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都謀我 我該怎麼辦?

有句話怎麼說,人一生所奮鬥的,不過是過上普通人的生活,真是一點也不勵志啊。普通人的生活,什麼生活?一份可觀的收入,一個溫暖的家庭,外有社會認可,內心自在舒適——不過如此,是不是?可是僅僅家庭一個四方小天地,方方面面妥帖舒適的又有多少。僅是婆媳關係,你可知道哪條道通向光明?我與父母、婆婆等長輩都經歷了「從戰爭到和平」的演變,初期衝突很多,後期良性循環,也正因如此才給了我足夠的經驗和教訓。與婆婆衝突最頻繁的時期是有了寶寶以後,雖然以前就有一些觀念上的不同,但是距離沖淡了問題的濃度,不足以引起衝突;同住後密切相處,分歧逐漸累積,終成怨氣,又因為小孩平添無數事務要協調,每天煩不勝煩,大約有一年半的時間,隔三差五就生氣,受此影響,夫妻關係也降至冰點。當時我婆婆的邏輯是你應該尊長啊,他們所謂的「尊長」基本等同於服從;丈夫是束手無策,他的理想是「你就不能讓著我媽」。他們共同的理想是「你」應該如何,「你」是可以拿來犧牲的,但是別人卻需要成全,這是什麼邏輯?我不斷尋求,尋求一個婆媳共存的良方,尋求一個破解矛盾的答案。我打電話給閨蜜、給同學,給心理醫生的同事,卻發現你建個「控訴婆婆」群那是粉絲要幾萬有幾萬,你要找個能指引你的人那就難了,世界之大,竟沒有你理想容身之地。恰是天有絕人之路,別人家婆婆最多是照看完小孩就回老家,矛盾總有盡頭時,我家不同,那時公公已去世,婆婆當時的精神狀態,如果決裂讓她再一個人回到鄉下去,哪天想不開能出事。一起過又天天跟一部冗長的宮斗劇一樣,戲碼沒完沒了。我幾乎覺得這輩子完了,那時可以得個產後抑鬱症跳樓劇終,其實也有點輕度抑鬱了;也可以一拍兩散離婚收場,我想只要我停下來說「算了,就到此為止吧」,這件事也就結束了,散了算完。有一層不甘心阻止了我。當年跟丈夫彼此恩愛,曾經對這世界充滿感激,覺得真愛至誠,甘願為對方去死,經歷種種艱難方得今日圓滿,如今發現死倒容易,活著艱難。就這麼結束了吧?很多個不眠之夜我都這樣問我自己,你已經儘力了嗎?完全沒辦法了嗎?還沒有,還不甘心。那就再試一次吧,等你真正服氣的時候,等你回答「我所有的力氣都用盡了,就是沒有辦法改變」時,就散了。為了那一點不甘心,我一本一本的看書,從育兒到婚姻到管理,那些書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也帶我走進了一個人際交往的新境界。感謝那些優秀的作者,因為與世人分享了他們的智慧與經驗,我才有機會接近這些良方,有了理論指導,經過實踐的檢驗,走夠了彎路撞夠了牆,我才有了今天的家庭局面。我的努力一點也沒有白費,治家之道成全了我,我從一個遇事習慣摔門落淚的姑娘(之前水平是真低),成長為穩而不亂的熟女,我的成熟又成全了每一個家人,婆婆因為跟我一起生活而身心安適,她的滿足是我引以為傲的資本;我把與婆婆相處的經驗搬到父母身上,同樣免去一堆麻煩;當時很多經驗是從育兒書籍里獲得,所以親子相處能力也得以提升;丈夫從認同到讚賞,一場真誠的道歉以後,我們又重新獲得了彼此。因為有婆婆照顧全家的衣食起居和孩子接送,我過的比大多數人安閑,得益於此,我才有足夠的時間干我想乾的事,比如今天的總結和分享。彼此成全,最好的結局。讓這個小家變得和諧,我是廢了打天下的力氣。打下天下,我也感到了征服者的快樂。我發現女人有管理內務的天賦,雖然我以前自認是弱女子,也曾靜等別人寵我、愛我、護我周全,但是一旦投入家庭改革者的角色,弱女子能力非一般男人所能及。女人天性心思細膩,善於捕捉人心,而男人的想法天生跟女人不在一個頻道(專業人士例外),面對女人攪和出來的一堆事,他們更多的是不理解。