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路上的十大誤區 | 王哥庄年終盤點(一)

尊敬的旅客朋友,大家好!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2017次列車馬上就要進站了,「財經王哥庄」為大家盤點了整個2017,今天是「財務自由之路」,後續還有繼續更新,敬請期待!

前幾天爆出了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年薪1500萬的事件,很多人為之咋舌。可是按照胡潤最新宣布的一線城市2.9億元才能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哪怕是任澤平,光靠工資實現財務自由也要不吃不喝20年。

財務自由很好,人人都想財務自由。但是在追求財務自由的路上,很多人都會進入誤區。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耽誤你實現財務自由的十大誤區。

壹 · 入錯行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婚姻缺乏退出機制的古代,嫁錯郎基本就是一輩子都毀了。而入錯行居然能和挑錯郎並列,可見老祖宗對入錯行的慘痛後果認識的多麼深刻。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濟發展早已為我們揭示了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這個道理。搬磚的一天能掙三四百,但是一輩子也只是個搬磚的;流水線上的工人擰螺絲擰得又快又好,也做不成工程師。

缺乏上升空間的行業會讓你的路越走越窄,隨著年齡的增加,財務自由離你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更不用提行業一朝覆沒,你卻沒有能力去找到新的工作。

工作如此,投資也如此。電商野蠻生長的年代裡,你非要去投實體店;國家要整頓金融,你卻去做P2P,你不虧錢誰虧錢?

別提什麼經驗、社會地位,即使在手機剛剛被發明出來的年代裡,尋呼小姐也是一份穩定體面且高收入的工作。如今她們又在幹什麼呢?

貳 · 缺乏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的定義是,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支出。胡潤計算的2.9億財富自由門檻,除了買一套別墅和一套給父母住的房子之外,剩下的都是獲取能夠保障生活的被動收入所需要擁有的資產。

你的積蓄再多,工資再高,如果沒有被動收入,依舊無法實現財務自由。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哪怕第一代的富人給他的子孫留下了再多的財產,也難以保證三代以後仍然是富人。

所以後來西方產生了信託的方式,由金融機構代富人理財,富人的子孫獲得被動收入,才解決了這個財富傳承的千古難題。

獲取被動收入的渠道有很多:出版書刊獲取版稅收入、考取證書獲取掛靠收入、出租房產獲取房租收入……對於普通人來說,門檻最低也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投資理財收入。可以說,當你開始投資理財時,你才真正邁出了走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叄 · 盲目隨大流

金融界有個詞,叫「羊群效應」,說的是許多沒有主見只會跟風投資的投資者,看到行情好,大家鼓吹入市,也就跟著入了市;大家都說行情要壞,趕緊也跟著割肉平倉,稍有風吹草動就提心弔膽,就像待宰的肥羊一般,對於割韭菜毫無反抗能力。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隨大流是沒什麼問題的,循規蹈矩倒也能過得太平美滿。但是如果你想要達到高一點的目標,比如財務自由,就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和眼光。投資市場上永遠人聲鼎沸,各種專家學者你方唱罷我登場。某某財經編輯說A股還要再跌,某某經濟學家說已經到了抄底的好時機,好像誰都說的挺有道理,你應該聽誰的?

還是聽自己的吧,聽他們的賠了,他們又不會對你負責。

肆 · 投機心態

前幾天比特幣大漲的的時候,有一個幣友出來分享經驗。

他炒比特幣好幾年,高拋低吸,做短線交易,最多的時候持幣一百多個,炒了三四年掙了好幾萬。

而他那些一直持幣的朋友,現在都已經是千萬富翁了。

投資市場上永遠不缺乏傳奇,阿里巴巴上市3年股價上漲300%,茅台3年漲幅655%,騰訊上市13年,股價上漲500多倍。可是很少有人能夠分享這些傳奇,因為大部分人抱的其實都是投機的心態。

覺得股票上漲10%就滿足的人,一個漲停就賣了;覺得股票上漲50%就滿足的人,五個漲停就賣了;股票漲到100%,很多人就恐慌了。投機心態的特點是隨時準備好要退出。他們根本不相信股票能漲500倍,總想著儘快落袋為安。其實投資應該是件長遠的事,看好一家公司,看好一個行業,就長期持有下去。普通股民做一年短線能有50%的收益都鳳毛麟角,可是一家業績良好的公司一年股價上漲100%也不算罕見。

你把手裡掙了錢的股票都賣了,手裡剩下的不就都是不掙錢的了?為什麼很多股民總是徘徊在被套牢的邊緣?不是股市套牢了你,是你自己套牢了自己。

伍 · 放縱慾望

放縱慾望是財務自由的大敵,一方面放縱慾望會減少投資資本的積累,從而減少被動收入;另一方面放縱慾望會增加支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你會需要獲得更多的被動收入。

