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懂你才能更狠的「宰」你,蘋果用戶扎心了。

你在手機上快速滾屏瀏覽時,遇見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滾動停頓了0.1秒,幾乎沒人能發現你這個小動作;

甚至於連你自己,都沒注意到手指撥動慢了那麼一丟丟,但電腦、手機卻可以輕鬆察覺到這個停頓——然後立即採取行動。

頭條會根據用戶的瀏覽習慣推送你喜歡看的新聞,電商網站也會把你近日搜索的商品主動排到主頁,就連一些旅遊APP都會在你預定車票後,推薦周邊的酒店、景點。

科技信息時代,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日常變得密不可分。我們越來越依賴網上訂餐、訂酒店、訂票、購物、打車……生活越來越便捷,但在大數據面前我們的信息和數據被搜集、被分析、被無限放大。

於是,出現了各種「殺熟」現象!

舉兩個栗子:

01

網友「廖師傅廖師傅」曾在微博上爆料。他經常通過某網站預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400元。近日,他在辦理入住時,從前台那裡得知現在酒店淡季的價格是300元左右。然後他讓朋友用他自己的賬號查詢,果然是300元。但廖師傅不管如何刷新,自己查出來的價格都是380元。

02

網友用自己的手機和老公的手機在某東同一時間、同一家店鋪、購買同一種商品時,出現2個賬戶2種價格的情況,並且賬戶等級越高價格反而越貴。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不同消費者實現精準識別、歸類,幫助大家做出「最優選擇」,這本是一件好事。

但很多無良的互聯網企業利用「大數據」作惡。他們給消費者的每一次行為打數據標籤,然後利用這些標籤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推薦給他們利益最大化的商品,以牟取暴利。

那什麼是「大數據殺熟」呢?

是互聯網廠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行價格歧視的行為。

簡單來說: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互聯網廠商顯示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在機票、酒店、電影、電商、出行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平台都存在類似情況,在線旅遊平台則較為普遍。)

什麼情況下會被「大數據殺熟」?

1.根據地理位置定位,如果你附近商場少,且你經常在本店購物,那麼就給你看到的商品加價。

2.根據你的消費記錄,判斷你是花得起錢的那種,就給你慢慢加價。

3.通過控制商品的可見性,引導你的消費選擇,這一點我們在逛電商網站時一定深有體會。

《羅輯思維》大數據那一期時就曾說過,同樣買NIKE,店家會根據用戶平時的消費水平,來決定給你發什麼貨。整體消費能力高、有鑒別力的,給發真貨。一般窮學生,屌絲,反正就圖買個牌子,就給發假貨。

」大數據殺熟」的原理?

本質上是為了迎合商業公司的最終目標,實現利潤最大化。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般的商品而言,價格越高,願意買單的消費者就越少。

因此,企業要找到一個定價的平衡點,使得在這個價位上,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為了簡單起見,我們的討論會簡化成收入最大化)

例如,對於這樣一條需求曲線,當企業只能選擇一個統一定價時,只有在200元時,可以賣出 100 份,這時候最大化的收入就是 20000 元。

那麼,如果企業想進一步再多賺一點,只有實行差異化的定價,比如,一部分賣 200 元,一部分賣 300 元,這時候總收入就可以變成藍色區域部分,即 35000 元。

至於為什麼會有300元的定價?

是因為有的用戶有這個消費能力,並且他們會認為相同的產品,價格越高質量越好。

可想而知,對於商業公司來說,最終的目標,就是實行這樣的差異化定價: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價格,直到覆蓋掉整個三角形區域,人人都願意為這個商品買單,這時候收入最大化,利潤也就最大化。

而這個商品的價格到底怎麼來定。

因人而異,根據用戶的消費次數、消費水平進行大數據分析,然後針對每類人定出一個合理的,用戶必定能承受的價格。

就像:

為什麼蘋果用戶扎心了?

在本次大數據殺熟的熱議話題中,爆出了一些其他問題。例如:蘋果用戶扎心的「差異化價格」事件。

1.網約車。

某網友用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的某滴打車軟體做實驗發現:同樣一段路程,順風車蘋果比安卓貴3-4塊,快車蘋果比安卓貴13塊左右。

2.視頻會員。

騰訊、愛奇藝、優酷、搜狐等視頻網站上的會員,不論是包月、包季、包年,蘋果用戶都比安卓用戶更貴。

其中差別最大的就是愛奇藝包年會員了,安卓用戶是178元/年,蘋果用戶則是218元/年。

客服解釋:蘋果官方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今早截圖,左邊蘋果,右邊安卓)

3.QQ超級會員也有此類情況。

大數據殺熟,無可厚非。為吸引新用戶註冊,給他們一些特權,是一些很常見的拉新手段。對於老用戶,同樣的商品沒有優惠,也可以理解。但是越來越貴,隨便加價是個什麼意思?

敢情越熟,宰得越狠。

如何規避「大數據殺熟」呢?

目前只能依靠企業的自覺和有關方面的管控,畢竟數據掌握在平台手中,對於數據的處理方式,外人不得而知。

所以,小編在此提醒大家:

在購買、預定機酒或電影票時,注意貨比三家,甚至「貨比三人」,及時清理購物平台緩存。

用自己的賬號和身邊朋友的賬號比比價,最大程度減少被「殺熟」的機會。

推薦閱讀:

給你一個互聯網產業的感性認識
互聯網如何更多的去獲得流量?
為什麼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被黑的這麼慘?
龍拳小子林秋楠個人資料?
網瀛信息科技董事長登納斯達克大屏拜年!

TAG:大數據 | 互聯網 | 大數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