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男人的強項不在社會事務,而是擅長把婆婆妯娌小姑子那套心思都摸透,只怕你會受不了。所以,不要指望誰來拱手送你一個和諧的家,你就是那個實力最強,最有打造餘地的人,還是擺正心態,抖擻精神,把自己的「女主」帽子扶正,從現在開始著手,挨個理順母女、夫妻、婆媳、親子關係,體會一次榮升「家庭總裁」的樂趣吧。母女、夫妻、婆媳、親子,哪一樣不和諧都會影響整個家庭,然而幸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有其共性,抓住共性,則一順百順。你跟原生家庭關係理順,才不至於影響夫妻關係;學會夫妻相處,才有改革同盟(跟丈夫關係不好,單只解決婆媳關係也沒啥意義);有了丈夫支持,才有可能婆媳貼心;最後親子關係和諧,又會讓幸福一直延續到未來。有的女孩說,我根本看不慣我婆婆,我稀罕學習怎麼跟她相處?沒有和諧的願望當然不可能相處好,我們以後也會專門分析,婆媳關係如何在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夫妻走向。但是我的文章首先想要呈現給的讀者群是:有著和諧相處的願望卻不得法,正在為此焦慮的女子。我以前也曾為此困頓,渴望得到指導身邊卻缺乏這樣一個人,今天就把多年的思考寫出來,獻給讀者,也獻給曾經的自己。我和丈夫是「城一代」,父母都是農民,家庭模式在70、80后里具有一定代表性。父母來自不同省份,思維習慣卻驚人的相似,都是「不如你懂還要替你決策」的類型。文化的差異,思想的不同,導致我們與父母之間對彼此的期待簡直是天壤之別,衝突是難免的——這是跨越時代的對接。衝破文化的阻隔,接受思想的差異,又不要處處「賢惠」把自己賣了,這就需要掌握門道,什麼是門道?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有的女孩因為娘家跟丈夫鬧矛盾,卻不知娘家與自己小家利益並不一致;有的女孩覺得婆婆對自己各種挑刺,卻不知是因自己和丈夫的關係能讓上一代鑽到空子;有的女孩因為過年回誰家吵得不可開交,卻不知這個「回誰家」的問題在嫁人的時候就基本定局,翻盤必須配套逆襲的資本;有的女孩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得不到愛情,卻不知愛情的打開方式本來就不是貼上去,而是吸過來。很多女孩面臨困境,都是就問題論問題,卻不知世上的問題都不在問題本身,而在問題背後。為家務吵架,為婚禮吵架,真正原因也許並不是懶或觀念不和,而是沒考慮經濟實力;你特別會持家卻不被待見,也許並不是因為他看不到你的勞動,而是因為你精神層面太弱實在談不到一起去;你所怨氣滿滿的地方,癥結都在事情外。每樣事務都有他特定的規律,情感也一樣。感情也有規律?是的,這就是我要說的門道。做事不懂門道,只顧用蠻力,不僅達不成目標,而且可能南轅北轍。我們肯定事務有其發展規律,那麼找到這個規律也就至關重要,找到規律則可把握先機,獲得主動權,幸福也就更接近。與父母、與丈夫、與公婆、與子女的關係處理,需要的能力是層層遞進的,並且上一層的關係處理能力直接影響到下一層,如果說處理父母關係的能力相當於學習音律階段,那麼處理親子關係就相當於指導別人演奏的級別。世上當然沒有音律水平不夠卻能成為合格指揮家的道理。所以,下周就先從父母關係開始,講述一下家庭關係的處理之道。我的博客每周六定期保持更新,親愛的讀者,下周見!親人都謀我 我該怎麼辦?