現代社會到處都是消費主義陷阱。作為女人,你要「投資」自己,買口紅,買包包,月光不稀奇,欠下幾倍於收入的卡債也無傷大雅;作為中產,你要請私教,開好車,生二胎,每天累到精疲力盡;作為父母,你要讓孩子讀國際幼兒園,每年去海外旅行,買八百萬的學區房,三十年的貸款要還到退休後……

消費品天然就能讓人愉悅,包包,國際幼兒園,海外旅遊,學區房,都能帶給你更好的生活體驗,它們都是好的。可放縱超出自己能力的慾望,只會讓你離真正能給你帶來長期的快樂的目標——財務自由越來越遠。

陸 · 不懂分散風險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幹了一個行業,就不關心專業以外的事情,一旦行業出現衰落,馬上深陷中年危機毫無還手之力;看好一支股票,就全倉買入,臉色隨著K線圖的走勢紅綠不定;娶了一個太太,就讓她全職在家帶孩子,把家庭的重擔都扛在自己身上,加班加到腦溢血也不敢放鬆工作……

其實分散風險是財務自由道路上的必修課,所有的理財課程都會告訴你,投資理財首先就要把自己的收入分為幾個賬戶並分別進行投資。很多大家族也會早早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做出規劃,力求家族在各行各業都有人任職,達到家族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能增強家族的抗風險能力。

柒 · 追求收益忽視風險

任何賺錢的途徑都是有風險的,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銀行存款無風險,收益最高也不到3%;如果存餘額寶,幾乎無風險,收益能達到4%;如果拿去做P2P,收益能達到15%;路子更野的小貸公司,年利息可以達到1300%……

投資是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很多人只看到收益,卻忽視了收益背後的風險。這種不理智的行為不僅會威脅到家庭財產的安全,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國家金融體系的安全。每一次金融危機的產生,多半是因為太多的家庭都承擔了過度的風險。

投資前最好做好風險評估,弄清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盡量追求高收益,但不要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

捌 · 不注意身體

有句俗套的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錢,老了拿錢換買健康,其實是種雙重的煎熬。年輕的時候消耗身體,年老後消耗金錢,不管是年輕時還是年老後,生活總不得圓滿。

好的醫療永遠都是昂貴的,奮鬥十年攢下的錢,一場大病可能就清零。其實很多大病都是由小病發展來的,定期體檢,及時治療,其實不是花錢,而是為未來省錢。想要穩穩地實現財務自由,全家人的定期體檢很有必要。

玖 · 忽視保險

要說中國人最討厭接到誰的電話,估計就是賣保險的,賣保險的,和賣保險的。

的確,現在的保險行業稂莠不齊,各種套路紛飛,讓消費者看了都犯怵。

但是保險本身其實是財產配置中很有必要的一步,一份好的保險,能夠讓你在面臨突發事件的時候心裡不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當你在路上撞了勞斯萊斯的時候,一份高額的第三者險可能是唯一能使你不必傾家蕩產的東西——而這份能夠為你抵禦幾百萬風險的保險一年只需要幾千塊而已。

拾 · 忽視自我成長

想達到財務自由,不僅需要不停提高工作能力,也必須不停提高理財能力。

馬雲說,一個月掙三四萬的人是最幸福的,要是有了一兩千萬,就必須考慮財富增值了。考慮財富增值,首先就要對金融知識有系統、全面的了解。

然而,系統學習金融知識是個昂貴而繁瑣的過程。想要獲取地道、純粹的金融知識,必須要到高校里去,聽專家教授們講的課程。但是金融碩士收費動輒十幾萬,哪怕是研修班也要幾萬元,更不用提其中的時間成本。

好在,隨著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也有很多平台開始試圖將高校中的精華課程搬到網路上,適應大家系統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的需求。比如思得seed上面就囊括了上海財經大學等名校的精品金融課程,適合大家自我提升,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提高自己的財富管理能力。

財務自由道阻且躋,一旦走入誤區,就會離終點越來越遠。上面的十大誤區,是我們在追求財務自由中最容易犯的十種錯誤。想在財務自由之路上行走自如,其實就是要在不斷提高自己工作上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並且做好風險管理,把握好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說到底,就是要不斷自我成長。只有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金融知識,不斷自我成長,才能把通往財務自由的羊腸小路走成康庄大道,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推薦閱讀:

金三銀四,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57億收購續集!西王食品16億定增後,Iovate的「中國故事」有多大?
66億過會!金科文化跨境收購「湯姆貓」,72%凈利率的早幼教IP!
2億元不用還了?小馬奔騰創始人遺孀金燕債務案有望逆轉
借錢!你看了多少人的臉色

TAG:財務自由 | 理財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