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產品觀分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產品經理書籍中最賣座的一本。在我閱讀這本書之前,看到網上有不少評論,褒貶不一,其中有一部分人嗤之以鼻表示,書名取得討巧,標題黨。

但是!一個投機取巧的書名真的能決定書的銷量嗎?

答案是,能!

如果,你能在書的開始就抓住目標用戶

如果,你能在用戶放棄往下翻之前,滿足他們的需求

不了解用戶的產品經理不是好作者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書的框架是:前言or自序+文章正文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在正文之前有四章內容,分別是:①推薦語②新版本升級說明③自序④寫在正文之前。一共50頁,佔據了8%的內容。

這難免會讓人產生,作者有在湊字數的嫌疑。

為什麼要這麼編排?

思考這個問題要先從本書的目標用戶出發。

目標用戶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準確的定位目標用戶並且分析該類用戶的需求是設計一個好產品的關鍵。

對本書的定位,我要做出補充,對比「-1到3歲的產品經理」,她更適合「-1到1歲的產品經理。」

門外徘徊的(-1到0歲):有興趣的應屆生、用戶體驗人員、市場運營人員、躍躍欲試的技術人員等

——節選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由此可見,目標用戶:-1~1歲產品經理

具體可解讀為:

①猶豫要不要成為產品經理的人

②剛入行的產品新人

③產品崗位其他從業人員

用戶需求和競品優勢

作為用戶一定會思考這兩個問題:

①這本書能帶給我什麼?

②面對同類書籍,為什麼一定是這本書?

即,用戶需求和競品優勢。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如何避免黃婆賣瓜式吆喝又能不動聲色的傳遞信息就要考驗一個人的功底了。並且,通過信息傳遞,影響用戶心理。在這點上,作者真的很有心機,並且充分展示了他的產品思維。

從「推薦語「學慣用戶與需求

與其他產品書籍不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推薦名單除了常規的同行、「權威人士」以外,更增加了產品崗位其他從業人員、學生等,其評語達41條之多。而這一部分人正是這本書的目標用戶,他們的反饋讓書的內容更具信服力。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原新浪產品部實習生)陳瑩(elya妞) 作為一個產品新人,能得到的最有價值的信息是什麼?當然是過來人摸爬滾打的那些經驗啦。這本書將告訴你一些產品設計中最真實的東西。

——節選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讓我們用KANO模型來分析下這41條評語里包含的需求點:

  • 必備型需求:了解產品經理行業知識
  • 期望型需求:內容真實且具有良好口碑、有成功實踐案例
  • 魅力型需求:培養產品觀,掌握解決問題能力

「自序「「寫在正文之前「字裡行間的競品優勢

關於對比競品優勢介紹正是體現了作者的高明之處。作者並沒有簡單粗暴的表示我的書比同類書籍多麼多麼好。而是在字裡行間,真實的表達了書中的優勢以及不足。

我們可以嘗試著用SWOT分析法(或許作者也做過同樣分析?)來拆解。

  • 內部優勢:作者背景,自帶光環的阿里系 (產地優越)

書的背景,內容來源於日常工作(配方地道無任何添加添加劑)

態度,寫作態度嚴謹絕非敷衍了事(態度決定高度 質量決定生命)

  • 內部劣勢:內容局限性,對比行業大佬,經驗資歷不足,非大而全百科全書。
  • 外部機會:口碑,本書在業內影響力傳播力,前輩同行的加持。
  • 外部威脅:已經得到的缺點反饋。

總結:

  • 核心賣點:為新人量身定製,實用性強,貼近日常工作,簡單易懂
  • 定位:入門級產品指南

文章寫到這裡,可能會有軟文的嫌疑。但毫無疑問的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一款精心設計的產品,他成功最大原因,源自於作者對這款產品用戶需求的精確把握,並且以文字的形態,生動巧妙的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產品經理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邏輯嚴謹的思維方式,學習並掌握這些技巧可以利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然也包括——寫書。


推薦閱讀:

UD Teams問題集錦 — 第一期
認真聊產品
r9plus產品有什麼評測?
智能家居行業有哪些典型公司、典型方案和典型產品?
什麼是產品定位?如何做好產品定位?

TAG:產品經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書籍 | 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