有句話怎麼說,人一生所奮鬥的,不過是過上普通人的生活,真是一點也不勵志啊。

普通人的生活,什麼生活?一份可觀的收入,一個溫暖的家庭,外有社會認可,內心自在舒適——不過如此,是不是?可是僅僅家庭一個四方小天地,方方面面妥帖舒適的又有多少。僅是婆媳關係,你可知道哪條道通向光明?

我與父母、婆婆等長輩都經歷了「從戰爭到和平」的演變,初期衝突很多,後期良性循環,也正因如此才給了我足夠的經驗和教訓。與婆婆衝突最頻繁的時期是有了寶寶以後,雖然以前就有一些觀念上的不同,但是距離沖淡了問題的濃度,不足以引起衝突;同住後密切相處,分歧逐漸累積,終成怨氣,又因為小孩平添無數事務要協調,每天煩不勝煩,大約有一年半的時間,隔三差五就生氣,受此影響,夫妻關係也降至冰點。

當時我婆婆的邏輯是你應該尊長啊,他們所謂的「尊長」基本等同於服從;丈夫是束手無策,他的理想是「你就不能讓著我媽」。他們共同的理想是「你」應該如何,「你」是可以拿來犧牲的,但是別人卻需要成全,這是什麼邏輯?

我不斷尋求,尋求一個婆媳共存的良方,尋求一個破解矛盾的答案。我打電話給閨蜜、給同學,給心理醫生的同事,卻發現你建個「控訴婆婆」群那是粉絲要幾萬有幾萬,你要找個能指引你的人那就難了,世界之大,竟沒有你理想容身之地。恰是天有絕人之路,別人家婆婆最多是照看完小孩就回老家,矛盾總有盡頭時,我家不同,那時公公已去世,婆婆當時的精神狀態,如果決裂讓她再一個人回到鄉下去,哪天想不開能出事。一起過又天天跟一部冗長的宮斗劇一樣,戲碼沒完沒了。

我幾乎覺得這輩子完了,那時可以得個產後抑鬱症跳樓劇終,其實也有點輕度抑鬱了;也可以一拍兩散離婚收場,我想只要我停下來說「算了,就到此為止吧」,這件事也就結束了,散了算完。

有一層不甘心阻止了我。當年跟丈夫彼此恩愛,曾經對這世界充滿感激,覺得真愛至誠,甘願為對方去死,經歷種種艱難方得今日圓滿,如今發現死倒容易,活著艱難。就這麼結束了吧?很多個不眠之夜我都這樣問我自己,你已經儘力了嗎?完全沒辦法了嗎?還沒有,還不甘心。那就再試一次吧,等你真正服氣的時候,等你回答「我所有的力氣都用盡了,就是沒有辦法改變」時,就散了。

為了那一點不甘心,我一本一本的看書,從育兒到婚姻到管理,那些書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也帶我走進了一個人際交往的新境界。感謝那些優秀的作者,因為與世人分享了他們的智慧與經驗,我才有機會接近這些良方,有了理論指導,經過實踐的檢驗,走夠了彎路撞夠了牆,我才有了今天的家庭局面。我的努力一點也沒有白費,治家之道成全了我,我從一個遇事習慣摔門落淚的姑娘(之前水平是真低),成長為穩而不亂的熟女,我的成熟又成全了每一個家人,婆婆因為跟我一起生活而身心安適,她的滿足是我引以為傲的資本;我把與婆婆相處的經驗搬到父母身上,同樣免去一堆麻煩;當時很多經驗是從育兒書籍里獲得,所以親子相處能力也得以提升;丈夫從認同到讚賞,一場真誠的道歉以後,我們又重新獲得了彼此。因為有婆婆照顧全家的衣食起居和孩子接送,我過的比大多數人安閑,得益於此,我才有足夠的時間干我想乾的事,比如今天的寫作和分享。彼此成全,最好的結局。

