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

電影打分:

這趟列車上沒有嫌疑犯,只有需要重生的人

——波洛

一.故事梗概

波洛是阿加莎筆下的大偵探,別人都說他能看破他人的心。在準備去往東方快車之前,他對某軍官說:

「我能看破人心,這很簡單。人們說的話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

他朋友拜託波洛乘他的列車去辦一件事情,波洛因此上了東方快車。在這件列車上發生了謀殺案,其背後是牽扯到列車上所有人的綁架案子。

二.藝術特色

在觀影前期我對這部電影不抱好感,原因是開場劇情和列車上的幾組鏡頭太腦殘了。我懷疑阿婆是不是塑造了那種傳統的無所不能的偵探形象,而這種電影的推理性和劇情性也是最弱的。

事實上這部電影的推理性著實不強,也可能是我主觀上沒認真看,應當屬於社會派推理,重點就是把小說的推理性轉移到了對主題的深層探討,轉化為了能引起人類共鳴的、具有普適性的某種感情。

下面說說電影的優點。

波洛初次登上列車的那組移鏡頭看得人很不舒服,還有波洛幾個人打開命案現場用俯視鏡頭,這部電影最腦殘的運用。

好的鏡頭是在波洛說他也會像個孩子一樣害怕時,一個從俯到仰、再拉伸的長鏡頭,真的有那種心都跌到萬丈深淵的感覺。

最精彩的是波洛走下列車,一行人坐在一起的那個設置。一眼望過去就是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的場景。

結尾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場景的深意。在這個謀殺案中,沒有兇手,只有需要救贖的人。雖然有兇手,但是冥冥之中,就像是上帝的安排。

大概這也就是阿婆的小說能反覆搬上銀幕的原因,它情節簡單而不失張力,尤其是社會派推理,在電影化的時候也省去了相當多的麻煩,而且很容易把純粹的推理性呈現為對電影主題的一種,必要的深化。

社會學中的羊群效應(從眾心理):當這個世界的所有人都欺騙了你的時候,你能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真相嗎?

心理學中的認知問題:知覺自上而下的認知,感覺是自上而下的認知。但是當感覺和知覺都被蒙蔽,你能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真相嗎?

法理學上的問題:在現代,我們是非判斷的根基,到底是人治(公序良俗/道德)還是法治(社會法律)?從兩種不同角度來看波洛最後做的那個決定,讓復仇的罪犯逍遙法外,結果他到底是幫助了他人,還是危害了這個社會?

這些問題在阿婆的那個時代,著實是非常有力的。電影最後也承接了一下《尼羅河上的慘案》,內心小激動了一下。

以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BBC劇集《無人生還》?
為什麼馬普爾小姐、波洛、福爾摩斯都不結婚?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書筆記
《羅傑疑案》不能劇透,只能說說阿加莎書中的人性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被拍成電影的有哪些?

TAG:電影推薦 | 電影評分 | 阿加莎·克里斯蒂 |