱: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推薦閱讀:

護照項目|安提瓜護照很迷人,無法抗拒!
2017年樓市回顧:買房的中國人賺了多少
歐美學生都穿什麼樣的鞋子?
海外自駕--常見問題--租車準備
如果離開你現在留學或者工作的國家回國,你最不舍的會是什麼?

TAG:投資 | 海外 |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