讓這個小家變得和諧,我是廢了打天下的力氣。打下天下,我也感到了征服者的快樂。我發現女人有管理內務的天賦,雖然我以前自認是弱女子,也曾靜等別人寵我、愛我、護我周全,但是一旦投入家庭改革者的角色,弱女子能力非一般男人所能及。女人天性心思細膩,善於捕捉人心,而男人的想法天生跟女人不在一個頻道(專業人士例外),面對女人攪和出來的一堆事,他們更多的是不理解。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男人的強項不在社會事務,而是擅長把婆婆妯娌小姑子那套心思都摸透,只怕你會受不了。所以,不要指望誰來拱手送你一個和諧的家,你就是那個實力最強,最有打造餘地的人,還是擺正心態,抖擻精神,把自己的「女主」帽子扶正,從現在開始著手,挨個理順母女、夫妻、婆媳、親子關係,體會一次榮升「家庭總裁」的樂趣吧。

母女、夫妻、婆媳、親子,哪一樣不和諧都會影響整個家庭,然而幸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有其共性,抓住共性,則一順百順。你跟原生家庭關係理順,才不至於影響夫妻關係;學會夫妻相處,才有改革同盟(跟丈夫關係不好,單只解決婆媳關係也沒啥意義);有了丈夫支持,才有可能婆媳貼心;最後親子關係和諧,又會讓幸福一直延續到未來。

有的女孩說,我根本看不慣我婆婆,我稀罕學習怎麼跟她相處?沒有和諧的願望當然不可能相處好,我們以後也會專門分析,婆媳關係如何在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夫妻走向。但是我的文章首先想要呈現給的讀者群是:有著和諧相處的願望卻不得法,正在為此焦慮的女子。我以前也曾為此困頓,渴望得到指導身邊卻缺乏這樣一個人,今天就把多年的思考寫出來,獻給讀者,也獻給曾經的自己。

我和丈夫是「城一代」,父母都是農民,家庭模式在70、80后里具有一定代表性。父母來自不同省份,思維習慣卻驚人的相似,都是「不如你懂還要替你決策」的類型。文化的差異,思想的不同,導致我們與父母之間對彼此的期待簡直是天壤之別,衝突是難免的——這是跨越時代的對接。

衝破文化的阻隔,接受思想的差異,又不要處處「賢惠」把自己賣了,這就需要掌握門道,什麼是門道?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有的女孩因為娘家跟丈夫鬧矛盾,卻不知娘家與自己小家利益並不一致;有的女孩覺得婆婆對自己各種挑刺,卻不知是因自己和丈夫的關係能讓上一代鑽到空子;有的女孩因為過年回誰家吵得不可開交,卻不知這個「回誰家」的問題在嫁人的時候就基本定局,翻盤必須配套逆襲的資本;有的女孩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得不到愛情,卻不知愛情的打開方式本來就不是貼上去,而是吸過來。很多女孩面臨困境,都是就問題論問題,卻不知世上的問題都不在問題本身,而在問題背後。為家務吵架,為婚禮吵架,真正原因也許並不是懶或觀念不和,而是沒考慮經濟實力;你特別會持家卻不被待見,也許並不是因為他看不到你的勞動,而是因為你精神層面太弱實在談不到一起去;你所怨氣滿滿的地方,癥結都在事情外。

每樣事務都有他特定的規律,情感也一樣。感情也有規律?是的,這就是我要說的門道。做事不懂門道,只顧用蠻力,不僅達不成目標,而且可能南轅北轍。

我們肯定事務有其發展規律,那麼找到這個規律也就至關重要,找到規律則可把握先機,獲得主動權,幸福也就更接近。

與父母、與丈夫、與公婆、與子女的關係處理,需要的能力是層層遞進的,並且上一層的關係處理能力直接影響到下一層,如果說處理父母關係的能力相當於學習音律階段,那麼處理親子關係就相當於指導別人演奏的級別。世上當然沒有音律水平不夠卻能成為合格指揮家的道理。

所以,下周就先從父母關係開始,講述一下家庭關係的處理之道。

我的博客每周日定期保持更新,親愛的讀者,下周見!


推薦閱讀:

標題啊?我也不知道寫什麼
別惹女人,出軌的代價你承擔不起
《無問西東》:從許伯常和劉淑芬的相互折磨看「真實」在關係里的意義
如何評價爸爸回來了這個節目?
咪蒙,老公出軌,咱別拿爸媽說事好么!

TAG:家庭關係 | 與父母相處 | 婆媳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