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粗略人的閱讀(我們在追尋什麼)

「在這個躁動不安的世界,每個人都是試圖尋找某種安寧,某種幸福,一個避難所」


我必須時刻的提醒自己,我需要的東西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學習能力,並真正的參與進來,參與到這個世界,以便更好的理解它,不斷地去察覺它的變化,並嘗試與時俱進!同時,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喜愛,習慣和生活品質,並嘗試與時俱進……


在寫第一篇內容的時候我已經認識到,想要達到自己所需要的影響力,必須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價值,這也表明著,外包裝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東西,而在克里希那穆提《最初和最終的 自由》的引言中也讓我意識到,我們不僅要以身作則,我們還要參與其中。參與這個世界的每一件你想要去做的事情。昨天在得到app中試聽了武志紅課程中說的話「唯有敢愛敢恨的活著,才算是真正的活著」所以,我們也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和慾望壓抑在心裡,而是應該將它表達出來,參與其中。


《最初的和最終的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第一部分,(我們在追尋什麼)

一直以來,我都在問自己,我所需要的是什麼東西…… 總是希望,能夠找到自己最終所追求的東西是什麼,可是就算拋開世俗的一切不去想,我還是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還是會受到他人的影響。世界在不斷地改變,生活的節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所渴求的東西也隨著變化而不斷地變化,也許今天希望生活能夠變得安穩,可是到了明天,又希望生活充滿冒險。可就算如此,我們依然要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慾望,這將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不是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是嗎?

那麼,我們想要的,是幸福嗎?是安寧嗎?是快樂嗎?是滿足感嗎?到底哪一個才占我們心中的主導地位。是我們最需要追求的?如果你想要安寧,這很容易做到,你可投身於某一個事業,某一個信念,安身立命。只是用那個封閉的信念來隔離自己,以避免衝突的發生,雖然這顯得有點絕對,但對於一些重大的決策時,我們依然會通過這種信念來為自己做出選擇。叔本華就說過「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逃避痛苦,只是程度不一罷了」確實,我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就刻意的躲開了痛苦。儘管我們都沒有說過,可它卻依然存在著。在很小的時候,我經常會在電視中,小說中看到,一些所謂的永恆。永恆的愛情,永恆的美好……如果永恆不能存在,就希望能把時間定格在那一刻。從前的我認為那就是美好,那便是我們所需要追求的東西,那便是永恆,讓人覺得美好的東西。就算是現在,我依然也沒有脫離這個觀點太遠,找到人生中的完美婚姻,尋求到自己想像中的較好的工作。去體驗世界上各種刺激,冒險。可是,到現在為止,我依然對快樂與痛苦這兩個詞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或許,快樂與痛苦是相對的,想要擁有快樂,就必須要有著面臨痛苦的勇氣。如果是這樣,那上面的一切假想都將不復存在,它們也絕對不能成為我們所需要追求的東西。如果我們追求的事物中沒有痛苦,悲傷,那我們便算是忽略了它們。但忽略痛苦本身才是最痛苦的不是嗎?畢竟我們還是要面對它們,如果你的顯意識不接受,那你的潛在意識可能就為你準備好了一切。

那痛苦與快樂是相同等分的存在嗎?假設,我們不斷地努力,勤奮的學習,坦然的接受痛苦,那我們是會得到快樂的,不是嗎?可是如果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以痛苦為主要目標,但卻忽略快樂,這可行嗎?我想這應該不可行吧!那痛苦和快樂在我們的人生中是等分的嗎?其實,自我有意識到現在為止,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是這樣的,大家的觀點都擺在,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如何更加的滿足自己,如何去擁有。這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的意識最深處了,甚至於我們的本性相連。我想,這也對應著物競天擇的解釋了吧!所以,誰會對痛苦上癮呢?對吧!就算是有,那也是追尋內心的那一份滿足感為主要,那種痛苦,是不純粹的。如果是這樣,那我們處理痛苦的神經,豈不是那麼的脆弱。

在追尋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自己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來,想要出發尋找目標目標之前,在行動之前,在與他人形成社會關係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自己,而最關心此事的人,卻不關心如何達到某個目標的人才是最真誠的,因為你我都不了解自己,我們如何在行動中實行社會的改變,關係的轉變?如何能轉變我們做的任何事情?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不了解自己的制約背景,不了解你為什麼抱有某些信念,你怎麼能思考任何東西,不知道你思想的實質與本源——你的尋求都將是徒勞的。然而,認識自己的過程將是長遠的,持續的,它可以在一瞬間產生,但絕不會在一瞬間結束。生命的變化是在不斷地發生改變的。即,我們便要時刻保持警覺。

了解自己,在行動中的警覺

在弄清楚生命的終極意義之前,在弄清楚這一切之前,我們還是要從自己開始,不是嗎?而了解自己,便要追蹤我們自己,要看到我們的思想如何運行,必須相當警覺。這樣,隨著我們對自己的思想,反應,情感的感知能力越來越警覺,不僅對自己的察覺力越來越強,而且對關係中的他人的警覺力也越來越強。認識自己,也就是在行動中也就是關係中探究自己。但想做到這一點卻很麻煩,它將佔用我們很多的時間,我們太沒有耐心了。我們想要進展,想要達成目標,所以我們既沒有一個時間也沒有一個空間來給自己一個探究,觀察的機會。我們陷入了各種債務之中,掙錢謀生,養兒育女,或者在各種組織中承擔某些責任;我們受限於形形色色的責任。而有些人,或許在20好幾的時候就形成了自己的信念,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做事原則,經歷了時間的磨鍊,有些想法便已經根深于思維當且還毫無察覺。而如此一來,當世界發生了變化之時,我們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可我們過去的想法,可能就會讓我們忽略很多現在世界所擁有的東西,這將就讓我們在擁有的過程會變得非常的困難,這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是嗎?你越了解自己,你就會看的越清楚。認識自己是沒有終點的——你不會得到一個結論。不會得到一個結果。這是一種能力,認識自己的過程,便是一個不斷強化自己的過程,隨著你探究它,探究的越深,你就會找到平靜。只有當心平靜的時候——通過認識自己, 而不是通過自律——只有那時,在那平靜中,真相才會出現,只是那時,才有極度的喜悅,才可能有創造性的行為。那時,也許就可能在切近的關係中發生轉變。


或許,我太想知道怎麼怎麼做了,我對其他的一切都並不在乎,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不提。可是作者卻總是不去向我們訴說,他根本就不告訴我們應該做些什麼,而我在其中所看到的最多的話便是,要察覺自己的想法,自己思考的方式,情緒,反應等等。而想要察覺這些,就必須要時刻保持警惕,提高自己的察覺能力。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看清現實,認識一切。實現我們與他人關係的轉變,實現我們在行動中的轉變。警覺那些不被自己所意識到的,去思考它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推薦閱讀:

經歷過幾次在眾人面前丟臉的失敗,時不時就會回想起來,一直糾結,心裡特別難受,怎麼才能走出來?
婚姻里,不是只有要麼忍,要麼滾 | 歪理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何以解憂?
生命成長的規律

TAG:閱讀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